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及获奖
发展历程
未来愿景
开放获取
作者服务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说明
论文加工费
学术不端检测
同行评议政策
下载中心
我要投稿
伦理道德要求
作者伦理道德要求
编辑部审查稿件要求
本刊编辑要求
本刊审稿人要求
本刊编委要求
主办方和出版机构要求
订阅指南
联系我们
English
1996年, 第14卷, 第9602期 刊出日期:1996-02-10
基础科学
医学
工程技术
科技动态
工程技术
科研
经济
农业
资源环境
区域开发
减灾
全选
|
基础科学
Select
单分子探测与操纵
李民乾
. 1996, 14(9602):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美国《时代》周刊调查了对21世纪最为重要的十大关键科技,纳米科技是其中之一。纳米科技是在0. 1-100纳米尺度上研究和应用原子、分子现象及其结执信息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紧密联系的高新科技。
Select
注目世界动向,迎接21世纪中国生态学新发展
陈昌笃
. 1996, 14(9602):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生态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像大多数其他学科一样,在它前进的过程中,注意的焦点不断地改变。埃德华(P. J. Edwards)在曼彻斯特国际生态学会第6届大会的大会讨论中将“生态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从诞生到本世纪60年代为第一阶段,60年代到80年代为第二阶段,80年代以后为第三阶段。
Select
生态学研究中的若干新理论和新方法
李典谟;郭中伟;周立阳
. 1996, 14(9602): 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显示出其复杂性。梅(May )在1975年首次报道了简单的生态模型可以显示出复杂的动态。时空动态模型是一个动态系统的数学描述,它引入了空间的概念。时空动态的数学描述,有一些不同的方法,其中包括连续的时间和空间模型以及离散的时间和空间模型。我们能够建立不同的空间尺度,即局部尺度(动态出现在一个局部点或斑块)和全局尺度(全局或异质种群的动态)。
Select
面向21世纪的西方生态学
董全;李晓军
. 1996, 14(9602):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他山之石,或可攻玉。了解海外生态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可对中国生态学研究的发展提供启迪与借鉴,有助于中国生态学者参与、融入世界这一领域的共同发展。世界上许多生态学家都十分关心生态学总体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例如,美国生态学会和英国生态学会曾对会员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还有人对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进行了考查分析。这些调查分析的目的主要在于回答这样两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工作者研究什么?这两个间题是相互关联的。从逻辑上讲,生态学的内容包括其内涵
医学
Select
人类健康与元素平衡食物链
钟炳南;陈秀雄
. 1996, 14(9602): 1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健康长寿是人类的共同愿望,由于人类进化过程的几百万年间都是在地球表面生活繁衍的。通过呼吸、饮水和进食,使人体与地球表面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逐步达到某种动态平衡,体温37℃可视为能量交换达到动态平衡的标志之一。物质交换平衡法则已由国内外专家犬量的分析结果所证明,人体内几十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和地壳几十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其相对比值是一致的。人体血液中的几十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和海水中几十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对应值也是相一致的。这种相关性构成了平衡保健理论的基础。
Select
对基因治疗的哲学思考
胡云章
. 1996, 14(9602): 2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生命进化的漫长历程中,生物体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表型以适应环境,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基础。自从1953年沃森(Watson)和克里克(Crick)阐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以来,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一划时代发现奠定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并使人们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深入到核昔酸水平。研究发现,人体某些疾病的发生与核昔酸序和组成有关。
工程技术
Select
南水北调工程与黄河水沙资源综合利用
田园
. 1996, 14(9602):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海滦河平原是当前国内水荒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但水资源仍有一定潜力。该区河水灌溉面积约4 800万亩,每年利用河川径流约170亿立方米,渠系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一般为0. 5左右。采用地面灌水方法,水到田间还有深层渗漏,这样估算起来,即有一半以上的水补给了地下水。在河水灌区里打井,把渗漏的水量开发出来用于灌溉,可以扩大灌溉面积一倍以上。
科技动态
Select
中国水利水电科研院的研究设施
刘先曙
. 1996, 14(9602): 26-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工程技术
Select
关于另辟长江入海深水航道的探讨
陈宝冲
. 1996, 14(9602): 27-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长江入海深水航道的开辟对我国国计民生和对外交往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长江口的水文、泥沙、水质、水动力、气候等自然条件复杂多变,致使长江口拦门沙航道的自然水深浅而多变。现在通过疏浚,航深也只能达到7米左右,万吨级海轮需侯潮进出。目前我国的财力尚难改变长江口这种现状,必须设法另辟新途。
Select
根治黄河的战略设想──金垣运河工程
彭泽云
. 1996, 14(9602):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在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同时,也在民族史上留下了一笔笔惨痛的记忆。黄河造成的各种危害,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大忧患。如何根治黄河,实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
Select
论龙、刘两库联合调度与西北电网多发水电
滕志楠;孙美斋
. 1996, 14(9602):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与国内几个大电网相比,西北电网水电比重最大,居全国首位。多发水电为全网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直是电网所追求的重要目标。近年来,西北电管局及其所属的各省局都在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在龙羊峡刘家峡(龙、刘)两大水库形成联合调度的新格局以后,多发水电的要求更为迫切,更为各方面所理解和重视。目前西北电网多发水电的潜力仍然很大,本文通过对西北电网及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近几年的运行分析,将重点论述龙、刘两库联合调度与西北电网多发水电的关系,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以供有关领导决策参考。
科研
Select
高科技产业的投资与融资
罗绍彦
. 1996, 14(9602):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80年代中期以来,科技经费打破了过去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的单一模式,形成了政府拨款,企业、学校、科研单位的自筹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其他资金(如委托科技开发、科技项目招标等)四大投入的新格局。政府财政拨款在全部科技经费投入中的比重逐年下降,由1986年的66%下降到1993年的2700;而非政府资金则由同期的34%上升为73000这一社会化科技投入体制的出现,表明我国科技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已开始发生革命性变化,正在步入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良性发展阶段。
