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第19卷, 第017期 刊出日期:2001-07-10
  

  • 全选
    |
    资源环境
  • 李长安;殷鸿福;俞立中
    . 2001, 19(017):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 ,洪水被错误地视为洪灾 ,自古有洪水与猛兽同为人类大敌之说。人们一直把聪明才智用在如何尽快将洪水排入东海。洪水是洪灾形成的前提条件 ,但洪水并不是灾害 ,它是大量降水在短时间内汇入河槽 ,而形成的特大水流 ,其本质具有淡水资源的属性。水资源的丰欠主要是由地表径流决定的。受季风气候的控制 ,我国降水量的绝大部分集中在夏季 ,从而造成我国东部河流流量变幅较大。年内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的比值为 :长江汉口站为26 ,松花江哈尔滨站1100,黄河秦厂站447,淮河蚌埠站8920。
  • 冯利华
    . 2001, 19(017):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长江与黄河分别是我国的第一与第二大河 ,向来被喻为中华民族的生命线。但是 ,出乎意料的是到了1972年 ,黄河断流了 ,并且自70年代以来 ,黄河断流越来越频繁。事实上 ,它已经从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逐步演变成一条名副其实的间歇河了。黄河断流已经危及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对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对人畜饮水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黄河断流 ,举世瞩目 ,举国震惊!为此 ,1998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63名院士联名签署了“行动起来 ,拯救黄河”的呼吁书。在此 ,拟根据黄河断流的教训和长江的水资源问题 ,提出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并对长江的水资源承载力予以探讨 ,以供商榷。
  • 牛志明
    . 2001, 19(017): 8-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一、生态用水基本概念生态用水又被称为环境用水或生态环境用水 ,其内在含义是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或维护环境质量不至于进一步下降所需要的水量。但因其环境主体不明确 ,故在使用中常有不同理解。目前 ,见诸文献的生态用水概念主要有西北干旱区生态用水和流域河流系统生态用水两项范畴。干旱区生态用水是指维持干旱区绿洲的生存、发展和环境质量 ,改善其支持作用的系统所消耗的水分。依据绿洲生命支持系统的来源 ,干旱区生态用水又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的类型(见图1)。图1干旱区生态用水分类(见贾保全“新疆生态用水量初步估算”)流域河流系统生态用水是指维持地表水体特定的生态环境功能 ,而必须蓄存和消耗的最小水量。
  • 赵生才
    . 2001, 19(017):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气体水合物(GasHydrates)被科学家喻为“易燃冰”或“可燃冰”。已有研究成果表明 :(1)这是一种优质、洁净的未来能源 ;(2)蕴藏量极大 ,是现有地球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和煤)总碳量的2倍 ,前景诱人 ;(3)我国广大海域有气体水合物形成的地质环境和条件 ;(4)作为替代能源 ,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鉴于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气体水合物作为未来接替能源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协调、能源结构优化和国家安全等层面上的重大战略影响 ,气体水合物研究与开发无疑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大课题。
  • 蒋灿
    . 2001, 19(017):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973年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斯坦利·科恩教授开发成功转基因技术 ;1983年 ,第一株转基因植物诞生 ,人类第一次感到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生命。人类面临的一些严重问题有了新的出路 ,无数人投身到这项令人激动的工作中。10多年来 ,转基因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全世界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280万公顷迅速增加到1999年的将近4000万公顷。美国40%的农田种植了经过基因改良的作物。许多转基因农作物 ,比如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籽、西红柿、烟草、薯类、南瓜和木瓜等等 ,已实现商品化。转基因食品已经走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 工程技术
  • 贾绍凤
