2012年, 第3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1-28
  

  • 全选
    |
    卷首语
  • 王众托
    . 2012, 30(3): 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软创新作为一个有正式定义的概念,是2009年由英国的国家科技艺术基金会(NESTA)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来的。这份名为“软创新”(Soft Innovation)的报告指出,以往的创新侧重于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技术创新,而且是侧重于产品或过程的功能方面。在作为创新测度框架规范的《奥斯陆手册》中,最初就是仅仅关注实物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技术创新的。后来扩展到服务与组织的创新(第三版将创新定义为实现新的或重大改进的产品[商品或服务]、工艺、新的营销方式,或在经营策略、工作场所组织或外部关系中的新组织方式等),但还都只限于功能方面。
  • 科技风云
  • 杨书卷
    . 2012, 30(3):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封面图片说明
  • 陈广仁
    . 2012, 30(3):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特别栏目
  • 高靖云(实习生);李娜
    . 2012, 30(3):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科技事件
  • 李娜
    . 2012, 30(3):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特别栏目
  • 杨书卷
    . 2012, 30(3):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科技工作大家谈
  • 郑庆飞
    . 2012, 30(3): 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特别栏目
  • 徐子政(实习生);秦政
    . 2012, 30(3): 1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高靖云(实习生);李娜
    . 2012, 30(3): 1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高靖云(实习生);杨书卷
    . 2012, 30(3): 1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本刊专稿
  • 朱宇;苏青;陈广仁;代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导报》2004年始连续8年评选年度“中国重大科学、技术和工程进展”。本着分门别类、本刊推荐、专家遴选、宁缺毋滥、叙述事实的原则,从《科技导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科技新闻媒体刊载的重大国内科技新闻中,按科学、技术和工程3个类别,由《科技导报》编辑部遴选、推荐候选条目,经《科技导报》编委等专家投票推选出2011年度中国重大科学、技术和工程进展30项。(1) 2011年度中国重大科学进展10项:强激光成功模拟太阳耀斑环顶X射线源和重联喷流,冰期-间冰期印度夏季风变迁动力学机制,碳纳米管高效光伏倍增效应,用于氧还原和析出反应电催化剂的纳米晶尖晶石快速室温合成,CUEDC2蛋白是乳腺癌内分泌激素治疗产生耐药性的关键因子,65As等短寿命核质量的直接测量及其对快质子俘获过程新认识,从头起源的人类编码蛋白基因,FeSe超导体中节点和双重对称性的直接观测,转入有限因子将小鼠成纤维细胞转化为功能性肝细胞样细胞,西藏上新世披毛犀化石表明冰期动物可能最早起源于高原;(2) 2011年度中国重大技术进展10项:核能技术取得突破——铀利用率提升60倍,超级杂交稻亩产超900kg,“蛟龙号”完成5000m级载人下潜海试,成功制备世界上最长的锗酸铋大单晶,首台万米科学钻探钻机,建成亚洲功能最强大的中高层大气激光雷达综合探测平台,首创新型太阳能电池,世界上首台百万伏高端断路器试验成功,世界上首台太阳能热发电站仿真机诞生,世界上首次实现光纤激光千瓦级相干合成输出;(3) 2011年度中国重大工程进展10项:“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交会对接,“歼-20”战斗机试飞成功,“北斗”导航系统试运行,“瓦良格”航母平台海试成功,“嫦娥二号”成功环绕拉格朗日L2点飞行,中国建成世界上首座超导变电站,世界最长跨海大桥——青岛胶州湾大桥通车,世界综合最大规模水工隧洞群全面贯通,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场建成,“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成功发射。
  • 研究论文
  • 严峰;张庆明;白春华;陈健;王仲琦;李建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炸药在土中爆炸产生的地震波效应,设计了一套适用于测量土中弹性区应力变化的测试方法及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对埋深1m的1kg TNT爆炸后引起的土壤应力变化进行了记录。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能完整地记录爆炸过程中土中应力的变化过程。从时域和频域分析所测得的应力波,得到同一埋深时沿水平方向上应力波峰值、主频和频宽随传播距离的变化关系。
  • 安震;李金山;胡锐;唐斌;王健;姚草根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ABAQUS软件的Explicit/Standard模块建立了Ni-Cr-W-Mo合金异型件热旋成形的多道次热力耦合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Ni-Cr-W-Mo合金异型件热旋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场的分布以及成形规律和常见缺陷。结果表明,考虑到缺陷的形成以及成形道次尽可能减少等因素,旋压间隙应大于3.7mm;此外,工件在靠近中心轴的部分贴模性非常好,但越靠近工件口部,不贴模的趋势越明显。
