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第17卷, 第998期 刊出日期:1999-08-10
  

  • 全选
    |
    探索
  • 闫学杉
    . 1999, 17(998):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今日的信息理论像一个多学科讲坛,不同的信息问题研究者,把一些分布在不同领域里的信息概念加以阐述、系统化并提出了许多新颖的命题。传播学家呼吁:公平的信息获取才是信息对称的基本保障;通讯工程师说:当受信者对一个事件出现的验前概率估计越小时,他获得的信息量就越大;计算机科学家则说:微处理器时钟频率的大小,决定着它处理信息的速度高低;生物学家则高呼:脱氧核糖核酸上的信息是控制子代和亲代相像的唯一源泉。凡此种种表达了不同的信息问题研究者对不同领域信息问题的见解。他们用各自学科的语言阐述自己的看法,而且都深刻地洞察了他们自己所关心的信息对象的本质。
  • 任公越
    . 1999, 17(998): 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世界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的。这三大组成部分对应着三种基础科学:化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数学是这三大基础科学的共同基石。马克思认为,只有应用数学的学科才是精密科学。物质和能量皆可独立存在,并遵循守恒定律,且可以互相转换。信息则必须以物质或能量为载体才能存在,不遵循守恒定律,可任意复制和散播。同一信息可以用不同方式寄存在多种载体上。
  • 医学
  • 方福德
    . 1999, 17(998): 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概述长期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就全球范围而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模式的变化。变化的总趋势是:由早期以传染病为主要死因的模式逐渐向以慢性和退行性疾病为主要死因的模式转移。换言之,在社会、经济、文明落后的时代向发达、富裕和文明的时代过渡的进程中,人类疾病谱发生了由传染病为主而向慢性及退行性疾病为主的改变。然而,实际上,目前人类尚未能摆脱传染病的困扰和威胁。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第十个工作总规划(1996~2001)中指出:发展中国家日益增多的慢性和退行性疾病成了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 李致重
    . 1999, 17(998): 1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985年,国家最高领导层针对长期以来中医从属于西医的状况和学术界“西化”中医的思潮,明确提出了“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医不能丢”的明确方针。这是对1982年我国《宪法》中“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法定原则的重申,也是1991年我国制定“中西医并重”这一卫生工作方针的基础。其后,围绕中医为什么不能丢,为什么要中西医并重,中医是否会丢等等问题,学术界见仁见智,曾有过不少讨论。世纪之交,面对“振兴中医”的历史使命和“中医药日益走向世界”的明显历史动向,学术界依然疑团未释———既有中医不能丢的企盼,又有中医可能丢的隐忧。所以“中医不能丢”,看上去是老话题,实际上也是新问题。
  • 许金熀;张宇峰;沈赞聪
    . 1999, 17(998): 1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抗体酶自1986年问世以来,一直是科学界的“宠儿”,短短的10多年,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宽,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采用的技术日益先进。它集生物学、免疫学、化学于一身,采用单克隆、多克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高新技术,开创了催化剂研究和生产的崭新领域,使模拟酶的研究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预示着在催化化学、化学动力学、医学、制药学等诸多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一、抗体酶的诞生抗体与酶都是高分子物质,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自不同的使命。
  • 张晶;陈云弟
    . 1999, 17(998):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因治疗的原义是指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弥补突变基因的不足。随着研究的深入,基因治疗的概念不断延伸,方法不断翻新,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在基因治疗的范围已经涵盖了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分子:既有基因导入,也有基因修补;既有DNA操纵,也有RNA改造;既有基因结构的修正,也有基因功能的调整。虽然付诸临床实践还有一个较长过程,但现有的成就使人们对它充满了信心。
  • 高技术
  • 陈昌明;李民乾
    . 1999, 17(998): 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新材料是社会发展的前沿支柱产业之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无不与新材料的发现息息相关。然而,在浩瀚无尽的物质世界中,如何快速发现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传统的“炒菜式”材料发现方法周期长、费时费力,显然不能满足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过去10多年来,组合化学使制药工业发现新化合物的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并彻底改变了开发新药的方法。现在,材料学家正在用类似的方法来加速发现新材料的进程。
  • 科技动态
  • 刘先曙
    . 1999, 17(998): 2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据英《新科学家》1999年3月27日报道:美国帕萨迪纳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所的戴维·蒂雷尔和他的同事发明了一种制造人造血管的技术。他们用基因工程细菌产生一种类似弹性硬蛋白的聚合物。这种有弹性的蛋白和血管壁是兼容的,它类似真正的蛋白,是生物材料中的关键成分,可以植入人体中取代有病变的天然静脉或动脉血管。植入前,将这种有弹性的蛋白式的聚合物编织成血管状的基础结构,一旦植入人体中,内皮血管细胞就会在聚合物基体上生长;甚至在植入人体前,也可以用病人的细胞在人造血管上生长。美国其他的一些科研小组也在研究制造人工血管的类似方法。蒂雷尔希望在1年内在动物身上试验这种聚合物基体的效果。
  • 随感
  • 唐国增
    . 1999, 17(998): 2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读了孔宪铎先生《“科教兴国”,三问三议》一文,甚感畅然,深受启发。孔先生关于“科教兴国”的三问三议,事实上是提出和分析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弄明白的3个是非问题,分析精辟,发人深省。“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前者是末,后者是本,没有“国兴科教”,就不会有“科教兴国”。如果我们的经济尚处在原始社会经济形态上,兴不兴科教倒也无所谓,然而我们的经济正向知识经济迈进,经济要现代化,社会要现代化,客观上要求人也要现代化,兴不兴科教就不是无所谓了。科教兴则人兴,人兴则经济兴、社会兴,最终表现为国兴。科教不兴则人不兴,人不兴则国不兴。因此,抓科教就是抓人兴,抓兴国之本。国是人之国,国随人愿,人兴则国兴。