    . 2001, 19(017): 1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的今天 ,从纯技术的角度来看 ,南水北调工程的技术可行性是不成问题的 ,所以南水北调工程是否可行关键是看其经济可行性。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实行市场经济 ,必然承认和维护私有权的合法性 ,把自由等价交换作为不可侵犯的原则 ,这与原来计划经济下忽视成本和价格的统配统调有天壤之别。虽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进行工程的经济可行性评价 ,但计划经济下的经济可行性评价与市场经济下的经济可行性评价迥然不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认为可行的工程项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一定可行。
  • 刘二中
    . 2001, 19(017): 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前 ,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工程上马的呼声日益高涨 ,有关论证工作正在加紧进行。新闻媒体的报道虽不多 ,且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 ,社会公众又缺少全面了解工程相关情况和工程全貌的其他途径 ,因此 ,人们对南水北调的经典方案(由丹江口调水至北京的中线方案以及由长江下游经大运河调水至天津的东线方案)存在着相当多的误识。如果不能及时消除这些误解 ,将严重影响相关决策的准确性。本文拟对这些误解逐一加以讨论。1.误识之一 :南水北调的初始方案是一个十分成熟没有疑义的方案 ,在学术界(工程技术界、经济界等)得到了一致赞同。这是某些利益部门片面观点造成的某种假相。诚然 ,南水北调的最初设想提出来已有40余年。
  • 石山
    . 2001, 19(017):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黄河、海河、辽河3个流域严重缺水 ,而且越来越严重。但3个流域每年都有较集中的雨季 ,且都发生大小不等的洪水 ,有时还造成洪灾 ,需要防洪和排洪。这些都是共知的事实。为了解决严重水荒 ,人们早就在议论和规划南水北调(调长江水)和北水南调(调松花江水)工程 ,但本地区每年产生的大量洪水如何利用、如何变害为利 ,似乎议论得不多 ,只是急于防范和送走 ,希望它早早安全入海。多少年来防汛与抗旱似乎总是分头去完成的两大任务。但形势比人强 ,洪水一定要排掉吗?为何不能留下利用?人们在思考 ,在行动。在汛期 ,到底是防洪排洪好 ,还是蓄洪用洪好?各层各级决策部门现在应该认真探讨了。
  • 科技动态
  • 刘先曙
    . 2001, 19(017): 2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据英《新科学家》2001年1月6日报道 :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行星科学家MargaretKivelson在一次地球物理学术会上称 ,通过绕木星轨道运行的宇宙探测器Galleo几个月收集到的磁数据 ,证实在木星的最大卫星Ganymede的冰层下面可能埋藏有几十亿立方米含盐液态水的海洋。磁场测量的数据表明 ,它位于零下13摄氏度的寒冷的地表下约170米深处。Galleo探测器2000年5月在木星最大的卫星900公里之内通过时 ,探测出卫星的磁场发生了变化 ,由于木星的磁场肯定影响卫星的磁场 ,它必然在卫星内部产生一个电流 ;而这一电流本身又可以产生一个磁场。
  • 工程技术
  • 霍有光
    . 2001, 19(017):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几年前 ,西北大学地质系王战教授 ,有感于黄河携泥沙入海形成造陆运动 ,致使渤海日益缩小的现实 ,发出了改道黄河入海口、保护渤海湾的慷慨呼吁。遗憾的是 ,这一体现着重大经济意义与生态环境意义的睿智良策 ,一直未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笔者试图在王战教授呼吁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以论证 ,使之更具科学性、优越性与可操作性。一、保护渤海(内海)与根治黄河下游水患渤海呈“C”字型深深嵌入中国北方大陆(如天津一带嵌入500多公里) ,三面环陆 ,与河北、天津、山东的陆岸相邻 ,是大自然赋予我国的一个得天独厚的半封闭型内海。
  • 顾唯明
    . 2001, 19(017): 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一、西气东输工程概况“西气东输”工程首先见诸于“中国工程科学”1999年第一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邱中建研究员的文章 :我国西部天然气东输的可行性。2000年3月18日北京青年报根据新华社电讯稿发表了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概要情况。2001年1月2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放了“西气东输”工程的专题采访 ,就该工程的天然气资源、市场开发和安全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报道。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继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之后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工程。它的建设周期短 ,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从西到东跨越9个省市自治区。
  • 科研管理
  • 洪明苑
