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34卷, 第15期 刊出日期:2016-08-13
  

  • 全选
    |
    卷首语
  • 李冠兴
    科技导报. 2016, 34(15):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核能发电的科学起源于欧洲,技术发展于英美(特别是美国),而当前核电的发展则主要在东亚(特别是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跻身世界核电发展的第一方阵,将逐步成为世界核电的产业中心,实现从核电大国到核电强国的历史跨越。目前,中国运行的核电机组30台,总装机容量2831万kW,在建的核电机组24台,总装机容量2672万kW。在建核电机组规模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核电发展最快的国家。计划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kW,在建将达到3000万kW以上。中国运行核电机组安全业绩良好,未发生过国际核与辐射事件分级表二级以上事件和事故,四分之三的运行指标处于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世界排名前四分之一。气态和液态流出物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在建核电机组质量保证、安全监管、应急准备体系完整。
  • 科技风云
  • 鞠强
    科技导报. 2016, 34(15):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第一架飞机的起飞标志着航空时代的来临,也预示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今天航空工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国家的利益,更关乎人类的未来。
  • 科技事件
  • 王微
    科技导报. 2016, 34(15): 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16年7月29日,来自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等国的多位科学家公开表示,无法重复NgAgo 系统的基因组编辑结果。早在今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NgAgo DNA 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的论文,NgAgo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基因编辑工具,甚至有人提出其有潜力取代目前的CRISPR,成为第4 代基因编辑技术。如同当初论文发表时那样,如今对NgAgo实验结果的质疑,也引起了中外科学界同样的关注。
  • 科技建议
  • 袁大刚
    科技导报. 2016, 34(15): 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政府间土壤技术小组根据科学出版物和专家知识编制的《世界土壤资源状况》报告,于2015 年“世界土壤日”前夕发布,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全球土壤及相关问题所作的重大评估。报告阐述了土壤在提供生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对危及全球及各区域生态系统功能、产品和服务的十大土壤威胁进行了叙述和排序,同时描述了土壤面临的直接和间接压力,以及防治土壤退化的方式和手段。细读整个报告,有3 方面的启示。
  • 本刊专稿
  • 蔡自兴
    科技导报. 2016, 34(15): 12-3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6.1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中国人工智能从迷雾重重、艰难起步,到冲破禁锢、初露曙光,直至迎来春天、走上大道的发展历程。概括了中国人工智能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中国人工智能的决策建议。
  • 专题论文
  • 苏罡
    科技导报. 2016, 34(15): 33-4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6.1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核能作为中国的战略产业,通过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正在不断转型升级。聚焦于发电方向,中国推出自主三代压水堆技术,在快堆、高温气冷堆等具备第四代特征的核电技术方向实现突破,作为核心成员参加国际ITER 计划并顺利推进采购包计划,为“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在总结阶段性核能产业科技发展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落实“三步走”战略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方向,特别是对如何实现“热堆—快堆”第二步跨越、实现“快堆和聚变”第三步跨越进行了思考,并展望了未来核能科技发展的前景。
  • 扈黎光, 张瀛, 张玮, 徐广震
    科技导报. 2016, 34(15): 42-4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6.1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自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安全文化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培育和发展核安全文化。本文回顾了中国核安全文化发展历程,将发展历程划分为前期探索、实践成长和快速发展3 个阶段,梳理了30 年来政府和企业核安全文化建设成果,提出了中国在持续推动核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主要工作方向。
  • 赵永康, 韩丹岫
    科技导报. 2016, 34(15): 46-5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6.1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核安全问题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本文从立法、体制、国际合作、产业政策规划、新闻媒体、监管、科研、人才培养和企业9 个方面,回顾了国际与中国社会在核安全领域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在建立发展核电产业、保障核安全方面所做出的成绩及遇到的问题,对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考及建议。
