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及获奖
发展历程
未来愿景
开放获取
作者服务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说明
论文加工费
学术不端检测
同行评议政策
下载中心
我要投稿
伦理道德要求
作者伦理道德要求
编辑部审查稿件要求
本刊编辑要求
本刊审稿人要求
本刊编委要求
主办方和出版机构要求
订阅指南
联系我们
English
1999年, 第17卷, 第9902期 刊出日期:1999-02-10
工程技术
教育
交通
资源环境
彩图说明
读者来信
全选
|
工程技术
Select
黄河下游断流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任美锷
. 1999, 17(9902):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黄河下游断流已引起全国上下的严重关注,是我国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
Select
21世纪中国缺水形势分析及其根本对策——藏水北调
陈传友;马明
. 1999, 17(9902): 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一、前 言中国是世界水资源大国,水资源总量28124万亿m3,占全球径流资源的6%左右,仅次于巴西、前苏联和加拿大,居第四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很少,人均占有水资源只相当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世界排名110位,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1993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255亿m3,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2%,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m3的11倍。由于用水量不断加大,近些年来中国淡水供应不足已见端倪,缺水呼声此起彼伏。华北平原缺水 据北京市水利局资料,北京地区由于地表水不足,地下水长期超采。
Select
黄河断流的现象和实质
张启舜
. 1999, 17(9902):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黄河断流问题已广泛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广大人民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断流而担心。国外也在广泛关注这条世界上著名河流竟然发生了超过200天的断流现象。最近曾在1995年发表过“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先生再次发表文章,题为:“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可能影响世界粮食安全”。其主要论据是黄河断流将影响占全国小麦产量1/5、玉米产量1/7的山东省产粮,再加之我国北方地下水位普遍下降的事实。布朗认为:由于中国粮食产量70%来自灌溉而不像美国仅有10%来自灌溉,因此中国水资源是中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可见黄河断流问题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Select
黄河断流与西部调水
高季章;甘泓;沈大军
. 1999, 17(9902): 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一、黄河断流及其发展趋势黄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流域面积795万km2,占全国的8%。根据1919~1975年的资料统计,黄河花园口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为470亿m3,还原后,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559亿m3,加上花园口以下支流径流量21亿m3,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580亿m3。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总量453亿m3,其中与河川径流重复计算量305亿m3。因此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728亿m3(表1)。
Select
南水北调新东线立足于长江丰水汛期——兼与“南调鸭绿江之水济黄”对话
赵衍庚
. 1999, 17(9902): 1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导报》1998年7期发表霍有光先生“与南水北调新三线对话”的文章,从“对外调长江流域水应有清醒认识”谈起,最后提出“南调鸭绿江之水济黄不失为较优方案”。由于无论是对其“清醒认识”,还是“引鸭济黄”,笔者均不敢苟同,特写本文探讨。一、“引江济黄”比“引鸭济黄”更清醒从长江下、中、上游引水的东中西三线规划,最早是1959年在长江水利规划中提出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把南水北调作为对整个国民经济有重大战略影响的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安排研究、勘测、试验、论证等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当前国家正在加快中线的前期工作,以求从前期工作深度上与东线相一致,为南水北调向华北平原调水的工程决策提供依据。
教育
Select
“科教兴国”,三问三议
孔宪铎
. 1999, 17(9902): 2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作者孔宪铎先生是位美籍华裔资深教授、科学家,多年前亦曾是本刊的美方编委,1991 年出任香港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不久前孔教授将他的三篇短文投寄我刊。这三篇短文的题目实际是三问,而内容则是针对三问的三议。作为一位科学家,又作为一位教育家,作者在这一组文中由衷地表达了他对教育问题、科学问题、科教兴国问题的长期关注和体认,不乏精彩、独到之处。我们经适当编删后,将此三篇合为一篇,且以“‘科教兴国’,三问三议”为题刊出。合篇后,文章虽长些,但相信内地诸方读者会以极大的关切和兴味,一气读完,统领要津的。
