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在线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 最新录用
· 当期浏览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按学科浏览
· 按栏目浏览
· 组合浏览
· 特刊、专题
· 高被引文章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
· 订阅目录
· 推荐给朋友
友情链接
·
·
·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
   科技导报
1993年 11卷 9307期
刊出日期:1993-07-10

论文
彩图说明
科学
科研
论文
医学
能源
经济
专家建议
科技动态
农业
现代化
减灾
选择 | 合并摘要
经济

经济运行机制的哲学思考

张华夏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3-6.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608 KB)  ( 259 )
摘要 ( 377 )
现在,为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改革浪潮正进入一个新的热点,人们谈论的普遍话题是如何面向市场,如何经营股票,如何引进外资,等等。正当大家热衷于市场营销学、决策管理学、国际金融学、股票投机学之时,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一种纯哲学的思考似乎是很不合时宜的。不过,哲学工作者的兴趣、良心和方法却迫使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研究,对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机制作自然观的考察,对各种不同的经济运行机制学说的前提、模型和结论作科学哲学的反思,而这种自然观的和科学哲学的考察之间又是紧密相联的。

经济环境比赶超计划更有意义

王则珂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7-8.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45 KB)  ( 157 )
摘要 ( 380 )
讲到经济发展,人们常常首先就想到赶超计划。宏伟、合理的赶超计划可以鼓舞人民,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意义。但是,各级政府和计划部门的主要精力,与其放在制定赶超计划上,不如用于建设良好的经济环境。被忽略的广东“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之快世界瞩目。

发挥优势,功能互补,形成三沿地区开放新格局

王一鸣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9-11.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43 KB)  ( 197 )
摘要 ( 373 )
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地理和经济条件不同,我们应该从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出发,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的优势和特点,确定各区域的对外开放战略、产业重点、地区布局和政策调整方向,形成三沿地区各具特色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香港的中小企业及其启示

高汝熹;顾国章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12-16.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468 KB)  ( 233 )
摘要 ( 1050 )
香港的巨大经济成就中,中小企业举足轻重,功不可没,本文将着重讨论香港中小企业的作用、地位和发展趋势,也论及国际上发达国家企业规模变动的一些动向。一、香港中小企业的重要性香港的企业规模分类,较多按企业聘用人数划分,这样可以避免物价变化的影响。若采用企业的营业额、总产值或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分类则常常要顾及物价因素,不易作历史分析,更难以进行国际间的横向比较研究。
科技动态

发光的多孔硅材料

刘先曙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16-16.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134 KB)  ( 171 )
摘要 ( 32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与工程科学部于1993年3月29~31日在北京大学组织召开了首次“发光多孔硅材料”研讨会。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5个单位提供了22篇研究报告。在研讨会上,除进行了发光多孔硅材料的学术交流外,还就我国如何跟踪这一世界研究热点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讨论。多孔硅能发射可见光,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引起轰动的重大发现之一。

1993年全国科学基金申请已达17373项

刘先曙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25-25.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127 KB)  ( 156 )
摘要 ( 342 )
本刊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收到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1183个单位的科学基金项目申请17373项,申请总金额超过13亿元,比1992年增长94.8%。其中:自由申请项目13548项、106438万元,高技术探索项目549项、5478万元,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679项、18216万元,地区基金597项、3774万元;其中,基础研究占26.5%,应用基础研究占73.5%。全国申请科学基金的科技人员达10万多人次,73.9%的项目负责人为高级科技人员,年龄在51~60岁的人员占43.2%,35岁以下的占25.6%。在申请项目中高等院校占74.1%,科研单位占25%,其它单位占0.9%。属于科学前沿的项目和应用前景明确的项目都有显著增长。

