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第20卷, 第023期 刊出日期:2002-03-10
  

  • 全选
    |
    科研管理
  • 李怀
    . 2002, 20(023):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某大学为了激励经济学人多出成果 ,制定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和杰出学者奖励规则和办法。应当说 ,不仅其初衷好 ,而且奖励的力度也是该校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无论对经济学人来说 ,还是对该校发展前景来说 ,都是一件令人鼓舞的大好事。然而 ,正应了当今某些文人调侃的那样 :完美总是带有一丝缺憾。该校在杰出学者的认定上 ,除了正确地从学术角度规定了若干条件外 ,居然在最后的条款中完全抛开学术标准 ,认为只要他的科研成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批示或省部级主要领导人批示或该校所在城市的市长批示 ,并对国家经济建设产生确实影响或采用后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 ,就算杰出学者了。
  • 洪明苑
    . 2002, 20(023):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科技管理工作者是科技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科技管理工作者队伍已逐渐壮大 ,并在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展望未来 ,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对科技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因此 ,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就成为公众关注的重要战略性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的感受和体会、结合社会人士反映的问题 ,对提高科技管理工作者素质的问题作了一些思考。现提出一些见解 ,望能抛砖引玉 ,引起更深入的探讨。
  • 余雅风;郑晓齐
    . 2002, 20(023): 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知识和科研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剧增 ,促成了大学的第三项使命 :为经济发展服务。“二战”以来的第二次学院革命 ,在1970年后的美国以及1980年后的各西方国家、现在的瑞典 ,导致了对大学在社会中的作用和使命的再评估。类似的辩论也发生在拉丁美洲、亚洲以及欧洲的其他地方。大学-企业-政府之间关系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学术观点 ,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提供了可加以选择的策略。技术创新是同时涉及国家创新体系中各创新主体的并行活动过程 ,尤为强调创新系统中各主体的合作性、同步性和自觉性。
  • 范建平;梁嘉骅
    . 2002, 20(023): 1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它必须不停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应用生物学、生态学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来研究具有生命特性的企业、企业生态环境及企业生态系统 ,必然会对社会经济、企业管理的研究有所启示。当前 ,有关企业生态、工业生态、教育生态等社会学与生态学的交叉边缘学科术语正在涌现出来。生态学研究物质、能量等自然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企业生态学则研究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如智力资源、资金资源)在企业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 江蕾
    . 2002, 20(023): 18-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1985年9月成立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为标志 ,我国探索和发展风险投资已有15年的时间。目前我国风险投资的规模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但实事求是地讲 ,同美国、日本、欧盟、以色列、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相比 ,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速度并不快 ,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一个产业 ,也未形成对高科技产业发展具有强力支撑作用的资金供给渠道。发展风险投资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和因素 ,各种问题相互交错、相互影响。
  • 晏钢
    . 2002, 20(023): 2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上世纪的90年代 ,人们已充分见证了美国风险投资业在大力促进技术进步和高科技的发展 ,进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的“引擎”作用。伴随着风险投资业的迅速成长 ,各国的大企业也纷纷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风险投资 ,并逐渐成为风险业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近期 ,我国的一些大企业也以不同的形式积极涉足风险投资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风险投资环境的改善 ,大企业介入风险投资的数量和规模都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并将成为中国风险投资领域的重要力量。
  • 科技动态
  • 刘先曙
    . 2002, 20(023): 2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据英《新科学家》2001年7月7日报道 :为了增加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的功率 ,飞机设计师费了不少脑筋 ,但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认为 ,在航空航天工业界一直忽略了一个增加喷气式发动机功率既简单又便宜的方法 ,结果使涡轮机叶片的设计成本变得很高。比如 ,理想的涡轮机叶片的形状应该像飞机机翼的截面形状一样 ,即前缘是圆弧形 ,而后缘很薄 ;但为了防止发动机的高热腐蚀钢制的涡轮叶片 ,设计师们就必须使后缘也稍微有点弧形 ,不能太薄 ,而这样又会干扰气流 ,产生涡流 ,可谓是进退两难。
  • 高技术
  • 王皖燕
    . 2002, 20(023): 2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激光技术的发展 ,人类已经走进了崭新的光电子时代 ;而实现这一巨大变化的物质基础不是别的 ,正是硅单晶和激光晶体。可以断言 ,晶体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必将谱写出人类科技文明的新篇章。人类对晶体的认识过程及有关晶体的概念1.人类对晶体的认识过程[1]什么是晶体?从古至今 ,人类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这个问题。早在石器时代 ,人们便发现了各种外形规则的石头 ,并把它们做成工具 ,从而揭开了探求晶体本质的序幕。之后 ,经过长期观察 ,人们发现晶体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具有规则的外形。
  • 教育
  • 吴显庆;王乐夫
    . 2002, 20(023): 29-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学位制度问题已经明显地突出起来。学位法规制度的改革和学位立法问题 ,已经提到有关机构和教育界、科技界以及其他方面的广大知识分子面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草稿)已进入研讨阶段。但到目前为止 ,对这一改革和立法的科学依据的有关学位制度的理论研究还相当薄弱 ,对学位的本质及其立法问题的全面、深刻的探讨还不够充分(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确定的有关课题的研究才提出不久).因此 ,对这一与学位制度的改革完善和制定《学位法》密切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 ,有必要联系实际 ,加以深入研究。
  • 科技动态
  • 刘先曙
    . 2002, 20(023): 3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据英《新科学家》2001年6月30日报道 :全世界每年有难以计数的白内障眼病患者。在他们眼睛变得模糊不清而丧失视力后 ,其中有数百万人可以用人造(眼球)晶体取代有白内障的天然晶体 ,但这种晶体的屈度是固定的 ,因此焦点也是固定的 ,病人只能看清楚一个固定距离上的物体。比如 ,英国一位白内障女患者瓦莱里·金斯兰 ,在作了植入这类人造晶体的手术后说 ,她只能看清楚距离约2米远的物体 ,要寻找街道上的目标就特别困难 ,而且看书和驾驶车辆还必须戴眼镜。为了克服这种人造晶体的缺点 ,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新的可改变焦距的人造晶体眼球。
