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在线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 最新录用
· 当期浏览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按学科浏览
· 按栏目浏览
· 组合浏览
· 特刊、专题
· 高被引文章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
· 订阅目录
· 推荐给朋友
友情链接
·
·
·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
   科技导报
1994年 12卷 9410期
刊出日期:1994-10-10

资源环境
环境
科学
科研
哲学
经济
科技动态
农业
现代化
选择 | 合并摘要
哲学

量化实践的态度──关于“科学理论”哲学观的新思考

周继红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3-5.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54 KB)  ( 159 )
摘要 ( 1226 )
美国哲学家A·芬因在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战中声称“实在论死了!”。他于1982年写的“自然本体论态度”(Natural Ontological Attitude,简称NOA)文章中,主张把科学研究的成果象日常真理一样接受为“真”,他相信实在论者和反实在论者在这一“核心立场”上都能接受科学真理。A·芬因提出的NOA正是这个核心立场本身而且只依靠这一核心立场。NOA既不是实在论的也不是反实在论的,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并且对应于常识认识论。
科学

超分子科学──21世纪新概念与高技术的一个重要源头

沈家骢;张希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6-8.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820 KB)  ( 395 )
摘要 ( 1034 )
经过35亿年的生物进化,地球上有了生命、高等动物、高等植物和人类。探索生命之奥秘一直是自然科学的中心课题。1828年伍勒人工合成了尿素,宣告了生命力学说的破产。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生命体内没有发现特殊的作用力,没有特殊的原子及人工无法合成的分子。生命现象之所以特殊,在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特殊的协同作用,在于分子组装成特殊的高级聚集体,或称高级结构。这种靠分子间作用力的协同作用组装成的分子聚集体简称超分子。换言之生命之奥秘主要在于超分子层次。

原子团簇科学

王广厚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9-11.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503 KB)  ( 1178 )
摘要 ( 350 )
原子或分子团簇,简称团簇(Cluster)或微团簇(Microcluster,是几个至上千个原子、分子或离子通过物理或化学结合力组成相对稳定的聚集体,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随所含的原子数目而变化。团簇的空间尺度在几埃至几百埃的范围内,用无机分子来描述显得太大,用小块固体描述又显得太小,许多性质既不同于单个原子、分子,又不同于固体、液体,也不能用两者性质作简单线性外延或内插来得到。因此,人们把团簇看成是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固体之间物质结构的新层次,是各种物质由原子、分子向大块物质转变的过渡状态,或者说,代表了凝聚态物质的初始状态。正象胚胎学以其特殊的、许多情况下是唯一的方式说明生物学规律一样,团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大块凝聚物质的某些性质和规律。

关于团簇研究之我见

王震遐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12-13.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06 KB)  ( 258 )
摘要 ( 379 )
面对一种重要的物理学定律的形成,或者是一个新学科的提出,首先从认识论高度来思量一下,颇有必要。此举不但可以衡量其重要性,认识其在探索自然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有关研究方法学的建立。团簇(Cluster >意指由有限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小团粒。在国内有人把它叫“原子团簇”,另有人则译为“原子集团”。眼下的研究已经表明,此类小团粒体系具有既不同于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凝聚态物质的性质。而对于给定的团簇,其具体物性要随所包含原子数的不同而变化。鉴于人们已意识到对这种物质进行研究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广泛诱人的技术应用前景,因而甚至有人把团簇称为物质存在的第五种状态。

跨世纪中国地质学发展的途径

陈国达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14-16.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633 KB)  ( 167 )
摘要 ( 332 )
当今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和优秀科学技术人才在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地质学发展的需求愈来愈高。地球科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认识地球,协调人类生存发展与自然的关系;具体内容是寻找并合理开发利用我们赖以生存和生产的地上和地下资源及能源,保护和改善人类生活的环境,减少地质灾害。对于地质学,也不例外。

神经影像学──解开人脑精神活动之谜

毛衣理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17-18.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255 KB)  ( 143 )
摘要 ( 1133 )
也许你在灯下读着红楼梦,林黛玉的死会突然让你和宝玉一样痛哭;也许你在课堂上为忽然灵机一动,解开一道数学难题而兴奋不已;也许你第一次听到‘“血染的风采”一曲时,会深深地被打动……。所有这些精神活动都来自我们的大脑,这仅有几公斤。重的活生生的东西。当我们解剖开头壳,会看到整个大脑。它由灰、白两色形成,灰色的组织是由神经细胞构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大约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在我们的大脑内(见封三图);白色的组织是由起着联线作用的轴突组成,它们连接神经细胞,把我们从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这五官得来的信息交给神经细胞处理,并将结果送去执行器官,产生行动和语言。