    . 2001, 19(017): 3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知识的原始创新 ,在知识体系长河中的源头创新 ,是当今科技发展中既重要而又突出的问题。下面将对如何增强基础研究源头创新活力发表自己的看法 ,愿与科技界领导、专家和朋友们共同探讨。一、明确基础研究的定位与评价是基本前提要增强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活力必须明确它的定位和评价。消除一些不恰当的观念和见解。1.关于基础研究的目的和定位基础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揭示事物的结构、运动及相互作用规律 ,发现新现象、新效应 ,提出新概念、新原理 ,深化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不断完善科学知识体系 ,其最直接的产出是新知识和高水平人才。
  • 张文栋;董海峰
    . 2001, 19(017):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科技取得长足的进步 ,最近几年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政府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但大量经费的投入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 ,关键在于科研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高等学校科研实验室 ,实验室自身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问题发表一些看法。一、目前高等学校科研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定明确的长期发展战略的必要性随着科研经费投入力度的加大 ,科技市场的逐渐成熟 ,高等学校的科研实验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
  • 江河海;李有贵
    . 2001, 19(017): 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关于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的研究 ,人们比较注重于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而忽视社会对技术的影响 ,或把技术的发展看成纯粹是技术性的而不是社会性的。而国外SST(TheSocialShapingofTechnology)的研究表明 :不仅某种具体的技术制造物是社会塑造的 ,而且一个国家的技术发展状况也是社会形成和制约的[1]。所以 ,我们需要分析是什么造成了技术与社会的发展不理想 ,是没有足够的适用技术 ,还是没有适恰的社会条件?亦或说 ,是社会没有技术可用 ,还是技术没有被社会有效地使用或社会不能激励技术应用、创新和扩散?就技术与社会的发展而言 ,我们更匮乏的是什么?制约瓶颈是什么?
  • 科技动态
  • 刘先曙
    . 2001, 19(017): 4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据英《新科学家》2001年2月17日报道 :日本Occu pationl大学的YujiKarasaki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在大蒜中发现了一种称为植物凝血素(lectin)的蛋白质 ,可以杀死肿瘤细胞而不会伤害健康细胞。Karasaki声称 ,这种可产生类似免疫反应的蛋白质 ,对人的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能引起肿瘤细胞死亡。《国际食品杂志》(vol34p7)也发表了这一研究结果。
  • 教育
  • 宋伟
    . 2001, 19(017): 4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韩寒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科学时报》为此展开了讨论。笔者认真读了几篇讨论的文章 ,尤其是在《科学时报》第43期“成材导刊”栏目下发表的两位博士的对话录 ,也想不揣浅陋 ,谈几点意见 ,兼与两位博士商榷。一、韩寒是否应该成为一个大学生?“韩寒现象”令今天的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尴尬的境地。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学府 ,不仅要培养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 ,也应该培养文学家。就高校存在的目的和应具备的功能 ,无疑韩寒应该成为高等院校中文系的一名大学生 ,经过几年的正规系统的训练 ,为今后能真正成为文学人才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 刘承波
    . 2001, 19(017):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以下简称“一流大学”)是高教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无疑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是时代赋予我国高等教育的伟大历史使命。这对于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围绕着创建一流大学 ,已有许多有益的探讨。主要概括为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何为世界一流大学 ,二是如何创建一流大学。前者是我们对于一流大学的认识 ,后者则是有关创建一流大学的决策、措施等。目前在创建一流大学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如 ,是在不远的将来建成我们自己的一流大学[1] ,还是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2]?什么样的水平才算世界一流?一流大学是否要求规模一流?
