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27卷, 第0923期 刊出日期:2009-12-13
  

  • 全选
    |
    卷首语
  • 成思危
    . 2009, 27(0923):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特别栏目
  • 责任编辑 李娜
    . 2009, 27(0923):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封面图片说明
  • 本刊记者 王芷
    . 2009, 27(0923):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半月科技风云
  • 杨书卷
    . 2009, 27(0923):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特别栏目
  • 责任编辑 杨书卷
    . 2009, 27(0923):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科技事件
  • 本刊记者 李娜
    . 2009, 27(0923): 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特别栏目
  • 责任编辑 吴晓丽
    . 2009, 27(0923): 1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责任编辑 李娜
    . 2009, 27(0923): 1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责任编辑 代丽
    . 2009, 27(0923): 1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责任编辑 李娜
    . 2009, 27(0923): 1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责任编辑 朱宇
    . 2009, 27(0923): 17-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科技工作者建议
  • 大普穷
    . 2009, 27(0923): 18-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研究论文
  • 徐春华;侯加根;唐 衔;杨玉珍;王明峰;李 臣;高 健;刘钰铭
    . 2009, 27(0923): 19-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三叠系储层是洪积扇相砂砾岩体,油藏由于长期注水开发,后期形成了许多高渗流通道。从静态成因、工程动态成因角度总结了高渗流通道的形成原因,认为砾岩储层中高渗通道的主要成因有:沉积微相控制、微裂缝网络连通、沉积成岩作用程度弱(欠压实砂砾体弱胶结)、特殊的支撑砾岩岩石沉积结构、储层改造、长期注水微颗粒迁移、不同岩性沉积界面高渗通道、不整合面等8种。通过确定高渗透段的成因及其识别特征,将其嵌到单期水道内,建立高渗透层段的空间分布规律。高渗通道的开发动态特征为:高渗通道对应段吸水量高、高渗通道对应段吸水量随注水时间的延长而一般吸水量明显增大、高渗通道对应段地层压力从不明显到逐渐增高。由于储层高渗流通道的存在,导致注入水无法起到有效驱油作用,注入水无效循环严重影响了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总结高渗流通道的特征并有效识别,是改善砾岩油藏储层开发效果的地质基础。
  • 郑承纲;李 洋;胥洪成;俞 理;黄立信
    . 2009, 27(0923):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借助微观透明模型建立微观模拟驱油试验系统。以烃降解菌株Rhodococcus ruber Z25和Bacillus cereus Z31为出发菌株,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考察了多孔介质中水驱原油的特点及残余油的分布形式:残余油主要以油条和油珠的形式滞留于孔隙介质中;以油膜形式附着在骨架表面;在喉道转角处水流速度为零的“驻点”部位。通过静置培养观察了多孔介质中水驱后油藏微生物降解原油及微生物富集的状态,微生物由单菌体形成油水界面处的菌胶团结构。通过研究后续水驱作用下残余油的驱替特征表明,微生物菌胶团、松散的油相与驱替液水相彼此裹挟,沿驱替压力方向运移。本研究揭示了烃降解微生物驱油的微观机制,为微生物采油从实验室走向矿场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 姜 雪;邹华耀;饶 勇;杨元元
    . 2009, 27(0923): 3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长岭断陷是松辽盆地南部最大的断陷,其深层勘探程度低、油气资源丰富、火山岩分布面积大,是很好的油气储集空间。为了明确长岭断陷层火山岩的分布规律以预测有利的储层,本文通过对火山岩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长岭断陷层火山岩主要发育于火石岭组和营城组,以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发育出爆发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侵出相和火山沉积相5种火山岩岩相及11种亚相,其中以爆发相和溢流相为主;长岭断陷深层火山岩主要沿深大断裂呈带状分布,裂隙式和中心式喷发兼有,在垂向上表现为多期次喷发序列的叠置;营城组发育三个火山喷发旋回。统计显示溢流相上部和下部亚相的流纹岩和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的凝灰岩的气孔、溶孔和裂缝发育,储集物性最好。
  • 赵宗慈;王绍武;罗 勇;江 滢
    . 2009, 27(0923): 4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百年时间尺度全球和中国气候变暖存在不确定性,以中国为例,前50年观测资料不足可能造成百年变暖趋势的不确定性,后50年城市化进程热岛效应可能在增暖中占到25%。贡献于近50年中国的变暖,不仅来自人类排放增加,而且城市化,气温自然的准周期性和年代际变率,地面接收太阳辐射的减少(变暗)或增加(变明),以及其它外部强迫如火山活动和太阳活动与气候系统内部作用等。全球气候模式的不确定性和未来情景设计中的问题都影响到对变暖的原因分析以及带来10-20年预测的可信度较低。这些问题有待在进一步研究中解决。