  • 减灾
  • 谷志孟;白世伟
    . 1999, 17(998):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历史在刻记本世纪1931年、1954年长江的大洪水之后,无疑还将铭记1998年的全流域大暴雨、大洪水、大决战,回顾这些洪涝灾害,究竟是天致,还是人为?在与洪魔搏斗的抢险中,人们在反思;在堤防溃口的救助中,人们在痛思;在扒口行洪的转移中,人们在深思,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这场空前的大恶战缘自于何方?答案是:不能全怪老天。口(搞好流域规划,依靠科技防灾、抗灾、救灾)舞活主龙头(全民动员、落实规划、标本兼治、根除灾源)唱好协作戏(软硬协同、上下齐动、
  • 杨力行
    . 1999, 17(998):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举国关注的黄河洪旱灾害,洪灾与断流并存,是在水少沙多、灌区用水过多、三门峡水库因泥沙淤积被迫低水位运行、下游地上河床不断淤高、防洪严峻的背景下产生的,制约因素众多,单一措施很难根治,南水北调投资过大为期遥遥,远水难解近渴。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治本措施,若全面进行治理,亦需20年后才见显效,乃属长远之计。虽然许多学者断言:“数千余年来,有无数治河处方开出,欲驯服‘害河’,但至今仍无万全之策”[1]。但笔者在看到大量专家的研究和对策后,希望这一断言最好不要带到21世纪去。笔者认为,通过集思广益、取众家之长,治理黄河泥沙、洪、旱灾害的万全之策是可以归纳出来的。
  • 工程技术
  • 冯国安
    . 1999, 17(998):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黄河安危,事关大局,如何治理好黄河,是许多专家学者乃至举国上下,一直非常关注的问题。集思广益,多进行一些实质性的探讨,很有必要。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意见。一、快速抓好水土保持目前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很多,最突出的有二:一是下游防洪问题一直严峻;二是下游断流现象,日趋频繁。面对此两大问题,人们的议论和正在实施的对策也不少,如:开展水土保持、建立生态农业、进行南水北调、做好水资源调度与保护、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加高加固防洪大堤、疏挖河道等等,并且有些方面在实际行动上,已年复一年付出过很大努力,但目前问题依然很严峻,并有日趋严峻之势。面对现存的诸多问题,要抓的工作很多,但抓不住要害还是不行。
  • 交通
  • 严陆光
    . 1999, 17(998): 3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整个人类客运交通发展的历史是一个速度不断提高的历史。每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和重大技术的突破都伴随着速度的显著提高。20世纪在这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飞机、汽车与火车均在不断刷新着其运营速度的纪录,特别令人瞩目的是出现了高速磁浮列车,它的高速发展证实了在21世纪前、中期人类地面客运的速度可以达到500公里/时的新水平。我国幅员辽阔,南北长5500公里,东西宽5200公里,人口众多,经济正处于腾飞阶段,在21世纪中叶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对高速客运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大,民航、公路与铁路均在积极发展,正处于根据需求和国际发展经验,对未来高速交通发展战略进行抉择的关键时期。
  • 顾刚
    . 1999, 17(998): 3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海运是全球物流的一种最主要方式,是各国经济国际化的主要通道。8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重心已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集装箱运输最活跃的地区,中国也被公认为世界最大集装箱货源地。上海作为我国大陆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正面临着再次崛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难得历史机遇。1995年中央作出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战略决策,引起了世人的瞩目。重要和深远的意义第一,使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是上海实现“一个龙头、三个中心”战略目标的需要。“三个中心”与航运中心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国际航运中心是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我国对外贸易的90%是通过海运进出的。
  • 经济
  • 孙忠祖
    . 1999, 17(998): 4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构筑“水利经济学”并不是一个新课题,早在1980年,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就致函水电部钱正英部长,建议成立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推动水利经济研究。并于1981年专程到水电部作学术报告,进一步推动水利经济研究,得到水利界前辈张含英、张季农和许多专家、学者的响应和赞同。嗣后,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李文治,1987年在于光远为顾问、社科院李成勋主编的“经济学新学科概览”一书中,专题介绍了建立水利经济学的必要性、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 诸大建
    . 1999, 17(998): 4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工商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其生产经营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是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贯彻实施的关键,因此工商企业应该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起到中坚作用。上海是工商企业相对集中的城市,要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率先建立企业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在全国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一、可持续发展是上海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1.可持续发展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自身需要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在环境与发展的新时代,企业自身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
