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24卷, 第0603期 刊出日期:2006-03-10
  

  • 全选
    |
    论文
  • 刘秀梵
    科技导报. 2006, 24(0603):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禽流感研究专题
  • 孟庆文;刘光亮;于康震;童光志;刘娣;施建忠;陈化兰
    科技导报. 2006, 24(0603):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经RT-PCR扩增了禽流感病毒A/Goose/Guangdong/1/96 H5N1亚型1.7kb HA基因的cDNA,将其克隆到pMD18-T中并测序。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MelBacA的蜜蜂蜂毒素分泌信号下游中,测序正确后与线性化的杆状病毒DNA(Bac-N-BlueTM 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将重组杆状病毒感染HFive细胞,72h左右收获细胞,超声波裂解,SDS—PAGE结果表明HA基因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HFive细胞中获得表达。蛋白胶薄层扫描分析显示:表达的HA蛋白占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细胞总蛋白含量的17.1%。Western-blot 及血凝实验结果显示,表达的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HA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表达的H5 HA蛋白定量乳化后,皮下多点注射免疫SPF 级BALB/c雌性小鼠,免疫后产生了H5 HA特异抗体,并在三免前后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用致死剂量的HPAIV H5N1攻击小鼠,免疫组小鼠提供了100%的保护力,而对照组小鼠先后发病且死亡:为研制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亚单位疫苗,防制禽流感奠定了基础。
  • 操胜;刘光亮;孟庆文;杨增岐;亓文宝;于康震;吴东来
    科技导报. 2006, 24(0603): 9-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禽流感病毒是养禽业危害最严重的病原微生物之一。为探讨小干涉RNA(siRNA)对A型禽流感病毒复制的干扰作用,以H5亚型AIV PB2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合成了4对编码siRNAs的DNA序列,将其克隆到psiRNA-hH1neo载体中,构建siRNAs表达载体,鉴定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染MDCK细胞,采用G418筛选建立抗性细胞系,用血凝(HA)试验和real time RT-PCR试验检测抑制效果, 在细胞水平筛选出具有高效抑制AIV复制的2个靶位点PB2-1154、PB2-342、为AIV的基因功能研究,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和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王泽霖;李建丽;陈少渠;刘守川
    科技导报. 2006, 24(0603):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RT-PCR技术扩增获得了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NS1基因,ORF长度为678 bp。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NS1,将其转化BL21(DE3),用终浓度1 mmol/I的IPTG诱导表达5 h,经15%的SDS-PAGE分析表明,诱导表达出了分子量大约为28 KD的 NS1融合蛋白,且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NS1融合蛋白经His trap Hp Kit柱子纯化或用尿素变性复性,获得纯度较高的NS1蛋白,并以此为抗原,建立了检测抗NS1蛋白抗体的ELISA(NS1-ELISA)方法。最佳包被浓度为2.5μg/ml,血清的最佳稀释倍数为1:200, 酶标二抗的最佳工作稀释度为1:5 000。重组NS1蛋白只与AIV感染的血清反应,而不与ND、IB、IBD、EDS76的阳性血清反应。分别检测H9N2、H5N2和H5N1亚型灭活疫苗和H9N2纯化病毒免疫的血清,各5份,其平均OD490值分别为0.225、0.210、0.205和0.184.均为阴性;而对H9N2和H5N2亚型活毒感染10-15 d的血清进行检测,各5份,其平均OD490值分别为0.610和0.619,均为阳性。因此...更多,NS1蛋白能特异地区分野毒感染和灭活疫苗免疫鸡群,可作为一种鉴别诊断标记,但不能区分亚型.具有A型特异性。NS1-ELISA 方法的初步应用,不仅为生产提供了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鉴别诊断方法,为进一步组装成试剂盒奠定了基础,也为禽流感的早期诊断、适时监控和净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 李莉萍;韦天超;滕丽琼;韦信贤;李康然
    科技导报. 2006, 24(0603):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分别应用病毒分离鉴定、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间接免疫荧光(IFA)3种方法对病料组织中的禽流感病毒(AIV) 进行检测与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经鸡胚尿囊腔接种分离到的病毒,通过用禽流感病毒H5、H9亚型单克隆抗体所进行的血凝(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鉴定为AIV H5亚型毒株;应用RT-PCR技术直接对病料组织抽提的RNA样品进行检测,从病料组织能扩增出大小为229bp的AIV通用目的片段和大小为380bp的H5亚型特异性片段;取病料组织的过滤液接种狗肾上皮细胞(MDCK)单层,24h后用H5亚型AIV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在细胞核、细胞质内观察到特异性的荧光。研究的结果表明,3种技术都可对病料样品中的AIV进行检测,而RT-PCR和IFA两种方法还可直接对病料样品中的病毒进行亚型的鉴定。相对而言,后两者具有更快速、更敏感、操作更简便的特点。