  • 张金萍;张保华;秦耀辰
    . 2009, 27(0923): 4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按8 km×8 km网格将聊城市耕地分为136个采样点,调查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4种土壤养分的含量。采用地统计分析与空间自相关的Moran I系数分析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研究表明,土壤耕层养分含量变化的空间异质性主要由随机性因素如灌溉、施肥、耕作措施、种植制度等人为活动引起,空间相关性很弱。4种土壤养分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总体上呈现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在40 km范围内,4种土壤养分的Moran I系数均为正值,表现出在此范围内空间呈正相关。有机质对尺度的响应较其他3种养分更为敏感,全氮和全磷的Moran I变化趋势类似,而全钾在64 km范围之外的Moran I系数表现出在0值附近的波动性,可能与地方农业活动有关。
  • 乌建中;侯贤士;陈 吉
    . 2009, 27(0923): 5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大型风电叶片模具的合模或脱模,采用双缸铰接的液压翻转机构,其在大角度翻转过程中多转臂同步性能将直接影响翻转模具的寿命和叶片生产质量。针对该翻转设备可靠性、适应性和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的特点,提出一种分布式的单神经元PID控制算法对机构转臂进行角位移同步控制,学习过程采用改进的LMS算法,并根据运动分析结果实现神经元输出增益的自动调整。建立AMESim机液混合模型,通过动态共享内存运行LabVIEW神经元子VI。联合仿真结果和实际应用均表明,该方法对非线性、时变的不均衡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
  • 邓红辉;尹勇生;高明伦
    . 2009, 27(0923): 57-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运算放大器是模拟集成电路中用途最广、最基本的部件。随着系统功耗及电源电压的降低,传统的运算放大器已经不能满足低压下大共模输入范围及宽输出摆幅的要求。轨对轨运算放大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然而传统的轨对轨运算放大器存在跨导不恒定的缺点。本文设计一种1.5 V低功耗CMOS恒跨导轨对轨运算放大器,输入级采用最小电流选择电路,不仅实现了跨导的恒定,而且具有跨导不依赖于理想平方律模型、MOS管可以工作于所有区域、移植性好的优点。输出级采用前馈式AB类输出级,不仅能够精确控制输出晶体管电流,而且使输出达到轨对轨全摆幅。所设计的运算放大器采用了改进的级联结构,以减小运算放大器的噪声和失调。基于SMIC 0.18 μm工艺模型,利用Hspice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电路驱动2 pF的电容负载以及10 kΩ的电阻负载时,直流增益达到83.2 dB,单位增益带宽为7.76 MHz,相位裕度为63°;输入输出均达到轨对轨全摆幅;在整个共模输入变化范围内跨导变化率仅为2.49%;具有较高的共模抑制比和电源抑制比;在1.5 V低压下正常工作,静态功耗仅为0.24 mW。
  • 龚 冰;娄国伟;李兴国;聂建英;
    . 2009, 27(0923): 6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被动探测系统的天线温度与目标视在温度的关系是一种病态积分方程。为了从第一类Fredholm积分方程中解出物体的视在温度,提出了一种利用天线温度反演视在温度的动态逼近方法。首先,利用3 mm辐射计对不同条件下的目标及其背景进行测量,得出相应的天线温度。然后,引入辐射温度因子,并给出视在温度影响因素的权值,建立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视在温度动态逼近分析方法。最后,利用该方法分析了物理温度等因素对视在温度的影响,为毫米波辐射特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温度反演方法。由于天线温度可以通过测量直接得出,所以利用温度因子仿真曲线,可以比较快速地计算出变温目标的视在温度及其辐射特性信息。
  • 林少光;龚善初
    . 2009, 27(0923): 6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非线性问题研究是当今工程应用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常规方法有多尺度法、积分法、平均法、同伦摄动法等。但常规方法所能解决的非线性问题仍然十分有限。本文应用线化和校正法,研究了Duffing方程的非线性振动,分别求出了Duffing方程非线性振动周期的精确解和近似解,利用Maple 9.0绘图分别作出了Duffing方程周期、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随参数k的变化曲线。所得结论为Duffing方程周期随参数k的增加而减小,相对误差随参数k的增加而增加;Duffing方程周期近似解与精确解比较,具有简单实用、精度高、相对误差低等优点。该方法在求解非线性振动中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 高 翔;佘茂云;殷桂香;于 洋;别晓敏;杜丽璞;徐惠君;叶兴国