  • 吴竺;陈祎;王建召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氧化锌的生产可分为火法和湿法两种工艺,法式氧化锌生产工艺是火法间接氧化锌生产的一种重要工艺。本文以浙江某厂的一台氧化锌法式圆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窑炉的加热工艺及结构进行优化,并通过改造实施进行验证,有效提高了氧化锌法式圆炉的热效率,增加了窑炉的使用寿命。通过对法式圆炉燃烧井及燃烧空间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燃烧器型式及燃烧井结构的变化对窑炉温度场、流场及气体浓度场等的影响,据此提出了合理的优化改造意见,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依据模拟结果对法式圆炉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首先将燃烧器型式由大气式改为预混式,并采用空燃比例调节装置,控制天然气和助燃空气的比例及混合程度;其次将炉窑燃烧井由竖直结构改为扩口结构。技术改造之后,生产每吨氧化锌的天然气单耗由240Nm3降至192Nm3,日节约天然气360Nm3;内外坩锅寿命由3个月提高至6个月;每个生产周期氧化锌平均产量由7.5t/d提升至8.0t/d,单台窑炉的年经济效益可达50万元人民币。
  • 张业勤;王俊丽;钟平;刘丽玉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了38CrMoAlA钢不同淬火温度、冷却方式和回火温度对38CrMoAlA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1000℃淬火温度范围内,淬火温度对该钢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不同的冷却方式因淬火介质的冷却强度不同,导致淬火后的组织不同,从而影响该钢的力学性能。回火温度对该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100—400℃范围内回火表现出回火脆性,在620℃回火能得到较好的强韧配合。该钢采用940℃,1h,油冷620℃,5h,油冷的热处理工艺时,可获得适宜的力学性能。
  • 黎涛;冯自平;宋文吉;高日新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水是冷冻冷却、中央空调、锅炉等中必需使用的导热介质,用于系统中的冷却或蓄能作用,但水长期储存于系统中会引起细菌、藻类滋生和设备腐蚀。有报道提出采用电磁水处理设备进行水处理可去垢灭菌藻并抑制金属腐蚀。本文以不锈钢水槽、电磁水设备、过滤芯柱、循环水泵等组成的实验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跟踪测试水槽中水的硬度、溶解氧,以及分析水体的沉积物的化学组分和含量,评价电磁水处理对水环境及金属设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磁水处理对水体具有杀菌灭藻的功能,但同时也具有促进金属设备表面腐蚀的作用。
  • 齐亚东;战剑飞;李晓明;马腾;李积林;吴良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室内低渗透物理模拟实验手段,研究了微裂缝发育和微裂缝不发育的特低渗透砂岩岩样的应力敏感性特征,并对比分析了两类样品的应力敏感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储层是否发育微裂缝,储层渗透率越小,其应力敏感性越强;微裂缝不发育时,渗透率小于2×10-3μm2的储层应力敏感性较强且其强度随渗透率的降低而急剧增大,而渗透率大于5×10-3μm2的储层应力敏感程度较弱;微裂缝发育的储层的应力敏感性明显强于微裂缝不发育的储层,有效应力增大时,微裂缝发育的储层的渗透率损失为微裂缝不发育的储层的2—3倍,而有效应力降低后,渗透率不能完全恢复,微裂缝发育的储层的渗透率损失约为微裂缝不发育的储层的5倍。研究结果对制定合理的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方案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 黄万朋;高延法;王东旭;李学彬;王正泽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准确实测出工作面开采后覆岩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提出了含水层判断导高的新判据。新判据分析认为,利用井下导高观测仪观测导水裂缝带高度时,观测钻孔施工过程中若穿透覆岩上方含水层,使承压水从钻孔内泻出,则说明导水裂缝带未发育至含水层层位高度。因此,实际工程应用中,在对导高进行合理预计的基础上,根据含水层是否被破坏分析含水层与导水裂缝带的层位关系可以作为确定导高的新判据。结合多个矿井工作面导高观测实例,验证了新判据判断覆岩导高值更为准确合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 谢关宝;李三国;李永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油田中后期寻找剩余油分布的需要,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作为一种新技术迅速发展起来。该技术在套后剩余油监测、老井挖潜、油层水淹规律确定、油层生产动态监测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在采集过程中其有效信号为纳伏级,套管、测量频率、测量电极距、水泥环、套管非均质性等都会使测量信号发生严重的畸变,在过套管电阻率资料预处理中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校正。本文针对俄罗斯ECOS-31-7过套管测井资料特点,分析了原始离散数据筛选方法、离散数据插值原则,探讨了套管非均质性、水泥环及固井质量校正方法。对实际过套管测井原始资料的处理效果表明,该处理方法有效可行。
  • 杨春璐;马溪平;侯伟;李法云;刘强;李悦;程志辉;孔维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人为扰动对河岸带土壤造成的影响,以近年来频繁受到人为干扰的、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的细河河岸带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测定的方法,对研究区27个点位,0—20cm、20—30cm、30—40cm 3个不同采样深度的土壤进行了多项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南芬细河河岸带土壤基质较硬,容重普遍较大而孔隙率较小,土壤结构性差;土壤呈中性或碱性;河岸带土壤全磷质量比普遍较高,而速效磷质量比极低;有机质和全氮质量比随采样点不同差异较大,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不同理化指标数值普遍在研究区域的不同采样点表现出明显差异,而在同一点位的不同采样深度上的数值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频繁的人为干扰对南芬细河河岸带土壤层次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其恢复过程尚需较长时间。
  • 综述文章