人类排泄物对水环境氮污染的研究与治理值得重视

赵霖;鲍善芬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55-55.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144 KB)  ( 275 )
摘要 ( 385 )
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人类排泄物(粪便、尿液)对水环境,特别是地下水的氮的污染愈来愈受到重视。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已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由于欧洲国家传统饮食结构素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物中蛋白质的摄入量越来越高,普遍大大超过营养需要量。以德国为例,目前其人均蛋白质摄入水平已是营养需要量的3倍。这造成人类排泄物中含氮化合物的含量上升,从而对水环境,特别是地下水产生了严重的污染。面对这一形势,德国一些研究所已开展了这方面有关课题的研究。水环境中的有机物以含氮化合物最不稳定。它们最初进入水体的多是十分复杂的有机氮形式,由于水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逐渐变成较简单的化合物,即由蛋白性物质分解成肽、氨基酸等,最后产生氨。在上述降解过程中有机氮化合物不断减少,而无机氮化合物则不断增加。
现代化

中国改革中的特殊难题——群体性阻力

吴忠民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17-20.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489 KB)  ( 223 )
摘要 ( 349 )
一现在,谁都难以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在中国,改革已深入人心,改革已成为中国民众的普遍要求。十几年的改革,大幅度地提高了人们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准,国民财富和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同时,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现在中国的民众已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改革与发展是中国社会的历史大势,舍此别无其他选择。然而,也存在另一种现象,即改革与发展所遇到的阻力也往往带有比较广泛的社会群体性。换句话说,广大民众(尤其是城市社区的民众)在普遍要求改革的同时,客观上也形成了不少违背改革本意、逆改革大势而行的阻力。
科学

天体物理学研究的进展

朱世昌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21-22.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246 KB)  ( 257 )
摘要 ( 1113 )
天体物理学是20世纪物理学中发展飞快、意义深远的领域之一,正在完成人类文明史中最艰巨、最宏伟的一个篇章,大大扩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人类对天体的认识首先必须借助于观测,也就是依赖于观测技术的进步。随着天文观测工具的发展,今天的光学望远镜已发展到了5米级。我国北京天文台兴隆站也拥有远东最大的达2.16米口径的望远镜。目前各先进国家正纷纷建造新的一代10米级望远镜,其中最大的到16米。在地球上进行观测,由于隔着大气层,只有两个“窗口”可供使用,即“光学窗口”和“射电窗口”。如果说“光学窗口”在17世纪就已被打开的话,那么“射电窗口”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被打开,今天的精密射电望远镜系统,有效口径已达100米以上,分辨天体的能力达万分之几弧秒。

红外物理学引言及若干新进展

沈学础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23-25.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45 KB)  ( 391 )
摘要 ( 344 )
红外是指电磁波谱中或光量子波谱中界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广阔谱区,它相应的电磁波长从0.76微米到1000微米,光量子能量从约1电子伏到1毫电子伏左右。红外物理是研究这一波段电磁波或电磁辐射的产生、传播和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接收以及应用的科学,是凝聚态物理和光学(包括应用光学)相互交叉结合形成的学科。红外物理的研究和发展历史表明,它是红外光电子技术应用及其他有关高技术应用的物理基础和先导,有广深的应用背景,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乃至人们日常生活中都有许多重要和直接的应用。

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之九:免疫学

龙振洲;谢蜀生;童道玉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26-28.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49 KB)  ( 289 )
摘要 ( 380 )
免疫学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医学前沿学科。人类应用免疫学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中国医学家用人痘预防天花的伟大实践。据我国医书记载,较为安全的人痘“种苗”于17世纪已在我国广泛使用,并先后传到了日本、朝鲜、俄国,后经土耳其传到英国。18世纪末,英国医生琴纳(Jenner)又发明了用牛痘苗预防天花的方法,使这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烈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奠定现代免疫学基础的是19世纪末以法国学者巴斯德(Pasteur)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他们以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巧妙的实验构思和勇敢的探索精神,将实验室研究与临床应用密切结合在一起,在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专家建议

关于组织深入北极点综合性科学考察的建议

位梦华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29-30.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227 KB)  ( 190 )
摘要 ( 1120 )
实地开展过北极地区科学研究的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同志,曾于1992年10月提出《关于开展北极考察研究的建议》,受到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产生一定影响。在此基础上经与有关科学家反复磋商,进一步提出了《关于组织深入北极点综合性科学考察的建议》。
高技术

