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38卷, 第14期 刊出日期:2020-07-28
  

  • 全选
    |
    封面图片说明
  • 科技导报. 2020, 38(14):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届年会共设立开幕式、闭幕式及“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海洋强国建设”“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科技人才助力创新发展”五大系列活动。
  • 卷首语
  • 唐启升
    科技导报. 2020, 38(14): 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仲夏时节,美丽的岛城即将迎来一场以“改革开放,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合作发展”为主题的全国科技界盛会——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多年来,中国科协年会作为我国科技领域高层次、高水平、高规格、大规模的科技盛会,为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技进步、服务地方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届年会在山东举办,齐聚海内外各领域科技英才,为山东量身定制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海洋强国战略、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科技人才助力创新发展等5大板块多项系列活动,为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速转型蝶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搭建了高端平台。
  • 院士论坛
  • 于金明
    科技导报. 2020, 38(14):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创新是战略之举、强国之路。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前山东省经济只有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力,才能在高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才能加快动能转换、提高全省综合竞争力,才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 杜彦良
    科技导报. 2020, 38(14): 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和命运,在世界科技创新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下,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此次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面对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世界各国人民勇敢前行,风雨同舟。在我国,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采取最全面最严格防控举措,带领全国人民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同时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大国的担当与责任。
  • 吴孔明
    科技导报. 2020, 38(14): 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农业生物安全是指有效防范由各类生物因子和生物技术误用滥用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威胁与伤害,特别是高度危险性人兽共患病、动物疫病、植物病虫害和外来生物的致灾性。2003年暴发的非典型肺炎和2020年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皆源于野生动物,属于人兽共患病。此类疾病是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共同病原体引起的,既可通过同源性链在动物与动物或人与人之间传播,又可通过异源性链在动物与人之间流行。2018年以来,外来入侵生物非洲猪瘟病毒和草地贪夜蛾在我国扩散蔓延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农业生物安全作为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根本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 宋振骐, 郝建, 张学朋
    科技导报. 2020, 38(14):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追求身(体)、心(理)健康“生存条件”(包括美好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的相应工程(包括经济建设工程和国防建设工程)创新发展的历史。
  • 郭孔辉
    科技导报. 2020, 38(14): 1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十年来,一直有关于低速电动汽车是否合法的争论。尽管低速电动汽车已出口许多国家,但至今在中国尚未获得合法的地位。从国家层面来看,振兴广大农村经济和高质量脱贫事业,需要大量的货物与人员的运输量。这种新添加的运输量应该尽量是低碳化的,而且还应该是欠发达地区的百姓买得起的,用得起,而且使用方便的。低速电动汽车是满足这些要求的最佳的选择。
  • 海洋强国
  • 周守为, 李清平
    科技导报. 2020, 38(14): 17-2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海洋能源开发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论述了近年来科技创新为海洋能源勘探开发做出的巨大贡献,提出了中国海洋能源开发未来的主攻方向及建议:加大近海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攻关,为中国油气工业提供更多现实的贡献;加大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打造中国油气产业未来的重要接替区;突破天然气水合物规模化开发关键技术,早日实现商业化开采;打造深海能源开发装备舰队,支撑海洋强国建设;抢占先机,布局并推进大洋矿产的勘探开发;进一步加强极地科研攻关,深度参与极地开发。
  • 刘伟民, 刘蕾, 陈凤云, 麻常雷, 葛云征, 彭景平
    科技导报. 2020, 38(14): 27-3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现阶段中国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展,将中国江厦4.1 MW潮汐能电站、浙江大学650 kW潮流能电站、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500 kW波浪能电站、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15 kW温差能电站在关键技术参数和装置规模上与国外先进的海洋能装置进行了比较。中国在发电关键技术能量转化效率方面总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在装机功率、海试时间及装置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建议在研发关键获能技术的同时,开展海洋能装备共性技术的研发,以提高海洋能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积极开展海洋能绿色技术和海洋能综合利用的研究,促进海洋能关键技术的转化,推进海洋能装备的产业化进程。
  • 孙松, 臧文潇