    . 2009, 27(0923): 7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许多研究表明植物中果聚糖累积有助于提高植物耐逆境胁迫能力,但对小麦中果聚糖合成相关基因及其与抗逆性关系还缺乏研究。本研究拟从普通六倍体小麦中克隆出果聚糖合成酶基因6-SFT并进行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研究,以期解析小麦通过累积果聚糖途径提高自身抗逆境胁迫能力的分子机理,为转6-SFT基因提高小麦抗逆境胁迫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利用touch-down PCR技术从小麦品种杨麦6(Triticum aestivum cv. Yangmai 6)基因组及cDNA中分离出编码6-SFT基因的全长序列,运用生物学信息技术对其编码蛋白的相关理化及生物学功能进行了预测,同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所克隆的小麦6-SFT基因转入了烟草,对转基因烟草植株进行了抗旱、抗盐和抗低温鉴定。结果表明,小麦中6-SFT基因的gDNA和cDNA长度分别为3 134 bp和1 851 bp,序列结构分析表明该基因含有4个外显子、3个内含子,编码产物为约68 kD的蛋白质,其等电点(pI)约为5.25,具有液泡定位信号;转小麦6-SFT基因烟草植株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抗盐和抗低温能力。本研究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小麦抗逆性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阿不都热依木·玉苏甫;阿衣木姑·阿布拉;阿尼湾·依拉音;哈木拉提·吾甫尔
    . 2009, 27(0923): 76-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解新疆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凝血因子VII(FVII)基因、细胞黏附分子-1(ICAM-1)基因等的多态性变化。入选已确诊的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124例和维吾尔族健康志愿者50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别检测及比较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4种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显示,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CE基因、FVII基因、ICAM-1基因在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组在eNOS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两方面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为ACE基因、FVII基因、ICAM-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的关系不明显,而eNOS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有相关性。
  • 李萍;钟赣生
    . 2009, 27(0923): 8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葛花对急性酒精中毒的防治作用,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葛花提取物组。给药30 min后,模型组与葛花组灌酒0.10 mL/10 g-1,在灌酒后0.5,1,1.5,2,2.5,3 h分别摘眼球取血和取肝组织。采用生化酶法测定小鼠酒后不同时间内血中乙醇浓度和肝中乙醇脱氢酶(ADH)活性。结果显示,小鼠血中乙醇浓度在酒后0.5~2 h达到高峰,与模型组相比,葛花提取物组0.5~3 h内的血中乙醇浓度数值降低。葛花提取物组对小鼠酒后0.5~1 h肝中ADH的影响较为明显,使其活性增加;酒后1.5~3 h肝中ADH活性虽然也增强,但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葛花提取物可降低酒后血中乙醇浓度,增强肝中ADH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消化道对乙醇的吸收,从而起到有效的降醇解酒作用。
  • 张 俊;张益霞;董 川
    . 2009, 27(0923): 86-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寻找一株专一性更强的乙醇氧化菌(Methylobacterium sp.),确立最佳微生物固定化方法,最终建立微生物乙醇检测体系,采用有利于微生物细胞生长的PVA-海藻酸盐溶胶-凝胶包埋法,对筛选、分离得到的乙醇氧化菌进行固定化,将其制备成固定化小球。考查了海藻酸钠、氯化钙等固定化添加剂浓度对固定化微生物细胞成球难易和活性的影响。研究了固定化颗粒机械强度和通透性。在乙醇菌的不同固定化条件下进行了实验比较,得出最佳固定化方法:10%聚乙烯醇、1.5%海藻酸钠、4%CaCl2、4%硼酸溶液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其活性最高、机械强度较强。固定化小球与溶解氧电极组合成乙醇微生物传感体系,用于乙醇检测。考查了温度、pH值、盐离子浓度、菌种保存时间等因素对该传感体系的影响。用该体系测得乙醇线性响应范围为0.002%~0.2%(V/V),RSD为6.3%。实验证明该体系适合于微量乙醇检测,具有精密度高、重现性良好、无毒害、响应快、方便及成本低的特点。
  • 黄挺;曲静原
    . 2009, 27(0923): 9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应急计划是核安全纵深防御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目前世界范围内运行的核电厂而言,目前提出的先进堆设计具有更好的安全特性,例如,事故的发生概率很低、事故情况下放射性释放具有较长的延迟时间等。为了增强公众的可接受性和提高核电的竞争能力,核工业界希望政府核安全管理部门能够考虑先进堆的这些安全特性,放宽对先进堆应急计划与准备的相关要求,如简化应急计划。本文首先简要描述核电厂应急计划区划分的一般方法,然后,介绍目前关于先进堆应急计划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先进堆应急计划决策的相关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 谭淑豪;张卫建
