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32卷, 第25期 刊出日期:2014-09-08
  

  • 全选
    |
    封面图片说明
  • 科技导报. 2014, 32(25):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世界煤炭储量十分丰富,居各能源之首。煤炭资源的开发,有效缓解了社会发展中的能源压力,但煤层开采中存在矿井坍塌、瓦斯泄漏、矿井火灾等隐患。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煤层形成的塌坑及裂隙成为供氧通道,氧气与空气接触后发生氧化作用,积热增温易发生煤自燃并发展为火区。
  • 卷首语
  • 都有为
    科技导报. 2014, 32(25):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磁与电宛如一对孪生兄弟,难以分离,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元,原子核以及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都具有磁矩,但其中中子、微中子等具有磁矩却没有电荷,从此角度考虑,磁比电更具有普适性,然而,人们对电的了解更胜于磁,追其原因,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电,如:电话、电灯、电视、电脑、电动机等,人们没有进一步思考电流是如何产生的,最基本的原理是磁通量的变化产生电流,反之,电流产生磁场,因此,通常磁与电是相互关联的。磁的基本单元是自旋磁矩,电荷与自旋都是电子的本征特性,以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物理的观点看来主要利用电子具有电荷的特性,如电工学奠定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电气化)的基础;电子学与微电子学奠定了第三次产业革命(信息化)的基础,而自旋的作用仅体现在磁性材料及其器件中,例如电气化中的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离不开磁性材料,同样,信息化中储存信息离不开磁盘、磁带等。在电工学、电子学与微电子学中主要研究电场调控下的电子电荷的运动,没有涉及到电子的自旋。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同样是电子本征特性的自旋在电子输运过程中不呈现呢?
  • 研究论文
  • 朱红青, 杨成轶, 秦晓峰, 和超楠
    科技导报. 2014, 32(25): 15-1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4.2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资源整合矿井火区探测中普通探测技术耗时长、工程量大,且难以直接定位火区范围等问题,研究了基于瞬变电磁法的火区分布探测方法。以北祖矿为例,在井下全空间条件下,结合地质资料和现场地质情况,采用瞬变电磁仪对北祖矿9209 风巷上覆煤层进行超前探测和剖面探测,反演计算形成超前、剖面视电阻率图,根据巷道上覆煤层在视电阻率图中的响应特征,通过定性分析确定巷道上覆煤层的自然发火区域。结果表明,基于瞬变电磁法的整合矿井火区分布探测方法能够准确定位火区分布范围,可为打钻探测及灌浆堵漏等矿井防灭火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明显提高工程效率及效果。
  • 高君亮, 高永, 罗凤敏, 党晓宏, 冯伟, 蒙仲举
    科技导报. 2014, 32(25): 20-2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4.2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阐明风蚀对表土粒度特征的影响,采用时空替代法选择毛乌素沙地5 种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地(草地、新垦耕地、7~8 年耕地、>20 年耕地、沙丘),以其表层土壤(0~1、1~2、2~3、3~4、4~5 cm)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采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颗粒分形分析。结果表明:1)5 个样地表层土壤机械组成均以细沙质量分数最高,为62.52%~80.40%,粗沙质量分数最低,仅为0.16%~0.43%,不同粒级土壤颗粒的质量分数高低排序为:细沙>中沙>极细沙+粉沙>粗沙,说明研究区土壤基质组成以细沙为主,沙物质分选好;2)5 个样地不同采样深度上的粗沙和中沙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为0~1 cm>1~2 cm>2~3 cm>3~4 cm>4~5 cm;细沙质量分数各层次之间差异不显著(P=0.4558),以0~1 cm 层的质量分数最低;极细沙+粉沙的质量分数0~1 cm和1~2 cm层显著低于其他3层(P=0.0126),表明从草地到沙丘的演化是一个主要以极细沙+粉沙质量分数减少的风蚀荒漠化过程;3)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极细沙+粉沙的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D=0.3661lnx+1.3409(P<0.0001)。5个样地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从大到小依次为:草地(2.579)、新垦耕地(2.479)、7~8年耕地(2.361)、>20年耕地(2.100)、沙丘(1.716)。因此认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替代土壤机械组成来表征土地风蚀荒漠化的程度。
