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及获奖
发展历程
未来愿景
开放获取
作者服务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说明
论文加工费
学术不端检测
同行评议政策
下载中心
我要投稿
伦理道德要求
作者伦理道德要求
编辑部审查稿件要求
本刊编辑要求
本刊审稿人要求
本刊编委要求
主办方和出版机构要求
订阅指南
联系我们
English
1994年, 第12卷, 第9407期 刊出日期:1994-07-10
资源环境
现代化
经济
科学
高技术
工程技术
学派与学科
科研
农业
科技动态
减灾
全选
|
资源环境
Select
“21世纪中国的环境与发展”研讨会建议书
本刊
. 1994, 12(9407):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教授的倡议和指导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下)和中国科学院(CAS)于1994年5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21世纪中国的环境与发展”研讨会。国务委员、国务院环境委员会主任宋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朱光亚,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曲格平,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解振华,农业部副部长洪发曾,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许智宏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马洪和孙鸿烈等1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8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Select
一次高层次、高智力、高道德理念的科学审度和关注──“21世纪中国的环境与发展研讨会”叙评
蔡德诚
. 1994, 12(9407):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人类几干年文明的演进历程是一部伟大的发展史诗.“发展是硬道理”,其言凿凿。但是发展要与环境协调,人类要用高度的智慧与预见来控制、驾驭发展,使之能与环境之间趋于和谐,趋于双方互益反馈,趋于双向良性永续,这一日益获得全球共识的观念转变,则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是人类与自然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Select
造福人类是诺贝尔遗嘱的灵魂
陈敏豪
. 1994, 12(9407):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只剩下六年了,旧世纪在风云叱咤,雪雨交加之中正匆匆离去,新世纪在世人的憧憬期盼之中正姗姗而来,人类文明的演进也走到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一条质的分界线[。那就是文明社会必须放弃病态地追求物质技术进步的纯实利主义发展,转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Select
倡导“生态道德观”是科技工作者的良知和责任
程序
. 1994, 12(9407): 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众所周知,短期行为是持续发展的大敌;而在中国的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过渡的今天,短期行为随处可见。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历史早已证明,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对于地区、集团间贫富差别的缩小,对于公共性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保护,对“成本外摊”的防止等,市场经济都显得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者开始强调教育(有关生态、环境和资源意识)、法律、发展相关技术这三者相结合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Select
论持续发展概念在我国的操作性
徐嵩龄
. 1994, 12(9407): 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自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持续发展概念在我国学术界已成为流行的术语。现在的问题是使这一概念由口头上的接受变为具有丰富和深刻实践意义的操作。这就是说,对这一概念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环境、资源等有限领域,不能只对概念作思辩性讨论,不能只停留于把过去的若干论题(人口、生态农业、林业、环境污染和废弃物等)纳入持续发展概念的构架重复论述。为了推动这一概念在中国的操作性,有必要拓展这一概念的研究视野,有必要把对这一概念的研究融入当代中国建设的主旋律之中,有J必要与主旋律中的热点间题联系起来。
Select
重视大兴安岭寒区脆弱的冻土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
谭俊;李为海
. 1994, 12(9407): 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大兴安岭冻土区的森林是阻止和减弱来自西北部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或寒潮向南、向东推进,从而保护松辽平原的屏障,又是提供冷湿气团,调节松辽平原降水平衡的保证。大兴安岭如失去森林和蓄水能力,将使整个东北、内蒙古大量的工、农、渔、牧业和水运业缺水或无水,甚至人的饮用水也将无源补充。同时,气候干旱、沙化面积的扩大也将无法遏制。
现代化
Select
在碰撞中产生能量──杨振宁教授答问录
心远
. 1994, 12(9407): 19-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杨振宁,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多年从事高能物理与统计力学研究。杨振宁1922年9月出生于安徽合肥,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求学,获物理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赴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工作;1957年因与李政道博士共同发现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同获诺贝尔物理奖。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方面为我的中国血统自豪,一方面将奉献我的工作给起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它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他是站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界处,又是站在物理学以往辉煌高峰与充满希望的新世纪的交界处。交界,往往意味着碰撞。而身为物理学家的杨振宁当然懂得:碰撞能够激发出巨大的能量!