  • 王驹
    科技导报. 2016, 34(15): 51-5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6.1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如何安全处置高水平放射性废物是科学、技术和工程界面临的挑战性问题。本文介绍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方法,废物质处置地下实验室的建设及其实验进展,重点讨论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处置库场址地质演化的精确预测、深部地质环境特征、多场耦合条件下(中高温、地壳应力、水力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辐射作用等)深部岩体、地下水和工程材料的行为、低浓度超铀放射性核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与随地下水迁移行为、处置系统的安全评价等关键科学问题。
  • 韩叶良, 陈鹤, 赵泽雨, 杨长杰, 宗波
    科技导报. 2016, 34(15): 56-5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6.1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核安保基本要素及措施分类、分区等角度,介绍了核安保的基本理念,综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美国及中国在核安保领域开展的相关法规及技术工作现状;从系统设计及建设、设备选型两个层次介绍了核安保系统的要求。针对新形势下核安保领域面临的网络安保、低小慢飞行器防御、水下防御、地下防御等挑战,提出了核安保技术未来发展的建议。
  • 高雪梅, 黎春, 杨丽芳, 王岚, 谭西早, 李多宏
    科技导报. 2016, 34(15): 60-6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6.1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环境取样分析技术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介绍了目前主要应用的环境取样分析技术,分析了环境取样分析技术在全面保障监督和探知非法核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张继龙, 周志波, 高雪梅, 刘立坤, 田川
    科技导报. 2016, 34(15): 63-6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6.1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核恐怖主义威胁现状、核法证学基本过程、分析技术、核归因分析等,阐述了核法证学作为打击非法贩买核材料之利器,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分析方法与过程及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核法证学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 研究论文
  • 魏国良, 魏新渝, 刘永叶, 张琨, 滕柯延, 王韶伟
    科技导报. 2016, 34(15): 66-7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6.1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温排水是核电厂主要的特征排放物,其对环境的影响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温排水对水环境和水生生物的影响,从温排水影响的范围、控制和管理、监测等方面讨论了中国核电厂温排水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现状,同时介绍了国外在温排水管理方面的做法,总结了核电厂温排水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生态调查和温排水生态效应研究、开展温排水现场监测、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确定取排水方案、制定温排水排放和评价标准、加强温排水综合利用研究等针对性建议。
  • 郭瑞萍, 杨春林, 潘昕怿, 张琼, 王博, 陈海英, 张春明, 陈鲁
    科技导报. 2016, 34(15): 72-8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6.1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机械通风冷却塔雾羽扩散是内陆核电厂重要厂用水系统环境影响评价时首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核电厂机械通风冷却塔附近大气环境。以江西彭泽和吉林靖宇内陆核电厂址为研究对象,应用冷却塔环境影响评价模型SACTI 模拟预测不同厂址、不同冷却塔设计和不同布局方案情景下机械通风冷却塔雾羽扩散特征,以确定不同厂址环境特征和冷却塔设计可能对机械通风冷却塔雾羽扩散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械通风冷却塔设计情景下,一机四塔比一机两塔方案引起的雾羽扩散环境影响范围广,雾羽长度范围后者约为前者的2.1 倍,雾羽高度范围后者约为前者的1.3 倍。不同冷却塔布局方案情景下,一机两塔情景下线性排列和平行排列方案主要影响近场雾羽长度分布和高处雾羽高度分布,一机四塔情景下两种排列方案主要影响远场雾羽长度分布和低处雾羽高度分布。不同厂址情景下,一机两塔方案2 个厂址雾羽扩散差异最大,一机四塔方案2 个厂址雾羽扩散差异最小。
  • 刘元坤, 王建龙
    科技导报. 2016, 34(15): 83-8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6.1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电离辐照技术的作用机理,讨论了该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目前常用及新兴的处理技术在环境保护应用过程中的弊端,分析了电离辐照技术在相应处理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分析表明,建立高效快速环境(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成为迫切任务,电离辐照技术及其组合式工艺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进一步研究该技术和相应组合工艺的去除机理,探析污染物过程中的特性及迁移转化规律,对大气、水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命安全防护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王一川, 盛青, 熊小伟, 魏新渝, 魏国良, 商照荣