  • 钟剑;吴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微颗粒黏附力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以Particle、Adhesion、Measurement为主题词,在Ei Compendex,Ei Inspec和Elsevier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了2001—2010年收录的文献,共检索出150余篇有关微颗粒黏附力测试技术的文献。根据这些文献的发表时间、作者所属的国家和所研究的测试技术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各种微颗粒黏附力测试技术(AFM分离技术、微机械分离技术、离心分离技术、静电场分离技术、振动分离技术和激光分离技术)进行了分析和优缺点比较,并展望了该领域发展的前沿方向。
  • 罗丽平;秦家银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认知无线电被认为是解决频谱资源紧缺、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成为现代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频谱政策演进、网络与标准发展等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认知无线电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认知无线电在智能电网、宽带蜂窝网、公共安全网和医疗体域网等新兴无线通信业务方面的应用前景,并提出认知无线电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 科技评论
  • 赵煦
    . 2012, 30(3): 80-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代科学诞生后,随牛顿经典理论体系的巨大成功,拉普拉斯决定论甚嚣尘上。而近代科学的前进,离不开科学实验。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实验受到几乎所有科学家的青睐。人们普遍认为它“既是研究的起点,也是最后的裁判者”(《科学史》第10页)。彭加勒甚至认为,“实验是真理的唯一源泉。唯有它能够告诉我们一切新东西,唯有它能够给我们确定性。”(《科学与假设》第117页)鉴此,实验也受到科学哲学家的广泛关注。《复归科学实践——一种科学哲学的新反思》从科学实践的视角,对科研实验做了一些研究。
  • 方唯硕
    . 2012, 30(3): 8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如果说中国曾经因为吸引力差,不得已引入兼职而非全职的高水平科研人员是可以理解的无奈之举的话,那么至少应该做到规规矩矩,不要以兼职冒充全职,去招生、申请课题、拿工资奖金等等。一名科研人员不能老老实实做人,就算发了无数篇牛文章,就算得了诺贝尔奖,依然不敢让人恭维。
  • 何祚庥
    . 2012, 30(3): 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导报》2011年第29期的“科技纵横捭阖”栏目刊登了“正确评价青篙素发现的科学价值”一文,作者是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的助理研究员张楠同志。该文以如何正确对待青篙素的发现及其科学价值为例,指出“科学成就既不能让其默默无闻,以至于被人遗忘;也不能让其被夸大宣传,失去本来的面目。只有公正合理地对待和宣传,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科学价值”。我阅读后认为此文写得甚好,有助于如何正确评价中国人所做的科学工作,而不是通过“是否获奖”、媒体宣传等因素来人为地对其“拔高”。请栏目主持人关增建教授转达我对这篇文章的支持。
  • 徐耀
    . 2012, 30(3): 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导报》2011年第34期刊登了尹传红的书评“观星、赏星与追星”,其中提到“科普作品应该是以传播科学知识为主旨”。我认为这是个很传统的说法。在信息爆炸和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当下,科普应该普什么?科普应该如何普?这是个问题,尤其在中国。
  • 张梁
    . 2012, 30(3): 8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学生对课题什么都不知道,至少在进入研究生学期的前一年阶段,是一无所知,脑袋空空的。现在所有的研究生大都是按照导师所设计的课题内容,填空做题;参考别人做的内容,相互模仿。一个研究生如果在学习期间对自己所进行课题研究的思路毫无兴趣,是可悲的;为了毕业文凭,为了发表文章所进行的研究生学习是庸俗而毫无趣味的。研究生应该有的放矢地去做科研,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凭借导师提供的科研条件,与交叉学科的同学交流,充满兴趣和乐趣地去做科研。
  • 主编心语
  • 冯长根
    . 2012, 30(3): 8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特别栏目
  • 徐子政(实习生);秦政
    . 2012, 30(3): 8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Chinese Association for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于1987年4月14日在北京成立,钱信忠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方喜业任秘书长。
  • 科技职场
  • 戴世强
    . 2012, 30(3): 84-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郭献之(实习生);秦政
    . 2012, 30(3): 8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特别栏目
  • 唐瑶(实习生);秦政
    . 2012, 30(3): 88-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科技职场
  • 孙杨慧(实习生);秦政
    . 2012, 30(3): 89-9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特别栏目
  • 唐瑶(实习生);秦政
    . 2012, 30(3): 95-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科技导报》编辑部
    . 2012, 30(3): 96-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