  • 工业
  • 张进之
    . 2001, 19(017): 5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一、引言信息时代已经到来 ,以信息传递为目标的信息产业发展迅猛。信息领域在发达国家早已是重点发展的领域 ,如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就是美国率先提出的。在这些国家 ,由于衣、食、住、行问题已解决 ,因此像冶金、机械等传统工业已不占据国家的主导地位 ,而是转向依靠高新技术产业更大、更快地创造财富。尽管我们在信息技术方面要下大气力赶上世界技术潮流 ,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 ,中国必须要有相应的发展策略。我们现时的发展策略仍然是要立足于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改造。因为传统工业与信息产业的关系 ,就如同基础和上层建筑 ,传统工业落后 ,信息产业发展再快 ,也如同没有实物作基础的物质交换 ,必然会形成无根基的泡沫经济。
  • 王世杰;张殿发
    . 2001, 19(017): 5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西电东送”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决策之一。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分布的地区间不平衡 ,决定了全国电力调配的基本格局必须走“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之路。实施“西电东送”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让东部与西部双赢互利。“西电东送”战略是指 :把西南和西北的能源转化为电力 ,通过全国电网输送到能源紧缺的华东、华南、东北及京津唐地区。“西电东送”不但能够推动西部地区丰富资源的开发利用 ,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进而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还有利于东部地区电力结构的战略调整 ,缓解东部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
  • 杨大明
    . 2001, 19(017): 5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煤炭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 ,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预计今后30~50年 ,这一比例仍高达50%以上。但煤炭行业点多面广、从业人员多、危险源集中、事故灾害严重。同时 ,煤炭行业也是受计划经济约束比较深的行业 ,在市场化进程中煤炭企业普遍处境艰难 ,使煤矿安全生产面临重大挑战。本文分析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研究主要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提出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应对策。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煤炭工业得到很大发展 ,但并未实现对灾害事故的有效控制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 区域开发
  • 姚士谋;陈爽
    . 2001, 19(017): 6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进入到今天的城市时代 ,从农业带动、工业带动到今天的城市带动现代化 ,城市已经成为社会的主体 ,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和人类的主要居住场所。自90年代以来 ,长江流域内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正处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由于经济增长和市场经济的机制对城市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以及城市化的不可逆性 ,必将对全流域的经济社会和5亿多人民的生存聚居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笔者在此项中科院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中 ,深深感到 :从纵向看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整个流域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个关键 ;从横向看 ,长江流域的4大城市及其许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是这一进程中的聚焦点。
  • 科技动态
  • 刘先曙
    . 2001, 19(017): 6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据英《新科学家》2000年12月2日报道 :美国液压气动加速器公司的业余火箭设计爱好者斯特科·泰勒最近提出一种别出心裁的发射宇宙飞船的新方法 ,他认为可以利用深海的高压和压缩空气 ,建造海洋宇宙飞船发射井来发射宇宙飞船 ,从而大大节省火箭燃料。泰勒认为 ,1000米以下的深海 ,水的巨大压力可以为宇宙飞船提供必要的初始动力。按泰勒的设计 ,宇宙飞船先位于一个很长的发射井的底部 ,而发射井几乎整个浸在海洋中。
  • 林杏光
    . 2001, 19(017): 6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HNC研究院(工商注册名称为 :北京大正语言知识处理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和北京麦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资组建 ,是一家高科技研发机构。研究院的中心目标是 ,以中国科学院雄厚的技术力量为后盾 ,以创新的HNC理论和技术为基础 ,致力于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 ,研究和开发自然语言理解的核心技术 ,建立语言知识处理基地 ,开发语言理解的应用系统 ,提供智能化知识服务及其解决方案 ,其中包括机器翻译、语言信息搜索和咨询、情报发掘、网络信息过滤、电子客户服务、电子文本校对等。HNC是HierarchicalNetworkofConcepts(概念层次网络)的缩写。
  • 刘先曙
    . 2001, 19(017): 6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据英《新科学家》2001年1月6日报道 :美国航天科学家们从社会性昆虫(如蚂蚁遍地搜食物蜜蜂到处采蜜)的活动中得到启示 ,计划用成百上千个微型宇宙探测器组成集团军进行小行星探测。在太阳系 ,除了有九大行星外 ,还有数量多达几千个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中可能有丰富的矿物和水资源。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数量占大多数 ,形成所谓小行星带。如果派遣单个的宇宙飞船去探测小行星带中某个小行星 ,其效率之低是可想而知的。目前 ,NASA的研究人员计划发射约1000个微型宇宙探测器探测小行星带。这些微型探测器可以降落在直径大于1公里的小行星上 ,在那里寻找矿物和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