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23卷, 第0502期 刊出日期:2005-02-10
  

  • 全选
    |
    论文
  • 杨福家
    科技导报. 2005, 23(0502):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基础科学
  • 江雷
    . 2005, 23(0502): 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浸润性是固体表面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微观几何结构决定的。日前我们关于荷叶和水稻叶的研究显示,一种具有较大接触角和较小滚动角的超疏水表面,需要微米和纳米级的结构有机结合形成复合结构,而且表面微观结构的排列方式会影响水滴的运动趋势。通过对水黾腿表面结构的详细研究,得到了超疏水性质与微、纳米结构取向之间的关系。据此,我们已成功制备出了超疏水和超双疏的纳米界面材料,并实现了热响应性和光响应的超疏水与超亲水可逆“开关”材料。
  • 生命科学研究专题
  • 钟世镇
    . 2005, 23(0502):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数字人”以下不加引号)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人体结构数字化,经过重建和虚拟技术的处理,在电脑屏幕上出现的 (看得见的、能够调控的虚拟人体形象。研究过程可以分为数字化 “可视人”、“物理人”、“生理人”、“智能人” 个阶段。我国在 42001 年和 2003 年两次香山科学会议后,启动了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发展较快。现在已有 8 个中国人数据集报道,不少高校、科研机构、临床科室也进行了开发应用研究。数字人作为新的技术载体,将在航天、航空、体育、影视、国防、医学等众多领域拥有应用发展的空间。当前尚有许多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如图像分割、神经系统和淋巴系统信息获取、海量数据管理、科学数据共享等。
  • 周秋麟;杨圣云;陈宝红
    . 2005, 23(0502): 1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国际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以及海洋生物物种的数量及分布;综述了我国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研究现状、经济生物的数量、海洋珍稀物种的数量与分布;介绍了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的缘起、项目的组织和实施以及全球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展望;最后,探讨了我国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研究的若干问题。
  • 论文
  • 科技导报. 2005, 23(0502): 1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2004年诺贝尔奖成果介绍专题
  • 张肇西
    . 2005, 23(0502): 17-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美国的戴维·格罗斯 (David J. Gross)、戴维·玻利泽 (H. David Politzer)、弗兰克·维里茨克(FrankWilczek)3 位理论物理学家因为揭示出了强相互作用的“渐近自由”特性和这一特性被后来实验所证实,获得了 2004 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按历史顺序,简要回顾了强相互作用理论—— —量子色动力学建立的基本“要素”。介绍了理论上如何得出强相互作用“渐近自由”和“渐近自由”的含义。引述了实验检验理论上的渐近自由最典型和最新的情况,展示了强相互作用渐近自由的高度正确性。介绍了基于渐近自由的微扰量子色动力学的要领。指出渐近自由的发现和证实,是确立量子色动力学为描述强相互作用的正确理论的重要依据,同时列举了当前量子色动力学的“色禁闭”等一些前沿问题。渐近自由的发现和证实深刻地影响了粒子物理,如量子色动力学成了标准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导致电、弱、强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的研究等。
  • 焦姣;姚祝军
    . 2005, 23(0502): 2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 Aaron Ciechanover)、阿夫拉姆·赫什科( Avram Hershko)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 Irwin Rose)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被授予 2004 年诺贝尔化学奖。泛素是一种含 76 个氨基酸的多肽,存在于除细菌外的许多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具有标记待降解蛋白质的作用。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在蛋白酶体中被降解。泛素控制的蛋白质降解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不仅能够清除错误蛋白质,对细胞生长周期、 DNA 复制以及染色体结构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 傅攀峰
    . 2005, 23(0502):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嗅觉系统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利用嗅觉系统可以识别环境中巨大数量的化学物质。嗅觉是如何产生的?为解开这个难题,美国两位科学家阿克塞尔和巴克从编码气味受体的基因入手,发现了识别气味分子的受体,并且证明了嗅觉系统的组织方式,从而告诉世界我们是如何感受气味的。为表彰两人的贡献, Karolinska 医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决定授予他们 200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介绍了两位科学家是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的。
  • 氢能源研究专题
  • 郭烈锦;刘涛;纪军;郝小红;延卫;
    . 2005, 23(0502): 29-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是当今人类社会必须解决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新的能源系统需要有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载体来替代目前使用的燃料,氢正是这样一种理想的二次能源载体。利用太阳能规模制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对缓解能源紧缺、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大意义,是能源科技领域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已被国际上许多大型氢能研究计划列为重要研究方向。国家科技部于 2003 年度正式批准在“ 973 计划”中立项进行利用太阳能规模制氢的基础研究。在阐述利用太阳能规模制氢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中所取得的一系列最新进展。
  • 毛宗强
    . 2005, 23(0502): 3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着重从能源短缺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际趋势阐明氢能的重要性,指出在研究氢能远期使用的燃料电池的同时,要重视氢作为氢内燃机的燃料是近期氢能应用的实际途径,特别是其中的氢气-天然气混合燃料已经可以商业化,建议我国示范、推广。
  • 周理
    . 2005, 23(0502):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概要介绍了使用氢燃料的必然性、存在的技术瓶颈及现有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比较了将甲烷和氢作为替代燃料的技术状况,指出氢燃料的技术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而甲烷燃料却有可能在短期内大规模地替代石油制品;以甲烷动力为基础的甲烷经济作为到达氢经济的渡船,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迫切性和技术可行性考虑,均是合理的决策。因此,氢能仍应作为基础研究课题,而在甲烷燃料方面却应有较大的技术开发投入,使其在 5~10 年内起到缓解石油需求压力的作用。
  • 农业
  • 刘明池
    . 2005, 23(0502):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我国蔬菜业发展和蔬菜病虫害发生防治概况以及国内外病虫害综合防治(IPM)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对造成我国蔬菜产品农药超标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安全蔬菜生产从根本上是以蔬菜自身的健康生长为基础的,从而初步提出了“健康栽培”的新概念。
  • 区域开发
  • 刘耀彬;宋学锋
    . 2005, 23(0502):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阐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业化综合水平指数与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之间协调度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 24 年的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度的时空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 )从时间上看,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 1化与城市化基本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即 1978 ̄1991 年是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发展时期,而 1992 ̄2001 年是基本协调发展时期;()从空间上看,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度分布明显存在着地带性差异,东部地区大部分省区的协调度 2较高,中西部除了少数省区协调度较高外,其它大部分省区的协调度都较低。中国省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度地区分布还似乎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区的协调度相对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省区协调度相对较低。
  • 史运良;王腊春;朱文孝;苏维词;李坡
    . 2005, 23(0502):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喀斯特山区、沙漠边缘及黄土高原是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喀斯特山区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造成了喀斯特地区“地高水低”、“雨多地漏”、“石多土少”、“土薄易旱”,致使出现特有的湿热气候下的喀斯特干旱缺水。根据喀斯特地区的特点,提出了在喀斯特地区应因地制宜,采用“集雨工程”、“集流工程”、“提水工程”及兴建地下水库、溶洼水库、地表低坝等小微型水利工程,实施分散拦蓄、分散供水,以化整为零方式解决喀斯特山区整体性的干旱缺水问题。
  • 科研管理
  • 方针;俞东慧;黄丽华
    . 2005, 23(0502):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信息技术价值的实现依赖于用户的接受和正确使用。技术、用户以及技术与用户的相互作用 3 方面因素通过用户的技术知觉影响用户的技术接受程度。在信息技术实施的不同阶段,通过管理用户期望、减少用户对于变化的抵制以及营造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等措施,能够有效促进用户的技术接受,充分实现信息技术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