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 第8卷, 第9003期 刊出日期:1990-03-10
  

  • 全选
    |
    能源
  • 朱成章
    . 1990, 8(9003):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电力工业1949年的发电量仅43亿度(千瓦小时),到1989年已达到5820亿度,增加了135倍,年平均增长13.1%,其中前30年增加2780亿度,后10年增加3040亿度,10年超过了30年的增加量;水电1949年仅7亿度,到1989年已达到1182亿度,前30年增加494亿度,后10年增加681亿度。电力工业的成就支持了改革开放和全国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也为电力工业带来了生机。我国发电设备的容量1949年是世界的第二十五位,目前已上升到第五位,仅次于美、苏、日、加四国;发电量已占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苏、日三国,成为世界上电力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 童以豪
    . 1990, 8(9003): 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石油工业,经过建国以来四十年的建设,已经成为用现代技术装备起来、专业配套的能源生产部门。原油的年产量从1949年的12万吨发展到1989年的1.37亿吨,使一度依赖进口石油的中国,成为自给有余,并能少量出口的世界主要产油国家之一,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原油产量迅速增长,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国家的行列。 1989年,全国生产原油1.37亿吨,1949~1989年累计生产原油20.17亿吨,年平均增长约20%。天然气年产量1949年为1117万立方米,1989年为143亿立方米,累计产气2306亿立方米。
  • 论文
  • 卫代福
    . 1990, 8(9003): 1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988年,我国煤炭供应由前三年的暂时缓和急剧转为全面紧张。一些重要电厂因缺煤而停机,议价煤价格成倍上涨。有的省截留过境煤,有的煤炭调出省阻止本省煤自由出境。这是解放以来的第三次煤炭供应严重紧张的局面,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损失。据估计,这种局面还会延续相当长的时期。由于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产量和消费量中的比重均占70%以上,这实际上是我国解放以来的第三次能源危机。三次能源危机的特点我国第一次能源危机发生在1960~1964年,特点是:1.煤炭产量在急剧增长之后大幅度下降。1958~1960年全国煤炭产量由1957年的1.3亿吨猛增到1960年的3.97亿吨,之后急剧下降,1961年为2.77亿吨,1964年降到最低点,仅2.14亿吨。
  • 能源
  • 张祖还
    . 1990, 8(9003): 1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自1988年以来,由于工业的过速发展和民用电的急剧增加,我国能源出现严重紧缺,华东各省更为突出。江苏省在华东各省中工农业最发达,产值居全国第一,人口密度最大,耗能最多,因而能源紧缺情况也最严重。本文将以江苏省为实例进行探索。华东其他各省除山东、安徽情况略好以外,浙江、福建、江西等省情况也相差不大。下面分四个问题加以分析和讨论。江苏能源的基本情况我国号称地大物博,煤炭和水力资源丰富,但按人均计算,我国煤炭资源只有苏联的1/7和美国的1/10,水力资源也只有世界人均水力资源的80%。另外,资源的地理分布又极不平衡。
  • 人口
  • 翟振武
    . 1990, 8(9003):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人口与发展的相互关系是一个范围广泛的课题,可以从各种角度,如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经济,人口与文化等对此进行讨论。本文仅从与人口增长有关的经济与政策方面,对未来发展方案的设计提出几点建议。人口政策与发展政策国际人口学界对人口转变过程中人口政策与发展政策的作用一直存有争论。一方认为发展是最好的控制人口增长的办法,西方国家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则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剩已经阻碍了经济发展,因此,必须靠政策力量先行控制住人口,才能谈得上发展。
  • 李小平
    . 1990, 8(9003): 2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新增人口的边际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养老价值中国正面临着或放松人口控制或加速人口老化的两难选择。一方面,中国人口太多,且仍以每年1500多万的绝对数增长,如果放松人口控制,中国将进一步面临人口数量过剩危机;另一方面,进一步严格控制生育所导致的人口低速增长或负增长将使人口加速老化。在这两难的境况下,有些人口学者主张放宽生育限制,允许每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以人口的适度增长缓解人口老化的“危机”。事实上,我国目前每对夫妇已平均生育两个孩子以上。
  • 科技动态
  • 本刊
    . 1990, 8(9003): 2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苏《科学与生活》第3期报道,苏联中央茹科夫斯基流体动力学研究所研制成新型超音速和高超音速客机模型。预汁可载250名旅客的超音速飞机将于2005年进行首航。这种飞机的速度是音速的1.4倍,平均时速大约1100公里。高超音速飞机大约要到2030年出现。它的速度为音速的5倍,使用的燃料将是液体甲烷或液氢,加一次燃料能够飞行1.6万公里。
  • 人口生态学
  • 朱宝树
    . 1990, 8(9003): 2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现状 1987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11人。按1980年187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资料,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居第58位,属中偏高水平。平均人口密度高于我国的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是散布于世界各洲的小块人口密集区,而我国的东南半壁则是世界上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一整块大面积的高密集人口分布区。同时,我国西北半壁的人口密度也不低于世界上可比环境的发达国家。如我国的青藏区(高寒)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人,大于加拿大(纬度高、气候较冷) 的2.4人;蒙新区(沙漠戈壁面积很广) 为12人,大于澳大利亚(沙漠面积很广) 的1.9人。按人口与耕地的比例,我国属于印度型人均耕地少的国家,在这类国家中,我国的人均耕地又居最低之列。
  • 严正元
    . 1990, 8(9003):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经济和人口分布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并且在发展上呈现逐步由东向西推进的趋势。大西北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大西北,势必出现对移民需求量和移民可能性问题。研究分析移民大西北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重点分析生态环境对移民大西北的制约作用。地广、资源富大西北土地面积约314万平方公里,占全土地面积32.7%。但现有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6.73%。大西北拥有丰富的能源蕴藏。目前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1670亿吨,而且煤质好,煤层厚,埋藏浅,便于开采。煤炭资源的储量仅次于华北,居全国第二位。