发展载人航天的经验教训

黄志澄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31-32.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76 KB)  ( 225 )
摘要 ( 348 )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的航天员加加林乘东方号飞船,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绕地球低轨道的飞行,揭开了世界载人航天活动的序幕。迄今为止,已有500多人次进入了太空。前苏联用“联盟”系列载人飞船和“进步”号货运飞船,相继支持了“礼炮”号空间站和“和平”号空间站。美国在用“阿波罗”飞船实现了登月飞行之后,又研制成功了航天飞机,在此基础上,正在和西欧、加拿大、日本合作,研制“自由”号空间站。32年的载人航天活动,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无疑对今后的载人航天活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学

质子治癌的优势和世界发展趋势

王书鸿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33-35.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293 KB)  ( 441 )
摘要 ( 397 )
快中子治癌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已建成了我国第一台快中子治癌研究装置。它利用北京质子直线加速器提供的35兆电子伏质子束,轰击铍靶,产生平均能量约20兆电子伏的快中子束,经准直后用于治癌研究。在进行了大量的快中子放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实验的基础上,自1991年11月起,已正式进行临床治癌研究,至今已治疗60余病例。从结束治疗三个月以上的病例分析,有效率达80%,其中有显著效果(完全缓解)的达40%,一般有效(部分缓解)的40%。
能源

地位、问题、对策——对我国新能源战略的评估与对策探讨

尹炼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36-38.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58 KB)  ( 234 )
摘要 ( 369 )
世界各国在新能源开发上的种种举措和它显示出来的战略态势,不可坐视。它提示我们这样一个基本以煤为单一能源结构的能耗大国,必须从战略转移的角度来看待21世纪新能源的前景和意义,并及早作出相应的决策和部署。为此,我们特邀请部分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现将研讨会中有代表性的发言,摘其要刊出,以期引起各方读者的关注。

光伏发电的现状及我国的差距

王斯成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39-40.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211 KB)  ( 549 )
摘要 ( 438 )
光伏发电是新能源的重要分支。光伏发电系统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不需消耗燃料,无需架设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周期短,规模大小随意。由于光伏发电系统无机械转动部件,不但故障率极低,而且维护简单;此外,光伏发电又较少受地区资源的限制,阳光资源在全球分布的均一性比起其它可再生能源(如水力、风能、地热、海洋能等)要好得多。

太阳能热利用的现状及我国的对策

陆维德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41-44.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456 KB)  ( 572 )
摘要 ( 1111 )
太阳能是一种巨大且对环境无污染的能源。太阳能转换和利用的方式有:光—电转换,光—热转换和光—化学转换。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按终端使用温度范围大致可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低温(100℃以下):生活热水、采暖、干燥、蒸馏、农用温室等;中温(100~300℃):工业用热、制冷空调、烹调等;高温(300℃以上):热发电、材料高温处理和有毒物料的去毒处理等。在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中,太阳能热水和建筑物太阳能采暖技术已经成熟,且已达到实用化阶段。

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任湘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45-47.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36 KB)  ( 354 )
摘要 ( 402 )
地热能,在目前世界新能源年总产值40余亿美元中约占40%。60年代,意大利、美国、新西兰、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建成一批大型地热电站,地热直接利用量及应用范围也迅速扩大。地热资源的利用,具有能源、医疗保健、饮用、提取伴生元素等多重性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个大热库,它存在的45亿年中,表面逐渐冷却并形成几公里至三四十公里厚的地壳后,仍旧时刻在向地表散发着巨大的热能。

我国风能的开发

吕志迪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48-49.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232 KB)  ( 313 )
摘要 ( 424 )
70年代由于发生国际石油危机促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发达国家迅速发展,后随着危机的解决和石油降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又转趋缓和。近年来人类已认识到化石能源储量是有限的,同时化石能源的污染已经明显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间和整个生态的平衡,无污染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才是真正可以依赖的能源。风能是一种既干净,又可再生的取之不尽的能源。
论文