  • 农业
  • 贾大明
    . 1999, 17(998): 46-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稳步增加农民的收入,不仅是我国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要求,是改善农民生存质量和启动国内市场的经济问题,也是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农业、稳定农村、事关全局的国家头等大问题。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近几年来,在我国农副产品市场初步摆脱短缺,供给较为充足的形势下,出现了丰产不丰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普遍情况。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生活中较为突出的矛盾。1997年农民年均收入2090元,比1996年增长46%,但增长速度回落44个百分点;1998年农民年均收入2160元,比1997年增长43%,增长速度又回落03个百分点。
  • 陈印军;尹昌斌
    . 1999, 17(998):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南方双季稻主产区,是指以双季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省区,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湖南和江西7个省(区)。水稻面积占了各省区粮食作物总面积的65%以上,其中早晚稻面积占了水稻总面积的75%以上。双季稻加冬种是这些地区最主要的种植方法。由于南方双季稻主产区早籼稻积压和饲料粮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提出了多种解决办法,其中以压缩早稻面积,发展玉米,即将现有“早稻—中稻—冬作物”为主的种植制度改为“玉米(或间作豆类)—水稻—冬作物”为主的种植制度的战略设想最为引人注目,得到了一些领导和地方政府的赞同,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实施。
  • 李国祥
    . 1999, 17(998):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从可开发利用的现实角度来看,是指能够从事农业研究开发的有关机构中的所有科技人员,主要包括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政府机构以及企业中直接从事农业研究开发、技术推广及为其服务的一切人员,其中从事农技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是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主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速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促进农业科技革命,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必须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一、促进农业科技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关键是合理地配置其资源,农业科技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其规模、质量和结构决定着资源的配置效率。
  • 曾希柏;刘国栋
    . 1999, 17(998):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施肥是农业生产中保证作物高产、稳产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农作物产量的每一次提高,除育种等农技的改进外,肥料的作用也功不可没。但近年来,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如从1981~1997年,我国单位面积化肥的平均折纯施用量从920kg/hm2增加到2585kg/hm2,增加了181倍),也出现了土壤结构破坏、有机质含量下降等现象,并在部分地区出现了诸如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农产品质量下降等一系列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关系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可否持续发展;生物肥料也正是在这种严峻态势下推出来的。一、生物肥料的类型及其作用生物肥料是微生物类肥料的简称。
  • 资源环境
  • 何大伟
    . 1999, 17(998):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十分严重,并呈发展趋势,特别是水环境的污染更不容乐观,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水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在有效地保护我国水环境方面也暴露出明显的不足。因此,结合国内外水环境管理政策和措施的经验教训和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水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水环境管理政策和措施的角度来探讨我国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极为迫切。
  • 科技动态
  • 刘先曙
    . 1999, 17(998): 6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据英《新科学家》1999年3月20日报道:美国哥伦布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阿梅特·塞拉梅特和福特公司的工程师正在研究一种特殊的排气装置。这种排气系统,是把导管放在一个密封的外壳内,在各支管上钻有200个直径小于3毫米的孔,以使气体更平稳地从发动机排出。试验证明,这种新的排气管能降低排气系统的反压,从而使发动机的效率增加3~5%。排气系统还改变了催化裂化器的位置,使它更靠近发动机,因为这样裂化器在发动机启动后能更快地加热,从而有效地裂解有害废气。在1.9升的福特Escort发动机上的试验表明,这种新的排气系统能使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分别减少9%、16%和27%。
  • 区域开发
  • 张复明
    . 1999, 17(998): 6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综合支撑和有效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主观条件的总称,它是由保障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要素构成的支撑体系。根据《山西21世纪议程》的总体部署,能力支撑体系的建设与相应体制机制的构建被确定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在这里,能力建设既包括人力资源、科技和教育能力,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制、法规、信息系统,以及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能力建设的成效、综合支撑作用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