金属-氧化膜的电化学研究──金属腐蚀与防护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点

何业东;朱日彰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19-21.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16 KB)  ( 195 )
摘要 ( 319 )
21世纪将是向材料性能极限挑战的世纪。金属材料的研究将逐步地由重视传统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转向重视功能性能方面的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金属材料的使用价值。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就是其中最富于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

颗粒膜的研究

都有为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22-23.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233 KB)  ( 178 )
摘要 ( 289 )
颗粒膜(Granular films)是微颗粒嵌人薄膜中所构成的复合薄膜,是一类人工功能材料,它兼具微颗粒与薄膜双重特性。原则上,任意两种或多种组元,如在高温不相固溶,通常可采用共蒸发、共溅射的工艺获得颗粒膜,组成、各组成间的比例、工艺条件等参量的变化均对膜的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可以在较多自由度的情况下人为地控制复合膜的特性。
科技动态

用基因工程技术使鱼增产

刘先曙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18-18.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143 KB)  ( 168 )
摘要 ( 273 )

美国科学家发现新的天然生物粘接剂

刘先曙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18-18.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143 KB)  ( 116 )
摘要 ( 255 )

美国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重金属

刘先曙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50-50.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140 KB)  ( 147 )
摘要 ( 281 )
高技术

对於发展高新技术的一点认识

聂华桐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24-26.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34 KB)  ( 149 )
摘要 ( 356 )
转眼间,已经15年了。15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局面开始展开,“科技导报”也应运而生,宗旨是为了“探讨现代化的道路和方法”。吞为创刊编辑之一,深为“科技导报”复刊后的成长和壮大而庆幸。当此复刊十周年之际,特致衷心的祝贺,并深望‘.科技导报”在现在和将来,始终不渝地为中国的现代化探讨道路和方法。

心理学与国家信息高速公路

张侃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27-27.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121 KB)  ( 258 )
摘要 ( 292 )
自美国现任总统克林顿代表美国政府提出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以后,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普遍开展了建设各自的信息高速公路的研讨和准备。目前各国学者和决策者们已对以下几点取得共识:第一,从下个世纪开始,信息高速公路将是增强综合国力的最积极的因素。第二,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协调,才能真正实现。第三,从科学的角度看,与信息高速公路有关的研究,必定是跨学科的。

我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机遇

刘昭东;宋振峰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28-30.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40 KB)  ( 187 )
摘要 ( 345 )
人类社会正在从充满挑战和机遇的20世纪90年代,向令人充满希望的21世纪进军。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即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都在不同程度上成为国家发展的基本动力。在工业发达国家,它们更成为社会发展基础和起决定性作用的中坚力量,因此他们正在较早地准备进人信息化社会。走在最前头的是美国,争先恐后的是日本和欧洲工业发达国家,深受这一浪潮影响并且根据国情迅速行动的有韩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他们都在纷纷制订自己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计划。

超声电子技术的进展

李耀堂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31-33.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53 KB)  ( 164 )
摘要 ( 317 )
声表面波(( SAW)传播现象自1885年被发现后,直至1965年才因叉指换能器的发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政府(尤其美、日、苏)对此项新兴技术给予了高度重视,相继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很快,一支庞大且精干的世界性科研和生产队伍迅速成长起来。从理论研究、材料开发、器件制造到系统应用的完整体系的迅速形成使SAW技术在短短近30年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迄今仍兴旺不衰。
现代化

消除另一种贫困──社会贫困

吴忠民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34-36.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847 KB)  ( 136 )
摘要 ( 333 )
发展的目的不仅要消除经济贫困,还应消除社会贫困。对于前一点,人们是比较熟悉的。而对后一点,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社会贫困是指社会性生活水准的低下,具体说就是:(1)社会成员发展机会的稀缺与发展能力的不足;(2)社会机体中人文含量的不足;(3)社会救助与保障水准的低下。
科研