    科技导报. 2020, 38(14): 40-4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是海洋大国,也是海洋水产品消费大国,海洋渔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人们对海洋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海洋生态系统压力不断增大。如何解决全球渔业资源减少与对水产品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海洋食物持续产出与海洋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建立海洋渔业发展新模式,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海洋牧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已经引起政府、社会、特别是科技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从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了为什么要建海洋牧场、在哪里建和如何建等方面的问题,涉及对海洋牧场内涵的理解、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关系、海洋鱼类的生活习性与海洋牧场构建之间的关系等科学问题。
  • 李道季
    科技导报. 2020, 38(14): 46-5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评述了当前海洋微塑料研究的有关前沿热点问题,指出了海洋微塑料研究在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及人们对海洋微塑料认知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了这些错误认知导致在微塑料毒理学、塑料入海通量、环境风险评估等热点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并介绍了一些新的研究观点和进展。提出了海洋微塑料研究有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及未来研究发展的建议。
  • 创新发展
  • 瞿金平, 吴婷
    科技导报. 2020, 38(14): 54-6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体积拉伸流变支配的偏心转子塑化输运装置的结构原理和技术特点,探讨了该技术在通用材料加工过程自增强和特种材料高效加工上的应用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螺杆塑化输运技术相比,偏心转子体积拉伸流变塑化输运技术在多组分塑料共混增容改性、有机无机杂化功能改性和热塑性塑料纤维增强改性等方面,具有强制增容效果好、混合分散效果优、纤维折损断裂少等显著优势;此外,偏心转子塑化输运装置的体积压缩释放效应强化了极端流变行为材料熔融塑化过程的传质传热效果,大大缩短物料热机械历程,实现极端流变行为材料的高速成型加工。
  • 单忠德, 战丽, 缪云良, 王敏, 刘丰
    科技导报. 2020, 38(14): 63-6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国内外复合材料预制体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复合材料构件的成形制造目前存在用工密集制造效率低、形性精确成形调控难、成形过程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介绍了数字化柔性导向三维织造成形方法和变曲率预制体铺放-缠绕-针刺一体化成形方法,提出了复合材料构件成形技术与装备的未来发展建议,以推动复合材料构件高效率、高性能、高质量的自动化数字化成形制造技术发展,更好地提升基于纤维预制体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水平。
  • 王国栋, 储满生
    科技导报. 2020, 38(14): 68-7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低碳减排是钢铁行业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回顾了国际钢铁工业环境治理、低碳减排技术研发现状,分析了低碳减排的重要发展趋势。高炉-转炉流程应重点发展以氢代焦为代表的低碳高炉炼铁技术,而特钢系统则应以发展富氢气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为主。特别指出,基于碳捕集和利用(CCU)思想,利用冶金废气制造化工产品是高炉-转炉流程最彻底、最合理、最可持续的减排方式,应当汇聚冶金、化工、能源、信息等行业的技术力量,实施碳排放趋零的钢铁-化工-能源一体化网络集成项目,即神威CCU项目(SCENWI CCU),加紧冶金废气的捕集、输送、处理和化工工艺与产品开发。同时,发挥中国优势,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冶金-化工-能源三大系统密切结合、协同管控、稳定运行的智能制造网络系统,解决系统的复杂性、动态性、波动性等关键瓶颈问题,支持钢铁行业碳排放问题的彻底解决,促进钢铁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 孟翔宇, 顾阿伦, 邬新国, 周剑, 刘滨, 毛宗强
    科技导报. 2020, 38(14): 77-9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氢能产业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响下遇到了暂时困难,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回顾2020年中国各地出台的氢能发展政策,分析得出:政策重点主要集中于交通领域,包括氢燃料电池车技术研发、关键设备制造和加氢站建设等,而轨道交通则是未来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重点之一;氢能冶金属于新的氢能产业应用领域,许多冶金企业与氢冶金先进国家进行了示范项目合作,这些示范项目的快速推进将有助于实现中国钢铁行业革命性的绿色化转型;绿氢煤化工、绿氢贸易、民用液氢等也将是氢能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建议中国明确国家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氢能技术创新领域,以打造高质量氢能产业为抓手,助推中国能源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并在氢能全球化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 丁涛, 郑绵平, 彭苏萍, 伍倩, 韩鸿业
    科技导报. 2020, 38(14): 94-10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据2019年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全球已查明锂资源量6200万t,其中59%锂资源分布在盐湖中,而绝大部分盐湖为高镁锂比盐湖,高镁锂比盐湖中锂的提取工艺更难,吸附剂可以一步直接提锂,研发循环性能高、稳定性强、制备高效的高镁锂比盐湖锂盐吸附剂迫在眉睫。根据吸附剂的制备材料和吸附机理不同,将现有吸附剂进行分类,总结了离子筛吸附剂、铝盐吸附剂、天然矿物改性吸附剂发展现状及吸附流程。对比研究发现,天然矿物改性吸附剂具有离子筛吸附剂和铝盐吸附剂提锂的所有优势,制备简单不产生废料,经济、环保、高效,在未来高镁锂比盐湖提锂工艺中应予以重点关注。
  • 陈璟, 孙相军, 戴晓晴, 杨伯
    科技导报. 2020, 38(14): 102-10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已形成一批功能强大、类型多样的“一带一路”交通节点城市,按主要运输方式和服务类型,分为综合交通枢纽、主要港口、国际枢纽机场、中欧班列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节点城市在“六廊六路多国多港”骨干交通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有7个来自中国,中西部地区枢纽机场发展迅速,中欧班列快速发展,内陆节点城市国际联通功能显著增强,依托城市群的组合型交通枢纽体系成为重要形态。未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交通发展应创新思路,促进新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促进节点城市与所在区域交通深度融合,促进交通运输企业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重点是强化国际交通枢纽功能,优化综合交通集疏运系统,依托区域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参与全球交通网络建设,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支撑形成安全可靠高效的全球交通运输网络。
