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22卷, 第0406期 刊出日期:2004-06-10
  

  • 全选
    |
    基础科学
  • 赵玉芬
    . 2004, 22(0406): 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化学生物学在探索生命起源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涉及化学进化过程的各个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化学进化过程中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着重强调了磷在化学进化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希望以磷为突破口来探索生命起源中的关键问题。
  • 论文
  • 王孔江
    . 2004, 22(0406):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RNAWorld(核糖核酸世界)是随着核酶的发现而提出的,它解决了长期困扰生命起源研究的主要难题之一———鸡-蛋悖论。1987年RNAWorld提出以后,立即成为科学热点之一;随后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实验证据支持生命起源中RNAWorld的存在。虽然仍然有一些难题,RNAWorld仍然是目前科学界最广泛接受的生命起源理论之一。本文认为,RNAWorld理论是堪与1938年A.Oparin的现代生命起源理论及1953年StanleyMiller的放电实验相提并论的重大进展。研究RNAWorld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对分子生物学有普遍意义的重要新概念及新方法。本文强调应加强对生命起源等基本科学问题的关注。
  • 基础科学
  • 庚镇城
    . 2004, 22(0406): 15-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概述了人类基因组的概念、实施基因组计划的科学技术前提,阐释了成果的主要内容,尤其是从中获得的9点重要的新认识,进而指出了今后在学术和应用两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
  • 科技动态
  • 刘先曙
    . 2004, 22(0406): 2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据英国《新科学家》2004年1月31日报道:为了防止体内脱落的凝块流向脑血管,以色列MindGuard公司奥费·约德法特领导的科研小组研究了一种凝块“转移器”。它是一个管状细网,通过手术将它植入脖子两边颈动脉分叉处通向面部的血管内管状细网安放在血管分叉的地方,血液中的凝块只能通过网状转移器流向面部的血管,不会流到通向脑部的血管,因为凝块被网孔只有300微米的细网管堵住了。凝块流向面部造成的危害比流向脑部造成的危害要小得多。病人甚至不必担心这些凝块会损坏面容,因为面部的供血要好得多,不会造成什么危害。
  • 基础科学
  • 刘敏;薛淮;鹿金颖;潘毅;张文利
    . 2004, 22(0406):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神舟三号”飞船搭载的树莓试管苗和“神舟四号”飞船搭载的月季试管苗为材料,研究空间环境对植物试管苗形态学、细胞学、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经空间处理后,月季试管苗株高、叶片数及植株鲜重均显著大于地面对照。和地面对照相比,空间处理的树莓和月季试管苗叶片细胞形状、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超微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空间处理后,月季试管苗叶片中SOD、CAT及POD3种保护酶的活性均有增加,丙二醛的含量下降。经空间处理的树莓和月季分别和地面对照进行RAPD分子标记检测,均扩增出多态性带,空间条件有可能导致植物DNA水平上的变化。
  • 论文
  • 霍有光;王宏波
    . 2004, 22(0406): 26-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其补水工程案例分析,归纳得出它对工程哲学研究有6点启示。认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为构建工程哲学理论体系提供了框架与思想:能够解释工具、工程以及工程的双重属性;工程哲学应该研究并预测工程可能产生的较远的影响、对人的思维的影响以及从事工程哲学研究的认识论方法与步骤。在此基础上,还就工程特征、工程与技术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向华龙
    . 2004, 22(0406):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给江河湖泊以更多的空间,将能有效地增加和发挥其汛期的滞洪调蓄能力。应从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和沙市抗洪的历史性险情中吸取教训,开辟一条自沙市直达武汉市汉南区的江汉大运河。它将是长江中游孕灾区域的一条庞大的行洪通道和航运黄金水道,同时还能有力地配合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而实现“引江济汉”的规划。新辟的江汉大运河将连同洞庭湖与原长江荆江段一起,系统地发挥防汛抗洪与减灾作用。开辟江汉大运河也是促进和实施我国加快中部建设战略的重大举措。
  • 封面说明
  • 冉露阳
    . 2004, 22(0406): 3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记者从2004年5月25日在京召开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第二次用户大会”上获悉:自1999年10月资源一号卫星01星发射升空,2003年10月资源一号卫星02星升空,中国巴西两国联合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截至2004年5月,通过上述两颗地球资源卫星,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已向全国160余家用户提供了14000余景数据产品,数据产品应用范围覆盖我国农、林、水、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众多领域。
  • 论文
  • 李长安