经济
Select
试论民工潮的形成机制和治理对策
丁金宏;孙小铭;戴淑庚;黄晨熹
. 1994, 12(9407): 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来,我国的民工潮一浪高过一浪,引起的社会经济冲击越来越沉重,已成为政府部门、新闻界、学术界,乃至城市居民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试戍民工的个人离乡决策和宏观成潮环境角度分析民工潮的形成机制,提出相应治理对策。
科学
Select
介观物理
阎守胜
. 1994, 12(9407): 2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介观体系的物理或简称介观物理,是凝聚态物理中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它是伴随着人们对固体中载流子运动的认识的深入,特别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对无序体系电子输运性质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的。所谓无序,这里是指固体存在着杂质等静态缺陷,破坏了晶格的平移对称性。介观物理的兴起,同时也得益于80年代初以来固体器件微型化及微加工技术的高度发展。
高技术
Select
高清晰度电视
马长华
. 1994, 12(9407): 2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高清晰度电视成为国际广播电视界的热门话题已有十儿年了。近几年来,为实现全数字化高清晰度电视的节目制作、传输与接收,已促使数字压缩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和结合下,现有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技术仍在快速进展中,而由此派生的一系列数字视频和声频的应用正在并将日益显示它们在未来社会生活和信息产品市场中的巨大影响和重要地位
Select
一种新型的分子材料──分子铁磁体
缪明明;廖代正;王耕霖
. 1994, 12(9407):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具有各种物理功能的新型分子材料的研究十分活跃,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美国、日本、英国、前苏联、联邦德国等国均将这类材料的研究列入各自的高技术发展规划。所谓分子材料,就是由分子单元组装成的三维物质。这一结构上的特点原则上使我们有可能通过选择适当的分子来展现材料的宏观电、磁和光学性质。具有物理功能的新型分子材料可以分为三类:分子光学材料、分子超导材料和分子铁磁材料。分子光学材料和分子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迅速,有些已经或正在进入应用阶段。而三维分子铁磁体的研究近几年才刚刚兴起。1986年,美国、前苏联等国的研究小组几乎同时报道了几种具有铁磁性的化合物,虽然许多学者对其真实性至今尚存疑问,但这些工作为以后发现真正的分子铁磁体做出了开拓哆的贡献。
Select
高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趋向与我国的对策
曹伟;王琛
. 1994, 12(9407): 3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当今世界,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高技术引起了各国政府与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由于一个国家高技术的研制与开发,能显著增强其在科技、经济、军事及政治等诸方面的实力与影响.因而高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十分激烈。80年代以来,世界各大国先后制定了各自的高技术发展规划,以期在竟争中掌握主动权。1983年美国提出的“战略防御倡议”(“星球大战”计划).1984年日本制定的“振兴科学技术政策大纲”.1985年欧共体制定的“欧洲研究协调机构”方案(“尤里卡”计划).1985年原苏联和经互会国家签署的‘'2000年科技进步综合纲要”(“东方尤里卡”计划),都是发展高技术的计划。1986年3月,我国政府也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作为我国在高技术领域追赶发达国家的战略规划。
工程技术
Select
迎接制造工程的新纪元
陈玉宝
. 1994, 12(9407): 3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国际间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摆在各国面前一个严峻而又迫切的问题是:在有限财力和诸多高新技术领域选择的困境中,究竟那一项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和研究最值得重视和扶持?纵观各发达国家,经过一番反省、思索和研究,几乎不约而同地将高科技研究发展重心移到了制造工程领域。
学派与学科
Select
学派与学科
陈国达
. 1994, 12(9407): 3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依《现代汉语辞典》,“学科是按照学问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学派是同一学科中由于学说、观点不同而形成的派别”,它们在探索性强的基础学科中最易出现。按其形式,学派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没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仅凭某种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学术思想或研究方法把彼此没有组织上和研究条件上联系的一些科学工作者维系着,自发地形成的松散的群体,叫做思想型学派(简称思想学派),也叫松散型学派。这类学派是“科李家的一种特殊的创造性联合,是围绕某些权威提出的某种思想和方法形成的几代人的智力合作。
科研
Select
“知识爆炸”说不可轻信
徐飞
. 1994, 12(9407):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知识爆炸”的说法一度曾在我国学术界广为流传。本文深入剖析了这一说法的理论来源,指出这是一个以讹传讹的传说,其理论依据是不严密乃至错误的。它的流传已经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危害。文章分析了这一错误产生的原因以及我们在理解方面所发生的偏差。澄清这类错误传言,对于我国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乃至科学技术的真正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X}