  • 杨秀丽, 崔崇, 崔晓昱, 贾建平, 朱志萍
    科技导报. 2014, 32(25): 26-3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4.2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壳层人造硅酸盐骨料是具有结构梯度和成分梯度的复合结构,内核为基体,壳层为增强相。壳层和内核通过水化产物的相互渗透、相互搭接在界面处融为一个整体,界面结合牢固。对不同掺量的砂加气混凝土(SAAC)粉末和粉煤灰加气混凝土(FAAC)粉末制备的硅酸盐骨料进行对比,发现壳层结构可提高人造硅酸盐骨料的筒压强度,壳层结构对SAAC系列骨料的筒压强度提高幅度达49.72%~80.50%;对FAAC系列骨料的筒压强度提高幅度为15.30%~25.74%。壳层与内核的最佳质量比为1:25,此时壳层厚度为68.09 μm,制备的壳层人造硅酸盐骨料的筒压强度比无壳时提高约25%。在砂浆基体相同,粗骨料体积份数相等的情况下,人造硅酸盐骨料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低6.38%,表观密度低20.74%,具有轻质高强的性能。
  • 罗清威
    科技导报. 2014, 32(25): 32-3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4.2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化学法制备SrTiO3薄膜成本低、效率高,适合用于YBa2Cu3O7-δ(YBCO)涂层导体的缓冲层。采用全化学溶液沉积法在Ni-5W金属基带上外延生长了SrTiO3(STO)缓冲层薄膜。以乙酸盐、钛酸丁酯为原料配制均匀稳定的STO种子层、LaxSr1-xTiO3种子层和STO 缓冲层前驱溶液。研究了STO 种子层薄膜厚度对在STO/Ni-5W(200)上沉积STO 外延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80℃烧结温度下制备的3 层STO 种子层上可以制备出表面光滑平整、具有(200)择优取向的STO 缓冲层。尝试将La 元素掺入STO 中制得稳定的LSTO 前驱液,在LSTO/Ni-5W 结构上制备了具有(200)择优取向的STO 缓冲层薄膜,可作为YBa2Cu3O7-δ涂层导体的缓冲层。
  • 秦芳, 蒋钦凤, 艾玉明, 张瑶, 蔡灿灿
    科技导报. 2014, 32(25): 36-3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4.2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前用于除藻的黏土矿物表面带负电荷,需通过改性提高黏土矿物的除藻能力,而改性材料会导致成本增加、产生二次污染等,因此研究了直接用表面带正电荷的黏土矿物进行除藻的可行性。通过共沉淀法制备Mg/Al 水滑石,并用其进行去除铜绿微囊藻的实验研究,探究了吸附剂用量、搅拌时间、铜绿微囊藻初始浓度以及pH 值对Mg/Al 水滑石去除铜绿微囊藻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用量为1 g/L、搅拌1.5 h、pH=6~11 是Mg/Al 水滑石除藻的最佳条件;Mg/Al 水滑石对质量浓度为0.5~3.0 mg/L的铜绿微囊藻具有较高的去除率。
  • 曹园, 邓金根, 蔚宝华, 范白涛, 赵凯, 许勇猛
    科技导报. 2014, 32(25): 40-4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4.2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缝性地层井壁失稳是钻井工程中经常遇到工程难题之一,裂缝发育地层常伴随严重的井壁坍塌,具有水化性质的裂缝性地层在钻井液侵入后更易发生坍塌。扫描电镜观察某油田泥页岩发育的层理实际为尺寸极小的微裂缝,使用XRD 衍射仪测定了该泥页岩黏土矿物质量分数为30%~40%,泥页岩水化性质较强。通过剪切实验测定了泥页岩吸水后的抗剪强度,求解了不同含水量裂缝面的黏聚力及内摩擦角。建立了钻井液滤液向地层内的渗流方程及裂缝性地层坍塌压力方程,计算了不同钻井液密度和浸泡时间的坍塌压力。计算结果表明,高钻井液密度导致钻井液滤液向裂缝内加速渗流,裂缝面强度降低导致地层更加容易坍塌。裂缝性地层井壁失稳不宜提高钻井液密度稳定井壁,应采用措施提高钻井液封堵性及抑制性,降低钻井液滤液侵入量。
  • 张德平, 赵耀, 史晓慧, 刘振翼
    科技导报. 2014, 32(25): 46-5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4.2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碳捕集与贮存及提高油田采收率(CCS-EOR)技术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本文以超临界CO2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使用FLUENT 软件及可压缩形式的N-S 方程,采用SIMPLEC 求解有限差分方程,选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多相流模型选用FLUENT 自带的VOF(volume of fluid)模型),对其在注入油管内发生沸腾液体扩展蒸气云爆炸(BLEVE)事故的初期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建立并验证合理可靠的数学模型,分析容器内流场演化过程及压力、温度的变化过程,揭示超临界CO2 BLEVE 过程的发生机理与变化规律。