  • 教育
  • 何晋秋;苏竣;柏杰;方惠坚;薛澜
    . 2002, 20(023):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以来 ,研究型大学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作为高等院校的一种重要类型已为各国所承认。研究型大学是以研究工作为重点、具有高水平科研成果、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的一种大学。研究型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是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世界一流大学必定从研究型大学中产生。借鉴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经验 ,对加速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外研究型大学发展简况19世纪初 ,德国最早在大学内设立研究机构 ,把研究工作引入学校 ,使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 李灵
    . 2002, 20(023): 3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 ,特别是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 ,如何正确处理好质量、规模、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是高等学校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教育评价作为高等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增强自我监督和控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仅从美国高等学校教育评价特点出发 ,探讨我国高等学校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教育评价的基本内容1.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理论最早产生于美国 ,以泰勒为首的美国教育评价委员会提出“教育评价就是衡量实际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 ,测验是它的手段。”
  • 农业
  • 于法稳;尚杰
    . 2002, 20(023): 4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由于以雨养旱作农业为特征的农业承载能力逐渐不能满足人口日益增加的需求 ,导致了黄土高原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和植被的破坏 ,使得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频繁。这已成为该地区重要的环境特征。尽管如此 ,该地区仍然承担着供养1亿人口和我国中、东部的生态屏障的双重任务。山仑院士曾提出 :”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不仅是黄土高原地区内部的问题 ,而且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根治黄河和振兴黄河流域经济的关键所在 ,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 戴小枫;赵秉强
    . 2002, 20(023): 4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迫切性与意义农业的高速发展 ,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等农用化学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此也引发了农产品污染、土壤生产力下降、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特别是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 ,成为制约新阶段农业生产持续高效发展的瓶颈。1.发展无公害、质量型农业是对我国传统、数量型农业的变革 ,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结果根据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和规律 ,人均国民收入超过800~1000美元之后 ,市场对农产品和食品的需求就开始由追求数量增长转向追求质量效益方向发展。
  • 霍学喜
    . 2002, 20(023): 4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世界上高度发达和具有跨国竞争能力的种子产业主要集中在美国、荷兰、德国、法国、日本、英国、丹麦、瑞士和瑞典等国家。与此相对应 ,现代种子管理体制及其相关的理论研究也主要存在于这些经济发达国家 ,而且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已经颁布 ,并于2000年12月1日起生效 ,与此同时 ,中国正在按照《种子法》确定的原则和框架 ,改革现行的种子管理体制。笔者认为 ,在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种子产业重组、种子市场培育过程中 ,中国需要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做法。
  • 刘奇俊;楼小凤
    . 2002, 20(023):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对人工增雨的需求迫切中国是全球的贫水国家之一 ,虽然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居世界第6位 ,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预计到21世纪中叶 ,中国人均水量将下降到1750m3.全国天然降水的时空分布严重不均 ,河川径流的年际年内变化很大 ,年降水量不足400mm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5%.统计资料表明 ,自1949年以来 ,全国平均每年受旱面积大约3亿亩。全国670个城市中 ,有400个不同程度地缺水 ,严重缺水的达108个。进入20世纪90年代 ,黄河春季年年断流 ,造成流域内农业灌溉和城市用水困难。
  • 资源环境
  • 范维唐;刘宝琛;宋振骐;鲍云樵;张玉卓;张邦楹;谢和平;胡省三
    . 2002, 20(023): 5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是世界能源生产、消费大国 ,但人均消费量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能源消费总量将逐年增加 ,客观上也必将向多元化和清洁化的要求发展。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因此从资源上讲煤炭是我国可靠的能源 ,从经济上讲煤炭也是廉价的能源 ,而从环境和技术上讲煤炭也是可以清洁利用的能源。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我国当前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石油短缺 ;能源安全问题严峻 ;煤炭利用技术落后 ,效率低下 ;能源 ,尤其是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严重的大气和地面环境污染。这些问题已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区域开发
  • 杨国安;甘国辉
    . 2002, 20(023):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复杂性与复杂科学概述复杂性是世界的本质属性。复杂性是客观的 ,不是简单性的线性组合和现象 ,特别不仅仅是简单性的表现结果。描述事物复杂性 ,首先应该约定把描述限定在某一层次。离开层次谈事物的复杂性 ,复杂性就是一个无法度量的具有无限深度的虚假问题[1].复杂科学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是一门研究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科学 [2].目前它的研究领域虽然尚显得模糊不清 ,仍处于起步阶段 ,但被有些科学家誉为是”21世纪的科学“并是现代科学的前沿之一[3],美国Science杂志于1999年4月2日辟专集对复杂性研究进行报道。
  • 资源环境
  • 傅凯思;赵莎
    . 2002, 20(023): 6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引言公众大多对核电站心存恐惧 ,是害怕1986年4月28日发生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样的灾难性核事故重演。不过 ,核电的推动者指出 ,今天的核电站具有许多安全系统 ,类似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几乎不可能再次发生 ,因为在现代核电站反应堆外面 ,都包有一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没有的钢筋水泥外壳 ,以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确实 ,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站的反应堆芯熔化事故发生时 ,几乎所有的核辐射都被阻截在了这严严实实的安全壳里。对于现代核电站来说 ,安全壳还只是其奉行的”纵深防御“战略中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