Select
试论政治与教育的关系
王长乐
. 1999, 17(9902): 27-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政治与教育的关系是教育的基本社会关系之一,是教育理论研究不可忽视和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现有的教育理论研究对此却涉及不多,已有的一些研究也只是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次上,鲜有深刻、透彻的论述。这正如周贝隆教授在《从“危机”禁忌谈到中国的教育危机》[1]一文中呼吁的忌谈危机并非不存在危机一样,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也并非因为人们不敢深入研究而不复存在,而是客观上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并按照各自不同的基本规律运行着,对教育及社会各个领域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因此,对其关系的深刻揭示和准确定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Select
面向21世纪,急待重建我国的工科物理教育
陈佳洱;赵凯华;王殖东
. 1999, 17(9902):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高等院校里除物理类专业外,理、工、医、农、林等各类非物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表里普遍设有“普通物理”课,70年代后期以来有的改称为《大学物理》课。我国工科物理课总学时的“标准值”只有200,实际执行的还要少得多,180就算很好了,在不少院系中是140、110,而且还在继续下降,甚至已取消物理课。我国40余年来的现实状况是,每当教学改革的呼声高涨时,非物理专业就要求砍杀物理课程的学时。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广大的物理教育工作者,常使他们处在迷惘、焦急、挣扎、无奈、消沉的复杂心态之中。关起门来习以为常的事情,打开国门一看,会使我们大吃一惊。
Select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效率
张文贤
. 1999, 17(9902):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一、从“苏步青效应”说起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苏步青教授在接见自己的弟子时说:“我已经培养出你们这一代数学家,你们超过了我;而你们还没有培养出超过你们的数学家,这一点你们还不如我。”因此,科学界把“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的教育现象,称作“苏步青效应”。一个国家只有拥有“苏步青效应”系数较高的科学家群落,才能形成培育诺贝尔人才的“温床”,进而把这些人才推到世界科学的最前沿[1]。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2]。青出于蓝胜于蓝,这本是人才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是,为什么苏步青教授的弟子却没有培养出超过自己的数学家呢?
交通
Select
北京市交通发展中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及对策
崔成
. 1999, 17(9902): 3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的城市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更为明显。从1990年到1996年北京市道路面积的年增长率为486%,道路等级也在逐步提高。但是,由于北京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了人们的出行频率和距离的增加,更为重要的是导致了对交通工具需求结构的显著变化,使北京市的机动车以每年1786%的速度急增(非机动车为75%),车辆的增长快于道路的增长和道路等级的提高,北京的交通拥挤状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而由此带来的环境状况恶化则更为严重,城市中各种交通工具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在市区内已成为最主要的污染源。这已成为令北京市政府不易解决的棘手难题之一。
Select
论我国大城市现代化客运体系——确立以“公交为主体、轿车为主导”的发展目标
蒋一子
. 1999, 17(9902):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纷纷提出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城市的目标,其中当然包括现代化客运目标。很多人在对世界现代化国际大城市作了考察后提出了“公交为主体”的方针,并对主张大量发展家庭轿车、城市客运以“轿车为主体”的见解,提出了异议。笔者认为,对我国大城市应该建设怎样的现代化客运体系,必须从人们出行的基本需要出发,来进行研究。一、应根据不同的“出行需求”,采用不同效率和质量的客运方式;应确立以“公交为主体,轿车为主导”的目标 1衡量城市客运现代化的标志是效率和质量效率是指出行时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综合时间效率,在竞争的社会里,时间就是效益。方便也属于效率。质量是指安全和舒适。
Select
长江经济带跨世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战略
马淑燕;徐长乐
. 1999, 17(9902): 4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长江经济带7省2市,西起攀枝花东至上海,面积约150万km2,这一地区通江达海,辐射南北,具备建设世界一流大河产业带的区位优势和综合条件,是我国沿海和沿江两个一级发展轴的主体组成部分,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内资源、技术、经济优势的互补,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加强长江上、中、下游的横向经济联系,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区域经济空间一体化,进而使长江经济带这条巨龙腾飞并走向世界,必须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先导。因此,确立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跨世纪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资源环境