  • 丁云宏, 张倩, 石磊, 孙军昌, 蒋帅
    科技导报. 2014, 32(25): 51-5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4.2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华北S 区气藏为裂缝性碳酸盐岩超深底水凝析气藏,储层发育特征及建库渗流机理极为复杂,导致建库库容参数评价难度较大。通过对比分析毛细管压力曲线与核磁共振T2谱分布的相关性,研究了碳酸盐储集空间孔喉发育特征;基于非稳态法多轮次气水相对渗率测试曲线,分析了碳酸盐微裂缝储层气水两相渗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华北S 区碳酸盐储层微裂缝发育、孔喉细小且分布集中,不同层位气相渗流特征差异较大,影响了碳酸盐气藏型储气库运行效率,是建库方案制定及注采运行优化首先应考虑的因素。
  • 王伟超, 张五交, 刘希亮, 王利, 李回贵
    科技导报. 2014, 32(25): 55-5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4.2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RMT-150B 岩石力学多功能系统和声发射监测系统,对盐岩巴西劈裂破坏过程中的变形与强度特征和声发射特征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盐岩巴西劈裂破坏在峰值前的变形特征也存在类似单轴抗压试验的压密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在压密和弹性阶段声发射事件较少,能量较小,进入塑性阶段后,声发射振铃计数迅速增加,能量增大;当荷载超过承载能力后,试件突然劈裂破坏,残余应力迅速消失。试验表明,可通过观察振铃计数、累计计数和能量判定试件破坏的前兆,为工程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 张冲, 张占松, 陈雨龙, 邢艳娟, 李超炜
    科技导报. 2014, 32(25): 59-6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4.2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王府断陷小城子地区登娄库组和营城组为例,研究了致密砂砾岩岩性测井识别方法及其应用。利用录井岩性资料总结登娄库组、营城组各种岩性的组分,并提取2 个层组的主要岩性,登娄库组主要岩性为砂砾岩、砂岩和泥岩,营城组主要岩性为砾岩、砂砾岩和泥岩;分析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并提取2 个层组的岩性敏感参数,登娄库组为自然伽马、中子、声波时差和电阻率,营城组为自然伽马、中子和密度。利用SPSS 软件建立登娄库组和营城组的岩性Fisher 判别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未参与建模的5 口井储层岩性的识别,识别准确率达86%,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 施孝增, 吴家正
    科技导报. 2014, 32(25): 63-6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4.2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竖井型隧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交通隧道中。采用稳态与非稳态方法对火灾工况下竖井型隧道的气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竖井型自然通风口对高温烟气扩散的影响。研究认为,竖井自然通风口引入隧道外冷空气,显著降低火源端部温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高温烟气对火源处隧道顶板的破坏。通过竖井引入新风,显著降低火源附近的有毒气体浓度,改善了火灾救援条件。火灾产生的有毒烟气由隧道洞口集中排放转变为竖井自然通风口分散排放,这对制定火灾救援、人员疏散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隧道所设置的竖井自然通风口方案可满足火灾情况下人员逃生要求。
  • 刘晓冬, 翟兴然, 孙延波, 任媛
    科技导报. 2014, 32(25): 70-7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4.2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SuperMap 为技术平台,以SuperMap IS.NET5 为开发平台,以SQL Server 2005 为数据库平台,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为开发语言,以Microsoft VS.net 为开发环境,开发了基于SuperMap IS.NET5 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系统,应用该系统对大庆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系统具有操作方便、实时、兼容性好、数据查询及统计分析等特点,评价出的大气环境质量级别准确、合理、客观,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在地图上直接输出结果,直观、实时、形象地提高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速度和评价效果。