  • 董战峰, 璩爱玉, 冀云卿
    科技导报. 2020, 38(14): 109-11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位于黄河下游河南省、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进展,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水资源衰减与用水刚性增长矛盾突出、生态功能持续退化、部分地区环境污染严重、滩区治理压力大等问题,提出了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与重点任务,建立健全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与发展长效机制,包括加大对黄河下游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严格生态环境监管与执法、打通信息共享平台和健全地方立法与标准。
  • 李仁旺, 肖人彬
    科技导报. 2020, 38(14): 116-12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引发了人们对制造模式的新思考,结合《中国制造2025》中制造业服务化重要内容,提出一种数字孪生驱动的大数据制造服务新模式。从智能制造与数字孪生、制造服务模式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个数字孪生驱动的大数据制造模式开放式体系架构及其运作逻辑;从数字孪生驱动的2个世界及其描述、数字孪生与大数据的结合、大数据制造服务模式中模型建立与优化3个方面对大数据制造服务模式使能技术进行了研究。该制造服务模式对促进中国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新国际竞争环境下综合竞争力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 刘俊艳
    科技导报. 2020, 38(14): 126-13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传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求更加紧迫。以外贸型代工(OEM)青岛家居纺织业为例,研究了该行业乃至产业链上企业在数字化建设中的障碍,提出先进管理技术的缺失是制约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成功的核心障碍;并从补管理技术短板、育先进管理技术人财、促基础性学科服务社会等方面,提出了针对传统外贸型中小企业尤其是OEM家居纺织业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科技赋能
  • 张成岗, 李佩
    科技导报. 2020, 38(14): 134-14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科技支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是新时期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基本要求。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体现为行动导向的3个层面、5重维度, 3个层面包括理念层面、准备层面和行动层面; 5重维度分别为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方式智能化、基层社会自治、制度化渠道与非制度化渠道互补融合。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在于: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的一线人力资源需求供应不足;科技支撑的资金需求大、资金来源单一;社会系统的发展滞后于科技的发展;科技支撑社会治理实践的因地制宜和地方经验不够。为应对上述挑战并抓住科技支撑的机遇,提出面向未来的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建议:对科技嵌入社会治理形成科学的认知;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搭建形成实践闭环;坚持负责任的创新,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构;兼顾基层下沉与领域细化。
  • 梁正, 李瑞
    科技导报. 2020, 38(14): 142-14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突破为主导,融合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将会带来制造范式、组织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概述了数字时代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征,分析了数字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相融合带来的全球竞争新格局,探索中国“平台型”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的实现路径。
  • 金音子, 姜雯, 郑志杰
    科技导报. 2020, 38(14): 148-15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公共卫生是关系到国家或地区人口健康的公共事业,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即人类生活方式、生产行为等影响人群健康的卫生与健康问题,都属于公共卫生的范畴。为确保公共卫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研究健康的各类决定因素,基于这些关系,通过政府和社会有组织的行动,建立机制,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是促进公共卫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是贯穿公共卫生治理始终的理念。本文分析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与公共卫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回顾“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发展,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结合国际经验和做法,提出促进公共卫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
  • 科学共同体
  • 纪洪波
    科技导报. 2020, 38(14): 155-16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0.1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创新谋竞争求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员,科协组织迫切需要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实现新时代科协事业高质量发展。论述了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理论依据,以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为例,介绍了创新生态系统建构的实践探索,提出在迭代整合中不断完善创新生态系统重构,为企业、产业、区域乃至国家等层面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