  • 矿-粮复合区问题专题
  • 胡振琪;李晶;赵艳玲
    . 2006, 24(0603): 21-24.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矿产与粮食复合主产区进行了概念界定。发现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中的12个也是煤炭主要生产省;将煤炭资源分布图与耕地资源分布图叠加,发现仅含煤区与耕地分布复合区域面积就占我国耕地总量的40%以上,其中煤炭保有资源与耕地复合面积超过了耕地总面积的10%,矿-粮复合区面积广,责任大,影响深远。深入分析了这一特殊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环境污染加剧、耕地遭到破坏、粮食产量和质量下降、社会矛盾突出、经济发展减缓等,并从认识层面、意识层面、保障层面和技术层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目的在于引起对这一承担重要功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矿产资源供给的特殊区域给予关注,以期协调矿产资源开发与粮食生产、环境保护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促进这一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减少对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的影响。
  • 彭红云;杨肖娥
    科技导报. 2006, 24(0603):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矿产与粮食复合主产区环境质量特征、复合区环境修复特异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复合区环境生物修复与生态重建原理与技术、复合区生态修复工程产品开发技术及其经济与生态效益等,提出了复合区土壤环境污染的实用修复技术研发及粮食数量与质量安全生产的控制策略。
  • 毕德;吴龙华;骆永明;周守标
    科技导报. 2006, 24(0603): 29-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矿区植物的研究现状矿区植物的生态学、遗传学、植物分类学特性,矿区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与吸收性,矿区植物在矿山及污染环境修复中的功能与作用;最后,探讨了矿区植物资源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 杨秀红;胡振琪;张学礼
    . 2006, 24(0603):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粉煤灰充填复垦地进行采样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了粉煤灰充填复垦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的生态危害性。研究表明:复垦地土壤整体处于受污染状态,主要受到镉的污染,复垦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的生态危害性有随复垦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加重的趋势。盆栽试验表明,采用粘土矿物和微生物菌根技术可以修复镉污染土壤。
  • 研究论文
  • 王涌天;常军;黄天智;王立峰;苗春
    . 2006, 24(0603): 3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增强现实(AR)技术是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产生的附加信息对真实世界的景象增强的技术。AR系统的用户可以在看到真实环境的同时看到计算机产生的与之融合的文字、图片或虚拟物体的三维模型。阐述了AR 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介绍了用于圆明园现场数字重建的3种增强现实系统,即定点观察式、手持个人数据助理(PDA)式和基于头盔显示器(HMD)的可穿戴式增强现实系统。阐述了各系统的结构和原理,详细说明了定点观察式系统的研制现状及初步实验结果。
  • 章维一;侯丽雅
    . 2006, 24(0603): 4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定义的物质数字化是物质自身或相互间的数字化,物质能量信息统一数字化是这三者作为统一体组成部分而协调地各自传输与相互转化的数字化,把数字化界说为微传输与微转化在时间上是节拍化、物理量取值是规整化且该节拍和规整是脉冲序列可控的。阐述了在几何、物理、化学、生物诸方面物质微转化的内容和用途;分析了电效应与流体、化学、生物效应在所述两个数宇化中的互补作用;指出了现有信息数字化和我们的微流体数字化技术为实现两个数字化提供的基础和开辟的道路:指出基础力学体系对微米、纳米系统规模应用的指导意义,认为代表尺寸递减时系统历经3个层次,建议把牛顿力学、量子力学单独指导的第一、第三层次作为现阶段规模应用重点。
  • 刘玉鑫;;穆良柱;常雷
    . 2006, 24(0603):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简要回顾了原子核和强相互作用物质的相结构及相变研究的现状。说明原子核和强相互作用物质的相结构和相变的研究是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学和统计物理等领域共同关心的重要前沿领域,到目前为止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无论是具体实际问题还是研究方法等都需要进一步系统深入研究。