  • 马士宾, 袁文瑞, 王清洲, 张彩利
    科技导报. 2014, 32(25): 75-8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4.2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考虑到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参数多、取值范围大等特点,利用力学分析软件研究了各结构层厚度、模量等因素对沥青层底拉应变和路基顶压应变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了影响沥青层底拉应变和路基顶压应变的显著因素,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沥青中间层、基层和底基层厚度对沥青层底拉应变和路基顶压应变影响最为显著,沥青中间层、基层模量对沥青层底拉应变和路基顶压应变有一定影响,且沥青中间层16 cm、模量1800 MPa,基层6 cm、模量1200 MPa,底基层40 cm时,沥青层底拉应变和路基顶压应变综合结果最优。研究结果为长寿命路面结构组合优化提供了一定借鉴和参考。
  • 综述文章
  • 冯兴国, 陈达, 卢向雨
    科技导报. 2014, 32(25): 81-8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4.2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混凝土环境中钢筋钝化特征的常见表征方法,着重介绍了开路电位(OCP)、循环极化、交流阻抗(EIS)、Mott-Schottky 曲线、光电子能谱(XPS)、微区拉曼光谱(μ-Raman)等技术在分析钢筋钝化性能方面的用途。总结了混凝土环境中Cl-浓度、pH 值、应力作用等因素对钢筋钝化性能的影响,随着Cl-浓度的增加、pH 值的降低、应力作用的增大,钢筋的钝化性能降低,其腐蚀倾向明显增加。最后对后续的钢筋钝化性能研究做了展望。
  • 科技风云
  • 王丽娜
    科技导报. 2014, 32(25):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常,疾病患者不仅要忍受肉体的痛苦,往往还忧心忡忡,担心是否能够痊愈、是否有其他并发症等等,这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在精神上也经受折磨。“渐冻人症”患者更是如此——他们的肢体不受控制,但具有清醒的意识,精神上的痛苦可想而知。
  • 科技事件
  • 李娜
    科技导报. 2014, 32(25):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14年6月23日,国际TOP500组织公布了最新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以比第2名美国“泰坦”超级计算机快近1倍的速度,连续第3次获得冠军。而就在此前几天,《中国科学报》要闻版刊发题为“驾驭‘超算’还缺‘好鞍’”一文指出,国内不少超算中心正面临着无相应配套软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尴尬。一边是冠绝全球的运算速度,一边是受制于软件的应用现状,面对两者形成的反差,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以下简称广州中心)主任袁学锋在接受《科技导报》采访时表示,国外在超级计算机应用方面,特别是针对异构计算机的大规模并行计算,其实与国内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不能盲目崇拜国外,但也必须承认,他们在软件开发的协同方面做得更好。而提高协同性正是突破软件开发瓶颈的关键因素。
  • RS推介
  • 田恬
    科技导报. 2014, 32(25): 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恢复力指从疾病或灾祸中恢复的能力。临床医师和公众对人类健康状况的理解已经逐渐从关注病理学现象(聚焦于疾病)转向为关注“健康”本身,科学界也越来越多地关注于有助于保护个体和社会健康的相关因素。对恢复力的研究是这项关键转变的一个基本方面,在理解和解读人们对压力和创伤经验中复杂多因扰动进行的应答来说,也是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快速变化的全球性政治经济和环境状况,需要人们跨学科、更有效地理解恢复力研究,并寻找更高效的解决办法。
  • 科技工作大家谈
  • 陈海春
    科技导报. 2014, 32(25): 1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工业文明正在向生态文明过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独立成篇地系统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报告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 书评
  • 李英