Select
同行评议中的“名人效应”
郭碧坚;韩宇;赵艳梅
. 1994, 12(9407):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同行评议制是科学基金制的核心。国内外的调查研究表明,“名人效应”是影响同行评议公正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所谓同行评议的公正性,是指同行评议过程中专家对被评议事物的评价是客观的。例如,在进行科学基金申请项目的评审时,同行评议专家应不受申请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声望、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Select
我国化学科研人力资源的分析与评价
刘云;陈德棉
. 1994, 12(9407):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化学科学发展战略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拙学科发展预测和评价来统的综合研究”的子课题。该课题围绕学科科学能力、学科相关性和学科优先发展领域三个核心问题对我国化学科学发展战略开展了来统的实证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管理科学家和国内各来统化学家的全力支持。本刊拟选择报道该课题的一些重要成果。本文是其中之一。
Select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创业十年
徐明权
. 1994, 12(9407): 5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泥沙中心”)于1984年7月泛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在政府执行机构水利部直接领导下,迎来了十周年纪念日。1981年,水利部、教育部、国家科委和外交部联合向国务院上报“关于筹建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的请示报告。同年,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1次代表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正式提出在中国建立泥沙中心的议案,获得大会的支持并决定进行可行性调研。1983年教科文组织第22次代表大会通过在中国建立泥沙中心的决议。1984年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专程来华与中国政府代表、水利电力部部长钱正英共同签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建立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的协定》,同年7月21日正式举行泥沙中心的成立仪式。
农业
Select
我国螺旋藻研究与开发的进展
郑学玲
. 1994, 12(9407): 5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是蓝藻门,蓝藻纲,段殖目,颤藻科,螺旋藻属的一个种。它是一种微藻,体长约200-500微米,宽5-10微米,因藻体呈螺旋形而得名。原产在墨西哥和非洲中部的乍得热带地区的碱性湖泊中。早就为当地居民所食用。
Select
重构我国宏观农业政策的基石
朱晓峰
. 1994, 12(9407): 57-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进入90年代之后,我国农业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格局。由于农村市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制约作用日益显化,农业(尤其是粮食供给)的状况直接关系到1994年我国整体配套、重点突破的体制改革攻坚战能否顺利推进。因此,对农村、农业的新现实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或只着眼于应付当前的短期行为。显然不利于既定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及国民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在制订对策之前首先对新现实与政府行为作一番审视是非常必要的。
科技动态
Select
农业也是生产能源的部门
本刊
. 1994, 12(9407): 5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论断,已经被普遍接受。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农业又常常被忽视,以致农业的发展经常出现徘徊局面。从国家统计局1994年2月28日发布的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看出其中的苗头,说明农业这个基础并不十分牢固。
减灾
Select
我国自然灾害的经济特征与社会发展
马宗晋;杨华庭;高建国;姚清林
. 1994, 12(9407): 6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统计,我国灾损财政比从约1/20变化到约1/6,远高于发达国家。分省的灾损财政比在1%与150%之间。占总次数1%的重大灾害的经济损失占全部灾害直接损失的约1/4。重大灾害对城镇的发展有致命性打击。社会、行业、单元性防灾经济储备十分贫乏,公私财产防灾保险率很低,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也仅2~3%。灾后安置基本上依靠国家,城镇复建期可拖延达10年以上,且总投入量尚不足以调制灾损财政比的严重波动。为提高减灾经济效能,建议采取的行动:以广义量化理论等方法估计综合国力增长的趋势及其对减灾投入的制约,提出国家减灾总投入及分项投入比例的建议;建立以灾损财政比为基础的灾害分区、分级管理,制订减灾救助条例;以减灾系统工程和减灾预案作为启动性投入,以推进“持续农业示范区”的工作;开展全国自然灾害保险区划,进行社会经济单元易损性综合评估,预测扩保潜力,提高个人防灾保险基金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