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指数增长规律──与徐飞同志磋商

肖广岭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37-38.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33 KB)  ( 330 )
摘要 ( 334 )
《科技导报》1994年第7期刊登了徐飞的““知识爆炸’说不可轻信”一文(以下简称徐文)。徐文中的一个关键之处是·作者利用美国科学社会学家朱克曼有关科学家在质的方面的分层研究成果和情报学家勒希尔有关科技文献的数量增长与其质量关系的研究成果,否证科学增长的指数规律的广泛适用性。徐文中的另一个关键之处是,作者认为科学按指数增长的逻辑矛盾(学术界称之为“增长佯谬”)与科学按S型模式增长而导致的科学增长的“极限”,使得两者都不能自圆其说,从而导致科学知识增长模式的研究徘徊不前。笔者认为·徐文中的上述两处值得磋商。

中国呼唤自己的贝尔实验室

宋振峰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39-41.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78 KB)  ( 201 )
摘要 ( 348 )
看一看我国企业界在国内外科技期刊上发表的科技论文,就会知道本应是三足鼎立的官、学、产科研力量配置中瘸了一足。其中,1992年在国内发表科技论文最多的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仅发表论文141篇,约相当于科研机构中的第七名、高校中第五十名发表的论文的一半(见表2).
教育

我国高等院校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偏低

宋子良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42-43.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183 KB)  ( 253 )
摘要 ( 318 )
基础研究主要包括三类工作:以探索未知、认识自然为主要目的,无明显应用背景的纯基础研究;有广泛应用背景或应用目的,但以获取新知识,揭示新规律,发现新原理和新方法为目标的定向性(又称应用性)基础研究;对基本科学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系统收集、鉴定、评价、积累和综合分析,以探索基本规律的研究。

大学科研对提高教育质量的应为与难为

沈红;马士华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44-46.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750 KB)  ( 112 )
摘要 ( 399 )
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使世界高等教育的面貌为之一新。尤其在德国和美国,大学科研不仅推动了大学本身的发展,提高了所培养人的素质,而且提高了国家科技水平,对其本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功不可没。我国大学开展深人、广泛的科学研究,并把科研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则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十余年来,我国大学的科研成就很大,其影响深远,但是在通过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来提高教育质量上,却收效甚微。
环境

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

郑度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47-50.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462 KB)  ( 294 )
摘要 ( 442 )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纲领和蓝图,它的实施是中华民族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的贡献。协调好人和自然的关系,促进区域持续发展,重视全球环境问题,发挥地理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地理学界肩负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

环境伦理学──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新思维

林家彬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51-52.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46 KB)  ( 280 )
摘要 ( 336 )
从产业革命开始至今的200多年来,人类的生产力,或者说利用大自然的能力有了飞速的提高。换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人类从消极依靠大自然的恩赐转向积极向大自然索取,而且索取的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迄今为止的经济发展的历史,同时也就是资源消费量迅速增长的历史。
资源环境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

王铮;刘丽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53-54.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49 KB)  ( 178 )
摘要 ( 299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广大农村.这种发展更明显。在沿海地区.乡镇企业已成为发展的主要形式。乡镇企业的发展功能.一则使农民的收入水平较大幅度地提高,二则使农民非农化·在事实上转变为产业工人。这两种效应,使得沿海地区的农业劳动出现障碍。在农作物生产潜力高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大片土地无人耕种、土地闲置的现象。为了满足南方的粮食需求,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J匕粮南下的地缘经济局面。
农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中国农民问题

曾福生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55-57.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451 KB)  ( 178 )
摘要 ( 326 )
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革命战争年代如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年代如此,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如此。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解决农民问题的方式和手段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经济

美国职工持股计划及对我们的启示

贾和亭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58-60.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447 KB)  ( 248 )
摘要 ( 321 )
职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Plans,简称ESOP >源于美国,是一批开明人士为解决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而倡导并加以发展的。

土地产权界定与我国土地市场建设

董锁成
科技导报. 1994, 12 (9410): 61-64.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471 KB)  ( 243 )
摘要 ( 312 )
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关系模糊,严重制约和阻碍着土地市场的发育和完善。这就导致隐形土地市场活跃,造成大量国有土地价值流失。因此必须明确界定土地产权关系,尽快将其推向市场:划拨土地要区别使用对象和用途,有计划分步骤地推向市场进行转让,实现国家对其所有权的地租形式;集体所有的农用地要逐步推行租赁制。同时,要完善土地产权管理和地产市场交易的法律体系,使土地产权制度化、土地市场法制化;制订科学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建立科学的土地价格评估系统,制定合理的土地价格。
版权所有 © 《科技导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2846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科技导报社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38113,传真:010-62138113 电子信箱:kjdbbjb@cas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