    科技导报. 2014, 32(25): 85-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千百年来,对未知世界的探险一直引领着人类的脚步。人们攀登瑰丽雄奇的山峰、潜入神秘莫测的海底、遨游浩渺无垠的宇宙、踏上梦想传说中的月球,一个个全新的世界在眼前展开。人们的视野和知识面逐步扩大,思想和观点屡屡受到冲击,好奇心和探索欲一次次被激发,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人类社会才获得了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
  • 科技纵横
  • 吴建中
    科技导报. 2014, 32(25): 88-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日断断续续地读完纽约大学科学新闻学院丹·费金(Dan Fagin)教授的长篇纪实文学《汤姆斯河·科学与救赎的故事》(“Toms River:A Story of Scienceand Salvation”,此书获2014 年度非虚构类作品普利策新闻奖)。作为一名化工工作者,我对书中所描述的化工企业对周边环境的肆意污染及对当地居民身体健康的长期危害深感不安。在此书接近尾声之时,因污染引发当地儿童癌症集群,而两者间的因果关系无法在科学上得到有效的证明,作者不无感叹地写道:“科学以及科学家们,已经让人们无数次的失望,以至(科学的失败)不能再造成任何的伤害了。”诚然,在国民经济及现代生活中,化学工业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与其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却总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 科技基金
  • 郑钧正
    科技导报. 2014, 32(25): 89-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积极争取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资助是所有科技人员孜孜以求的愿望。在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面广量大的是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例如2013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在受理申请144 922 项目中共择优资助了上述3 类项目34058 项,这3 类也是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人员在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的项目。
  • 科技职场
  • 孟凡超
    科技导报. 2014, 32(25): 90-9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国家创新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大学生是科技创新的人才之源,他们中的优秀代表未来必将担负起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因此,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高校的首要任务。
  • 热点排行
  • 石萌萌
    科技导报. 2014, 32(25):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科技界声音
  • 石萌萌
    科技导报. 2014, 32(25):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科学共同体
  • 李娜
    科技导报. 2014, 32(25):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国内期刊亮点
  • 祝叶华
    科技导报. 2014, 32(25): 1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国外期刊亮点
  • 祝叶华
    科技导报. 2014, 32(25): 1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图书推介
  • 石萌萌
    科技导报. 2014, 32(25): 86-8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读者之声
  • 吴南
    科技导报. 2014, 32(25): 87-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我的毕业典礼上,导师对我说“在我的实验室,你不算聪明,但却是最努力的一个,也是最靠谱的一个”。听到这样的评价,回想起4 年“悲催”、“辛酸”的博士研究生光景,我泪如泉涌。对于我这样一个外校生,而立之年进入北大攻读博士,期间的种种辛劳付出,遭受的失败与嘲笑,郁结于心中,久久不能释怀,伴随着导师给予的肯定,那一刻所有情绪全部释放。4 年博士学习生活,最大的收获是:做科研如同做人,要靠谱。
  • 科技人才招聘
  • 郭献之(实习生), 祝叶华
    科技导报. 2014, 32(25): 9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全球招聘新闻
  • 孙杨慧(实习生), 石萌萌
    科技导报. 2014, 32(25): 94-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