我国丰富的海洋能有待开发

胡成春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44-44.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131 KB)  ( 349 )
摘要 ( 1190 )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拥有大小岛屿6500多个,海岛岸线长约14000公里,海域面积470多万平方公里。我国是一个海洋能资源丰富的国家。根据现有技术水平,我国海洋能的可再生量约为4~5亿千瓦,其中潮汐能1亿千瓦,波浪能0.7亿千瓦,海流能0.3亿千瓦,海洋温差能1.5亿千瓦,盐度差能1.1亿千瓦。目前除开一些小型潮汐发电和微型波浪发电外,我国海洋能利用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当前能源紧缺,新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海洋能的开发。从长远看,今后人类向海洋进军,充分利用海洋能势在必行。仅就潮汐发电而言,1967年法国就建成了装机容量24万千瓦的朗斯潮汐电站,至今运行情况良好。随后,前苏联又建成了基斯洛潮汐电站,装机2000千瓦;加拿大为开发芬地湾400万千瓦的大型潮汐发电。于1983年也建成了单机2万千瓦的安纳波利斯前期潮汐电站。

生物能开发与利用

王孟杰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50-52.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47 KB)  ( 309 )
摘要 ( 425 )
生物能由太阳能转换而来,它蕴藏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有机体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质作为能源利用,在转换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为人类造福,它具有全程良性循环的特征。人类的衣、食、住、行要靠它解决,其废弃物可作为能源提供,最终的残余物可作腐殖质还田,排放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资源之一,而且扩大地球上的绿色面积会使由于过量排放二氧化碳已经恶化的环境得到改善。这个特征是任何其他能源所不具备的。生物质能有多种形式,可以是固体、气体和液体,可取代任何化石燃料。
彩图说明

德国的5000屋顶光伏发电计划

王斯成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44-44.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941 KB)  ( 337 )
摘要 ( 347 )
德国在1990年年底宣布实施“1000屋顶光伏发电计划”,即准备在3年内在居民屋顶安装1~5千瓦功率级的光伏发电系统1000套,用以考察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经济性、技术可行性和实用性。1991年将计划调整到2500个屋顶,最终又调整到5000套屋顶光伏发电系统。这项计划由德国研技部(BMFT)投资兴建,并由电力部门认可。
科研

科学与青年:着眼于21世纪

孙立明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53-55.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68 KB)  ( 205 )
摘要 ( 333 )
科学与青年是一个历久而常新的主题。“五四”以来的70多年间,科学与青年在我国或热情拥抱,或痛苦离异,或三心二意的结合。经验和教训告诫我们,科学和青年的关系绝不单单是青年或科学自身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前途与命运。在如今这个急速变革的时代,尤其不能忽视。
农业

市场体系发育进程中的农民与农村变迁

丁元竹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56-59.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466 KB)  ( 207 )
摘要 ( 335 )
最早进入市场的主体从我国14年改革的历程看,农民是最早作为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1979年开始实行包产到户的责任制,结果是农村劳动力和资金的大量剩余,这就为农村的多种经营创造了条件,从此涌现出了大量的兼业户、专业户和重点户。他们的出现和发展暴露了农村供销体制等方面的局限性,各种矛盾冲突迫使国家不得不着手农村商业体制的改革,推动流通渠道向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化。改革初期,个体农户社会化和专业化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农村各类流通手段的进一步完善。个体农户的出现及其多种经营的生产方式造就了农村最初的职业分化。社会分化也随之发生。
减灾

治淮与水环境管理

袁国林
科技导报. 1993, 11 (9307): 60-62.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66 KB)  ( 232 )
摘要 ( 348 )
1991年初夏,江淮地区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引起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关注。灾后国务院颁布了进一步治淮的一系列决定,确定了今后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治理方针和建设计划,掀起了继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第二次治淮高潮,并取得可喜成绩。这些拟定项目完成后,对进一步提高淮河干支流,特别是中下游的防洪除涝标准,促进和改善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淮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治淮的历史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仅靠上述工程尚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淮河的治理问题。如果忽视了淮河的水环境管理,已建或新建工程的防灾抗灾能力也会逐渐衰退。
版权所有 © 《科技导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2846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科技导报社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38113,传真:010-62138113 电子信箱:kjdbbjb@cas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