  • 师庆东;;吕光辉;;潘晓玲;;齐家国;师庆三
    . 2006, 24(0603): 5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大尺度的区域研究中,利用遥感数据与方法分析植被的覆盖变化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连续近20年(1982-2000年)从 NOAA/AVHRR数据中提取的植被覆盖度指数,按不同植被覆盖度的指标,采用分区分类法对中国西部干旱区进行了分类,得到植被分类结果图,提取了各类植被在每个年度的面积数据,显示了各类植被面积变化的过程,并初步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近20年来,干旱区各区域相同植被类型的变化状况不完全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北疆地区无植被覆盖类型面积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南北疆在绿洲面积增加的同时,中、高覆盖度植被减少,即在绿洲与沙漠之间的过渡带植被面积减少,柴达木盆地荒漠面积增加,森林、草甸类植被面积减少,表现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退化。综合各区各类植被的变化来看,在平原区荒漠无植被区是稳定的(与其总面积相比),绿洲也是西部干旱区较稳定的植被类型,而且是不断扩大的植被类型。人类活动已是西部干旱区、平原地区植被类型发生显著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二者之间的过渡带类型的植被,尤其是中、高覆盖度植被的面积在减少。
  • 论文
  • 苏青
    科技导报. 2006, 24(0603): 56-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文章
  • 李东
    . 2006, 24(0603): 57-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研制了长征火箭,在航天运载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长征火箭目前已形成了包括12种型号的火箭家族,可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多种卫星及载人飞船,也可以执行深空的发射任务:火箭总体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今后将进一步提高长征火箭的可靠性、适应性,同时加快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的运载火箭,增强其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能力,同时满足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需要,促进国民绎济建设,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 杜冰;郑来久
    . 2006, 24(0603): 6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红麻韧皮纤维胶质组分,从分子水平阐述了生物酶脱胶机理。通过实验确定红麻生物酶脱胶工业化生产工艺流程及参数,为红麻韧皮纤维生物酶脱胶提供理论依据。
  • 研究报告
  • 李小平;王红才
    . 2006, 24(0603): 6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结合和软件的可视化功能,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矿区土地信息系统将空间及属性信息分析的结果以各种直观图形、图表等方式显示出来,可以极大地提高对矿区土地信息的查询、加工和分析能力。运用GIS技术原理,研究了矿区土地信息的分类体系,阐述了矿区土地信息系统研究构架,利用组件式GIS集成二次开发技术进行了矿区土地信息系统开发,实现了图形库管理、可视化查询、专题图制作等功能。
  • 王青国;孙运全
    . 2006, 24(0603): 7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目前业务基础架构平台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目前大型企业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提出了基于 J2EE技术的业务基础架构平台的框架结构,并对软件架构各个层次所采用的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一个基于J2EE技术的业务基础架构平台的具体实现。研究成果在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得到了一定规模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 张文贤;傅颀;
    . 2006, 24(0603): 7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入手,将企业价值运动过程比拟为心脏动态的波动过程,构造“企业价值运动过程心电图”的管理模型,初步形成企业价值创造系统分析框架。以价值链理论为主线,介绍了以传统的自由现金流为基础的价值链和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的价值链,运用鱼刺图工具将价值运动过程的驱动因素逐步分解,探究人力资本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贡献作用。
  • 科技评论
  • 张开逊
    . 2006, 24(0603): 8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回溯人类发明活动的历程,探讨发明与科学、教育和文化的关系,剖析发明家的真实感受和现实处境,以期有助于理解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