Select
专利制度的建立对我国技术引进的作用与影响
杨武
. 1996, 14(9602): 3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保护知识产权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85年我国实施专利法以来,已有十年,专利制度在我国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扩散方面。本文旨在分析专利制度的建立对我国技术引进与扩散的作用。
经济
Select
正视“三重二元”结构,力促转化“激活”──对当前宏观经济的一点思考
石小敏
. 1996, 14(9602): 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步入“转型期”。“转型期”是事物由量变转入质变的时期。伴随着剧烈的变化,宏观经济出现了许多新现象与新特点。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些新现象与新特点,对于形势判断和政策选择都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的基本特征,作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两个特点‘、一个格局。
Select
持续发展评价模式及其评析
曹利军;王奋宇;樊立宏
. 1996, 14(9602):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提出了一些指标和指标体系,但得到公认或很好应用的却很少。纵观现有的各种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不外乎两种模式:货币评价模式和非货币评价模式。货币评价模式是通过模仿市场,把市场价值延伸到非市场范围,促使人们以“支付意愿”的方式来显示他们对非市场产品的偏爱,将可比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投入到诸如安逸、环境和安全这些非市场成果上来,从而对不同领域里的发展活动加以比较,即用共同的货币单位对它们加以衡量,并将这些成果聚集为一个全面的发展指标;与货币评价模式相反,非货币评价模式不是通过价值聚集发展的成果,而是认为持续发展是满足人们多方面需要的多维发展,试图建立一套多维多层次的指标体系,对发展的多个截面进行评价。
Select
试办期货市场:理论与实践面临重大挑战
沈天佑
. 1996, 14(9602): 4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理论界于80年代后期,认识到期货市场应作为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并从不同角度研究、分析和论证了在我国建立期货市场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和技术条件。1988年初,由国家体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商业部联合成立“中国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1994年5月国家对期货市场实行全面清理整顿。这6年间,期货市场从理论到实践的迅猛发展,以及目前面临的许多函待解决的实践与认识间题,是期货市场积极的倡导者和试办期货市场战略的制定者所始料不及的。
农业
Select
对我国现行棉花流通体制的分析
张俊飚;胡娟
. 1996, 14(9602):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棉花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仍属由国家控制的五大类农产品之列。棉花流通体制在自1954年起运行的统购统销的计划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于1985年演变为现行的合同定购制;但仍然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管得过死的价格体系,导致棉花生产不能按照价值规律实现自我调节。表现在棉花产量上,自1985年以来一直徘徊不前和上下波动,国家虽采用一系列刺激措施,但效果不大。笔者通过对我国棉花主产区-湖北省天门市的棉花生产调查,认为导致这-间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现行棉花流通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
Select
中国农户庭院经济的特出地位
郭书田
. 1996, 14(9602): 5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农户庭院经济是微型结构的经济,自古有之。中国原始农业开始于新石器时代,大约距今有一万年。在由采集转为种植,由狩猎转为饲养的过程中,是由庭院开始的,因而可以说庭院农业是中国最早的农业经济。冬也是东方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源环境
Select
区域植被的宏观气象功能
徐嵩龄
. 1996, 14(9602): 5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植被与气象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古老的科学概念。普遍认为,区域植被不仅依附于特定的气象条件并对它的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而且亦能作用于区域气象并导致其发生某种变化。前一方面内容可以称为“植被对气象的响应”,而后一方面内容可以称为“植被的气象功能.a。植被气象学应当由这两部分内容组成。然而在传统生物气象学观念的影响下,在过去,前一部分研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点可见证于1957年创刊的《国际生物气象学学报》长期以来论文主题的倾向性。
Select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几个重要问题
徐琪
. 1996, 14(9602): 58-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工程目标在于防洪、发电与改善航运三大效益。由于大坝拦截,明显地改变了长江天然河道的水文水势,从而涉及诸多生态与环境问题,已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关注。在“六五”、“七五”期间,国家科委委托中国科学院组织院内外有关科技人员进行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为国家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长江流域是一个庞大的自然-人工复合系统,三峡工程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涉及气候,地质灾害,水文泥沙等诸多环境因素,也涉及陆生、水生、湖泊、三角洲与近海水域等生态系统。
区域开发
Select
华东、华中经济、能源与SO
2
污染趋势预测
孔祥应;尚晓航
. 1996, 14(9602): 6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80年代初期到21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经济处在重要的发展阶段,届时工业化程度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为了确保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需要可持续发展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文试就中国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系指华东和华中),在中长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能源资源的供需和燃煤产生SOZ增长量趋势及其特征进行预测、分析,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减灾
Select
洪水预测研究进展
冯利华;郑一平;骆高远
. 1996, 14(9602): 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水文学领域,洪水预测主要侧重于产流和汇流两个阶段的计算和预报。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自动测报、计算机等技术的应用,洪水预测的理论和精度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对洪水预测中的洪水时空变化规律的研究,尤其是异常暴雨形成的特大洪水时空变化规律的研究还很少,而这种研究对于防洪减灾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因此近年来,科学家们根据数理统计方法,逐步从更广阔的空间去寻求形成洪水的各种物理因素,即从地球系统、太阳活动和行星运行等方面去追根寻源,探索物理因素与洪水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推测未来洪水的时空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