    . 2004, 22(0406): 3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长江防洪需要科学的治水思想、先进的工程技术和充足的资金投入。当前,长江防洪急需的是科学的治水思想,而创新思想的产生首先需要理念的更新。本文提出需转变的观念为:对洪水与洪灾的认识,应变“视洪水是灾害”为“视洪水为资源”,变“视水如虎”为“视水如友”;关于人、水、地关系,应变“人水对抗”为“人水协调”,变“以土为本”、“以粮为纲”、“与水争地”为“给洪水让地”、“以土地换和平”,变“征服自然”为“与自然和谐”;关于堤防,应变“堤防万能”为“堤防有限”;关于蓄洪区建设,应变“蓄洪垦殖区”为“蓄洪垦殖养殖区”;对水旱灾害的防治,应变“防洪抗旱”为“防洪防旱”;对于泥沙,应变“泥沙之害”为“泥沙资源”。
  • 鲁家果
    . 2004, 22(0406):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关系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调整和治理,涉及生态、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在工程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可持续发展及风险因素等方面,都值得进一步研究。对可调水量、生态环境影响、地质灾害、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经济效益等问题还缺乏科学的论证与评估。本文建议重组决策机构,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针,重新审查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到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化。
  • 高技术
  • 毕思文;殷作如;何晓群;董荣泉;邓智毅;张长江;郭继如;景东升
    . 2004, 22(0406):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矿山是当今矿山科学技术、信息科学、人工智能、计算科学、计算机和3S技术的高度综合,它将深刻改变未来矿山系统的生产活动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分析了数字矿山的概念和特征,构建了数字矿山的理论体系框架和有关模型,并开展了相应的应用示范研究。
  • 论文
  • 汪云甲
    . 2004, 22(0406): 4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矿山的地理实体与企业双重属性、我国矿山信息化与矿区资源开发现状等的分析,讨论了数字矿山的特点、构建切入点及数字矿山对实现矿区资源绿色开发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数字矿山战略的若干对策建议。数字矿山由数字地球、数字企业及矿山特有的数字化技术体系3部分组成,利用矿山安全生产监测与调度指挥系统的软硬件设施构建数字矿山是当前多快好省的选择。数字矿山的建立必须以实现矿区资源高效、安全、绿色开发开采为目标。建立数字矿山、实现矿区资源绿色开发开采是走矿产开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途径与两大关键,有必要将两者构成有机整体,协同攻关、互动式推进,实现研究目标的双赢。
  • 高技术
  • 孙效玉;姚常明;高登来;冯建宏
    . 2004, 22(0406):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了国内露天煤矿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国内露天煤矿实施数字矿山的必要性,提出了数字露天煤矿的建设原则,设计了数字露天煤矿总体构架,阐述了露天煤矿决策、生产、管理三大业务信息化技术改造途径和数字露天煤矿核心系统的内容和建立方法。
  • 论文
  • 耿庆国
    . 2004, 22(0406): 4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取象比类方法对2187年来的“金星凌日”与黄河中下游发生大洪水的年份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性,尤其是公元前184年至公元60年期间(相隔243年)黄河中下游发生大洪水的年份与公元1761年至公元2004年期间(相隔243年)黄河中下游发生大洪水的年份,存在着某种规律,有着极好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同时指出,应对2004年6月8日“金星凌日”后的汛期(7月至9月期间)我国黄河中下游存在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予以高度重视。
  • 资源环境
  • 罗东明;罗传文
    . 2004, 22(0406): 5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哈尔滨市1976年7月的MSS卫星图像和1996年7月的TM卫星图像,对其辖区内森林面积变化、城市建筑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等的研究表明,居民点规模扩大、农田比例大、天然植被稀少、水量小、自然净化能力低等因素是马家沟河污染的主要原因,彻底治理需多方努力。
  • 朱钟杰
    . 2004, 22(0406):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我国应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指出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两个方面讨论了提高生活质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要务,强调了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全民生态环境教育。
  • 区域开发
  • 陈国阶
    . 2004, 22(0406): 5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中国山区存在的严重问题、对全国的重要影响和面临的严峻挑战;指出山区相对于全国的区域发展不均衡,已成为中国全面实现小康、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总体目标的制约因素,全国全社会必须共同关注、大力扶持山区的发展。
  • 科研管理
  • 佟石;司春林;赵明剑
    . 2004, 22(0406): 59-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现有研究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成果的基础上,从分析医药技术创新的特征和技术创新流程的特点入手,结合我国医药企业R&D组织模式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层级演进过程中技术创新与组织模式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