  • 经济
  • 洪民荣
    . 1990, 8(9003): 3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双轨制是中国现行生产资料调节机制的主要方式,也是目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重大难题。最近10年,中国调节经济运行的方式与手段发生了显著的变革,即在坚持和完善计划调节的同时,市场调节得以肯定和逐步运用,单纯依靠计划调节的状况已经改变。但中国的这种改革仍然是在探索阶段,在总体上,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结合并不完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其中则以生产资料双轨制的问题最为突出,争议也最大,有必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专门的分析和阐述。本文涉及的生产资料的范围,按照中国国内理论界近年来讨论时的一种通常方式,多指能源、采掘和原材料等基础工业产品,也包括部分短缺的其他中间性产品。
  • 陈敏豪
    . 1990, 8(9003): 37-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获取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前提。吃饭问题,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迄今仍然困扰着人类的现实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1987年世界粮食总产量比1986年减少4%,1988年又比1987年减少3.8%。全球粮食储备1960年为2.34亿吨,可供世界人口消费102天,1989年8月底为2.51亿吨,却仅够54天的需要。世界必须在1990年净增粮食2.2亿吨,才能达到最低的库存安全线。粮食大幅度减产必然导致世界市场的粮价暴涨。玉米价格从1986年的每吨73美元上涨到每吨140美元,涨幅92%;大米价格从1986年的每吨186美元上涨到每吨300美元,涨幅61%。这样的涨价幅度是发展中国家中许多缺粮国所难以承受而又不得不承受的。
  • 科学
  • 叶正祥
    . 1990, 8(9003):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984年7月,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组织全国有关专家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论证,最后决定在复旦大学正式建立“国家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通称为复旦大学国家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1985年初具规模后正式向国内外开放。它是我国最早建成,开放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五年来,实验室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则,已建成一个生物科学研究的基地和人才培养中心。本文介绍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科研成就和几条经验。基本情况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编制固定的科技人员,另一部分就是每年都流动着的外来客座研究学者。
  • 陈晃明
    . 1990, 8(9003): 48-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历史的回顾光学系统计算技术的发展已有300年的历史。早在1611年,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在他的《屈光学》一书中,首先总结出来有关透镜成象的理论问题。他的这部著作是近代光学仪器的理论基石。16世纪末叶到17世纪初期是第一批光学仪器(照相和放映机、望远镜、显微镜)的发明时期。该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找出光学系统所造成的象的位置和大小,求出透镜和反射镜的焦距。在最早的一批光学仪器中,人们首先认识到作为物镜的简单单透镜存在色差,它给成象质量带来了严重的缺陷。有关消色差的理论尚未形成,色差被看成是单透镜唯有的象差,因为它掩盖了简单单透镜的其他象差,例如系统轴上的球差。
  • 林来兴
    . 1990, 8(9003): 5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西欧从1964年开始联合从事航天活动,至今已有25年历史,欧洲空间局一直起着主导作用。欧空局共有13个国家参加,以法国,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和荷兰为主,而法国又居这些国家之首,其经费投资占欧空局经费的一半左右。西欧发展航天技术的特点是合作化、国际化和商业化,目标是独立自主地发展航天技术。西欧航天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与美国合作研制航天器,用美国的运载火箭发射;第二阶段西欧各国联合研制航天器,仍用美国运载火箭发射;第三阶段自己研制航天器和运载火箭并进行发射,如1979年用阿里安火箭进行的成功发射。目前西欧已经完全解决了运载工具问题,其航天技术正在以高水平快速发展。
  • 论文
  • 张晓鹏
    . 1990, 8(9003): 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规模的大小,人口固然是重要的因素,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国家的实力。本文拟从反映一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高校入学率与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实际生活水平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论述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状态。所依据的数据,尤其是入学率方面的数据,主要来自世界银行近几年出版的《世界发展报告》。该报告所提供的各国初、中、高等教育入学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按有关规定统计的,即某级教育入学率为某一教育阶段内实际入学人数与某一年龄段内总人数之比(小学适龄期为6~11周岁,中学适龄期为12~17周岁,高校适龄期为20~24周岁)。用上述方法计算的入学率有时会出现超出100%的情况,这是因为许多留级重读生年龄已超过适龄期。
  • 环境
  • 胡鞍钢;王毅;牛文元
    . 1990, 8(9003): 6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接受国家科委的委托进行了中国生态环境预警研究。研究的目的是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变化的特征,提前预警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全面了解和寻找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和影响。课题组根据第一阶段研究成果提出了题为“生态赤字:未来民族生存的最大危机——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分析(1989)”的主报告和另外十个专题报告。现征得课题组同意在本刊摘要刊登主报告中除第一部分(中国生态环境的全球背景) 外的其他几部分。因篇幅较长,全文分两期刊出。本期刊出的是原文的第三部分和第五部分。参加本项研究的主要人员还有:高林、陈定茂、浦汉昕、杨明华、吴忠勇、郭其蕴、陆中臣、朱志辉、沙万英、陈志清、王旭、刘朝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