Select
论山区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方向
陈国阶
. 1999, 17(9902): 4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但实事求是地说,目前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真正按可持续发展真缔制定发展战略并全面实施的并不多。我国政府已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21世纪的基本战略,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想、纲领及方法论,对许多地区的决策者来说仍然是陌生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大多数地区来说,至多只能算是处于启蒙阶段,处于边反省、边探索、边观望、边试验的状态。
Select
我国水电资源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薛联芳
. 1999, 17(9902): 5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基本生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又是水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在过去40多年中,共修建了大小水库86000多座,至1996年水电总装机容量55000MW,年发电量1850亿kW·h,开发程度约14.5%,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水电资源的开发程度与发达国家(50%以上)相比,差距甚远,潜力还很大。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今后势将加大水电资源的开发力度。
Select
发展绿色汽车,促进环境保护
何澄
. 1999, 17(9902):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汽车引发的环境问题目前,汽车的动力装置主要还是传统的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即汽油机和柴油机。能源为石油燃料汽油或柴油,并加入一些含重金属化合物的添加剂。我国汽车消耗的燃油占全国汽油消耗的954%,柴油的277%。汽车尾气问题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同几乎所有大气污染问题相关。以1994年我国的930万辆车计算,每天向大气排放2200吨一氧化碳(CO)、300吨碳氢化合物(HC)、110吨氮氧化合物(NOx)。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和汽车数量增多,氮氧型为主的汽车尾气污染正超过碳硫型为主的煤烟污染,占城市大气污染的第一位。
Select
广植柠条,恢复植被——关于在我国西北地区大力发展柠条林的建议
牛西午
. 1999, 17(9902): 59-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是世界上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国家之一,包括晋、陕、蒙、甘、宁、青、新七省区在内的西北部地区,既是我国水土流失、风沙等生态灾难最严重的地区,也是我国大面积集中连片的社会经济贫困地区。每年流入黄河的16亿t泥沙,每年以2460km2速率扩展的沙漠,主要发生在这一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直接阻碍着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吞噬着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危及着人们的生存安全,从而使这一地区成为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要解决这里的发展问题,必须首先解决环境问题,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求得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彩图说明
Select
科学与艺术的联姻
王本楠
. 1999, 17(9902): 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们的时代是以多种概念和方法相互冲击与混合为特征的时代;这些概念和方法在经历了过去完全隔离的道路以后突然间彼此遭遇在一起,产生了蔚为壮观的进展。——G尼科里斯,I普利高津无论我们致力于哪项研究、哪种事业,都无法逃避这样一种感受,即我们生活在一个大转变的时代,学科间、门类间的壁垒已经被打开,一些看来不相关的现象有着统一的规律,完全不同的门类可以相互渗透,生物与数学、科学与艺术这些远关系学科门类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事实上,它们之间不但相互影响,而且有着不解之缘。正如试管和显微镜曾使科学家在科学实验中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现代计算机,特别是其强大的图形功能,则使艺术家如虎添翼。
读者来信
Select
简评布朗等的文章“长江水灾的人为影响”
张光斗
. 1999, 17(9902): 6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贵刊1998年第11期登载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布朗等的文章“长江水灾的人为影响”,他们十分关心我国长江的洪水灾害。他们观察到的1998年长江洪水灾害,比我国遥感测量出的洪水灾害要大得多,“公路、铁路、港口关闭,使货物、旅客交通中断”。事实上可能有局部的中断,但京广、京深等重要铁路没有中断;长江下游在大洪水时曾短期停航,但不像该文所描述的那样严重。美国密西西比河洪水也有类似的情况。今年长江流域有较大的洪水灾害,但长江下游大堤没有决口,洪灾不是长江上游来洪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