    科技导报. 2016, 34(15): 89-9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6.1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比较风场上下不一致时计算大气弥散因子的差异,使用CAirDos 模式计算福建某沿海核电厂的长期大气弥散因子,并与CEIRA 模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模式计算出的最大长期弥散因子出现的方位相同,均对应于低层最多风向(东北东,23.2%)的下风向,而次大值出现的方位不同。其中,CAirDos 计算的长期大气弥散因子的次大值出现在低层(10 m)次多风向(北东,10.4%)的下风向;而CEIRA 模式计算的长期大气弥散因子的次大值出现在高层(80 m)主导风向(北,16.5%)的下风向。CAirDos 使用的是单层风速数据,高层风速经风廓线修正得到,风向保持不变,保证了高、低层风向的一致,而CEIRA 需要使用高层及低层两层的风速数据,当高层及低层风向不一致时,将影响长期大气弥散因子的计算结果。
  • 综述文章
  • 曹煊
    科技导报. 2016, 34(15): 94-10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6.1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技术变革和资本力量的双重推动下,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初步达到了可商业化的程度。虚拟现实和3D 电影院都是通过双目视差实现三维成像,但虚拟现实提供了3D 电影院所不具备的移动视差并提供了强烈的沉浸感。现阶段虚拟现实技术仍面临着一系列技术难题,其中眩晕和人眼疲劳尤其明显,是虚拟现实的技术禁地。本文从介绍三维视觉感知开始,分析了虚拟现实造成眩晕和人眼疲劳的根本原因。给出了解决这一技术瓶颈的答案——动态光场,并从光场采集和显示两方面分析了多种光场技术的优缺点。列举了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技术的3 种实现形式,并从人与人交互和通信的角度对比了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 科学共同体推介
  • 顾少刚, 翟兴东, 张天宝, 仇春华
    科技导报. 2016, 34(15): 104-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 on Nuclear Security, COE)(以下简称“COE”),是中、美两国政府在核领域直接投资的最大合作项目,由国防科工局所属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负责建设和运行,其主要功能是承担核安保、核材料管制、核进出口管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培训、分析与测试、先进技术展示与研发等。目前,该中心已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全、设施最先进的核安保交流与培训中心,可以向亚太地区各国提供系统、全面的核安保教育和培训。
  • 科技纵横
  • 施郁
    科技导报. 2016, 34(15): 106-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引力波的发现意外地令民间科学家(简称民科)现象在中国再度成为热门话题。国外也有民科。有趣的是,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简称APS)年会上还有民科的报告[1]。根据APS 网站上的资料,笔者研究了1994 年以来的APS 年会中的民科情况。
  • 科学人物
  • 王丽娜
    科技导报. 2016, 34(15): 108-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15 年12 月22 日,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当天,张丽华身着深色装束,搭配一条宝蓝色丝巾,长发微卷。端庄典雅、身材微胖的她,很容易从获奖者中辨认出来。
  • 职场
  • 刘苏
    科技导报. 2016, 34(15): 110-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但一项科研成果要走出实验室,仅仅有宏观层面的便利条件是不够的,更多需要看其是否具备适应市场的“内在基因”。由于多种原因,不少科研工作者在初期实验方案制定和实验过程中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今后可能会进行工业转化,结果花了很多精力做出的成果并不受投资者和企业的认可。在此,我把自己从实验室研究到力图成果工业转化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大家分享。
  • 书评
  • 王钊
    科技导报. 2016, 34(15): 11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纳博科夫是享誉世界文坛的现代作家,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纳博科夫的著作就陆续被译为中文,直到今天,他的小说和文学批评中译本仍然层出不穷。纳博科夫的文学作品特别讲究细节描写,无论是小说中室内的布景陈设,还是回忆录中内心思想的细腻表述,都可以让人感受到这位文学大师卓越的语言技能和深厚的观察功力。最令读者惊奇的是纳博科夫在文学作品中对蝴蝶的描述,他似乎对蝴蝶特别熟悉,经常可以详致地描写出蝴蝶那转瞬即逝、难以捕获的美丽。
  • 热点排行
  • 祝叶华
    科技导报. 2016, 34(15): 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科技界声音
  • 祝叶华
    科技导报. 2016, 34(15):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科学共同体要闻
  • 李娜
    科技导报. 2016, 34(15): 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图书推介
  • 祝叶华
    科技导报. 2016, 34(15): 112-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