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37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9-06-13
  

  • 全选
    |
    封面图片说明
  • 科技导报. 2019, 37(1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卷首语
  • 段树民, 包爱民
    科技导报. 2019, 37(11):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人的大脑是大自然亿万年进化的巅峰产物。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拥有复杂神秘的大脑。解开大脑之谜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脑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质量最重要的疾病,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 科技评论
  • 张洪涛
    科技导报. 2019, 37(11): 6-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19年1月15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授予了一款在研的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泽布替尼(Zanubrutinib)突破性疗法认证,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至少一次疗法的成年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这也成为首个在FDA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的中国自主研发抗癌新药。介绍了突破性疗法认证的定义,讲述了新型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泽布替尼的特点,阐述了其对中国医药研发企业的意义。
  • 专题: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
  • 明志君, 王雅芯, 陈祉妍
    科技导报. 2019, 37(11): 9-1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心理健康素养主要指有助于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知识、行为和意识,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为了解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素养的现状,2017年,依托全国调查站点对1.3305万名科技工作者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调查;2018年,依托网络对2531名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心理健康素养全面调查。调查发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素养整体状况较好,高于其他职业人群,但是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不均衡;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存在一定的群体差异:女性高于男性,25~44岁年龄组高于其他年龄组,学历越高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也越高,其中硕士和博士最高,高中及中专以下最低。地区差异方面,东部地区最高,东北和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高于其他省会或直辖市、地县级城市。职业差异方面,教学人员最高,专业技术人员次之,卫生技术人员最低。
  • 郭菲, 陈祉妍
    科技导报. 2019, 37(11): 18-2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需求以及相关服务工作的现状,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分别在2009、2014和2017年进行了3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近1/5的科技工作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11.2%在一年内产生过自杀意念,48.1%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总体上,男性的平均抑郁水平高于女性,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焦虑程度更高;科技工作者存在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特别集中在调节情绪、人际交往、教育孩子、职业指导、婚姻家庭、心理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等方面;科技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服务存在顾虑和观念上的误区,主动求助的阻力较大。与此同时,针对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服务资源仍十分有限,大约67.2%的科技工作者感到无法便利地获得心理咨询服务。由此可知,目前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系统、不完善,无法满足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相关需要,建议有针对性的开展和加强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服务建设,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 侯金芹, 陈祉妍
    科技导报. 2019, 37(11): 28-3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考察工作家庭外溢对科技工作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在2009年分别采用了工作家庭相互作用问卷、中国心理健康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对1.4165万名科技工作者进行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工作家庭外溢对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抑郁以及睡眠的影响。结果发现:工作家庭外溢显著预测心理健康指数、抑郁和睡眠问题;虽然男科技工作者自我报告经历的工作家庭冲突更高,但是他们从工作家庭积极外溢中受益更多,女科技工作者受到的工作家庭消极外溢的不良影响更大。因此,工作家庭的积极外溢有益身心健康、消极外溢有害身心健康。男性更多地从工作家庭的积极外溢中受益,而女性深受工作家庭的消极外溢的损害。
  • 王雅芯, 郭菲, 刘亚男, 陈祉妍
    科技导报. 2019, 37(11): 35-4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青年科技工作者作为科研事业的主力军,承受了更多的工作任务和压力,也面临更多的心理健康风险。为了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对中国35岁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分别在2009年和2017年进行两次大规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青年科技工作者中有21%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现,47.9%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11%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最近1年中有过自杀意念,青年科技工作者整体心理健康状态呈现下降趋势;青年科技工作者比其他年龄的群体有更多的抑郁倾向和自杀意念,但焦虑水平无显著差异;女性和低学历青年科技工作者有更多的自杀意念,低学历青年科技工作者还有更多的抑郁情绪;婚姻状况、婚姻满意度、情绪调节方式和工作环境均显著影响该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 王詠, 李旭培, 肖震宇