    . 2009, 27(0923): 96-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田是温室气体甲烷(CH4)的主要排放源。在实现水稻持续增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能否降低稻作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是建立可持续稻作系统的关键。为此,依据多年研究总结并结合生产调研及文献分析,阐明了稻田直接与间接节能减排的基本涵义和重要意义,系统评价了保护性耕作、浸润灌溉和精确施肥等关键技术的节能减排效应。最后针对中国东北一熟区、长江中下游水旱轮作区和南方双季稻区三大水稻主产区的作物生产特点,归纳总结出了稻田节能减排的三大主体模式,并就科技支撑和生态补偿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稻田节能减排的理论研究与技术推广、建立稻田节能减排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加强宣传提高生产者的节能减排意识等政策建议。
  • 综述文章
  • 姜秀杰;刘 波;于世强;陈 萍;石 惠
    . 2009, 27(0923): 101-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探空火箭是临近空间唯一的实地探测工具,是中高层大气立体剖面探测和微重力科学实验的有效手段和新型有效载荷及其新技术、新器件、新材料的验证平台,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空间天气预报、中高层大气研究、临近空间环境研究、微重力条件下的材料加工、高空生物学研究、地球资源勘探等诸多领域,具有其他飞行器不可替代的优点和作用。本文综述了探空火箭的科学地位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各个国家的应用情况,重点阐述了探空火箭在美国、日本、欧洲和中国的研究与使用状况,分析和总结了火箭探空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发展中国火箭探空技术的建议:组织火箭探空发射活动,开展中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的直接探测,进行空间有效载荷和元器件的短期飞行试验,微重力试验和空间生命科学试验,以及空间飞行试验。为中国空间科学探测技术的发展提供经济有效的手段。
  • 黄新华;何思为;李晨潇;王德成
    . 2009, 27(0923): 11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潜伏感染MTB。近几年随着耐多药MTB和HIV混合感染的流行,使结核病控制形势更加严峻。细胞凋亡是生物有机体一种古老的免疫防御反应,在帮助机体清除胞内菌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结核分枝杆菌对宿主细胞凋亡的调控过程非常复杂,即表现为有双重性:有些基因能促进凋亡,而有些则表现为抑制效应,且本研究组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的毒力与凋亡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是相关的分子机制还很不清楚。因此,鉴定MTB基因组中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可以为研究细菌和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并且有助于研发新的药物靶标和候选疫苗。
  • 责任编辑 许冰
    . 2009, 27(0923): 116-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特别栏目
  • 责任编辑 代丽
    . 2009, 27(0923): 117-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学术聚焦
  • 文剑英
    . 2009, 27(0923): 118-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科技评论
  • 厚宇德
    . 2009, 27(0923): 120-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王进
    . 2009, 27(0923): 121-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陈广仁
    . 2009, 27(0923): 12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责任编辑 陈广仁
    . 2009, 27(0923): 123-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王进
    . 2009, 27(0923): 124-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主编心语
  • 冯长根
    . 2009, 27(0923): 125-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特别栏目
  • 责任编辑 杨书卷
    . 2009, 27(0923): 125-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走向职场
  • 严 谨;安 瑞;任胜利
    . 2009, 27(0923): 126-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赵 敏;程基伟
    . 2009, 27(0923): 127-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责任编辑 岳臣
    . 2009, 27(0923): 128-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责任编辑 吴晓丽
    . 2009, 27(0923): 133-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特别栏目
  • 责任编辑 代丽
    . 2009, 27(0923): 139-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