    科技导报. 2019, 37(11): 45-5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多家IT企业的403位职工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以及对某IT公司的个案研究发现:IT科技工作者在身心健康方面呈现高压力、高焦虑、高幸福感、低抑郁、低倦怠的“三高两低”的特点;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工作负荷及职业生涯发展这两方面;在影响身心健康的人口学因素方面,年龄和婚恋状况对身心健康有较大影响,36~40岁的员工处于高压力、低身心健康水平、低幸福感的状态;已婚或有稳定交往对象的员工压力、身心健康水平、幸福感水平优于离异或无稳定交往对象的员工;在个人性格特点方面,高进取心、高进攻心的A型人格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乐观、坚韧、自我效能、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都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在外部因素方面,组织氛围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组织氛围越好、员工压力感越低、身心健康越好、幸福感越高。
  • 朱靖, 陈祉妍
    科技导报. 2019, 37(11): 53-6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医疗卫生工作者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从2017年科技工作者心理状况调查的数据中选取医疗卫生工作者样本1463人,同时抽取其他科技工作者1441人作为对照组。调查结果发现:医疗卫生工作者抑郁风险低于对照组,焦虑和自杀意念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工作倦怠及情感衰竭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医疗卫生工作者心理健康群体差异明显,50岁后抑郁和焦虑水平均降低,正高级职称人群的抑郁和焦虑水平均较低。情绪调控方式上,压制组表现出更多的抑郁和焦虑风险;同时,医疗卫生工作者存在睡眠时间不足、运动次数和运动时长不足、工作时长过长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服务方面,医疗卫生工作者整体优于对照组。建议改善医疗卫生工作者工作时长和工作压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并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 王董瑞, 王雅芯, 陈祉妍
    科技导报. 2019, 37(11): 64-7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的专职工作人员职业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简版、职业满意度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心理资本量表等工具编制问卷,发放并收集到557份有效问卷。研究结果表明:学会专职工作人员的抑郁和焦虑状况较为普遍,18.9%可能存在抑郁倾向,30.8%可能存在轻度焦虑问题,18.9%可能存在中到重度焦虑问题;学会专职工作人员的职业满意度处于中等程度,不同的职位和收入水平之间,职业满意度、工作投入及职业承诺具有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内部与外部因素均对学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情绪调节与工作环境对焦虑和抑郁回归系数显著,认知重评显著降低抑郁和焦虑的水平;工作要求越高,抑郁和焦虑的水平越高,决策自主越高,抑郁和焦虑的水平越低。心理资本与工作环境对职业满意度、工作投入和职业承诺等工作心态回归系数显著,其中人际型心理资本更能正向预测学会专职人员的职业满意度。技能发展对职业满意度、工作投入和职业承诺都存在显著影响:技能发展的机会越多,工作心态越好。过多的工作要求降低职业承诺和满意度。
  • 综述
  • 于剑, 褚君浩
    科技导报. 2019, 37(11): 71-8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材料基因组计划倡导预测式新材料研发理念,推进高通量数据生产和利用技术,关注材料全生命周期价值。因此,材料基因组计划的执行需要在材料科学系统工程的框架下,集成统一计算、实验和理论等研究方法,以数据科学新范式为牵引、协同运用实验观测、理论建模和计算仿真研究范式,最终建立相关材料体系的性能与材料基因(原子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工艺参数与使役条件之间的量化关系和数据库,实现新材料的按需设计和应用。本文在简单探讨科学研究范式、材料基因组计划和材料科学系统工程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以钙钛矿结构氧化物铁电压电材料研究为例,探讨了数据科学范式下的新材料研究实践。结果表明,数据挖掘驱动的新材料设计确实可以降低探索时间和实验任务,加快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进程。
  • 季春燕, 李新国, 刘恺然, 李文波, 李红变
    科技导报. 2019, 37(11): 82-9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纳米纸是由纳米纤维素自组装形成的二维薄膜材料,具有高透明性和极低的表面粗糙度,是一种理想的柔性电子器件基底材料。与合成高分子基底材料相比,纳米纸可以生物降解,为绿色电子器件的制备提供了条件。本文梳理了纳米纸的制备工艺、纳米纸的特点及纳米纸在柔性绿色电子器件,尤其是场效应晶体管、能源器件和发光器件等方面的应用。针对纳米纸在大规模低成本制备、在柔性绿色电子器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纳米纸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 研究论文
  • 董东林, 张若萌, 付晶莹, 林刚
    科技导报. 2019, 37(11): 92-10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能源生产用水这一概念,通过能源生产用水压力指数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了能源生产与用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现状年(2016)下,中国能源的高产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中东部地区,其中内蒙古、山东等5省(区)的主要能源总产量占中国主要能源生产总量的67%,低值区出现在南部及西南部部分省(区);5类主要能源生产用水的空间分布特征有所不同,但与能源资源本身的地区分布基本保持一致;主要能源的生产用水压力指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及北部省(区),空间集聚分析表明能源生产用水压力指数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H-H集聚特征显著。
  • 万健, 夏正洪, 王剑辉, 朱新平
    科技导报. 2019, 37(11): 101-10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中国民航飞行安全,提出一种基于快速数据存取记录器(QAR)超限事件的民航飞行安全风险评价方法。根据风险源事件的风险贡献度大小对中国民航飞行安全隐患进行分类,依据QAR超限事件构建中国民航飞行安全隐患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标准的风险阈值,分别建立了基于离散型超限事件和连续型超限事件的飞行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应用该方法以中国民航2017年航班运行实际QAR数据为例,对2017年飞行安全风险进行计算评价,结果与2017年中国民航航空安全报告的安全风险分析结论基本一致,验证了基于QAR超限事件的民航飞行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