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在线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 最新录用
· 当期浏览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按学科浏览
· 按栏目浏览
· 组合浏览
· 特刊、专题
· 高被引文章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
· 订阅目录
· 推荐给朋友
友情链接
·
·
·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
   科技导报
2020年 38卷 16期
刊出日期:2020-08-28

卷首语
封面图片说明
研究论文
综述
智库观点
科技人文
专题:“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
科界动态
选择 | 合并摘要
封面图片说明

封面图片说明:聚焦防灾减灾,共建“一带一路” Hot!

科技导报. 2020, 38 (16): 0-0.
全文: HTMLnew PDF  (3395 KB)  ( 199 )
摘要 ( 257 )
“一带一路”沿线自然环境差异大,灾害类型多样、活动频繁、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沿线国家大多经济欠发达、防灾抗灾能力弱,频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民生安全,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卷首语

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研究,服务丝路安全绿色发展

崔鹏
科技导报. 2020, 38 (16): 1-1.
全文: HTMLnew PDF  (442 KB)  ( 330 )
摘要 ( 361 )
“丝绸之路”源自中国古代东西方文化贸易科技交流,为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一带一路”倡议赋予了今天的丝绸之路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新格局的深刻内涵。
智库观点

世界一流学会的发展特点及建设途径

吕科伟, 王国强, 韩晋芳
科技导报. 2020, 38 (16): 6-14.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0.16.001
全文: HTMLnew PDF  (593 KB)  ( 172 )
摘要 ( 689 )
选取典型的世界一流学会,分析了其在学术交流、社会治理、科学普及、国际合作、会员服务、运行机制、发展环境等方面呈现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总体来看,与世界一流学会相比较,中国学会在多个层面有较大差距。当前,中国学会在建设一流学会上有一定的体制、人才优势,也适逢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建议科协组织持续优化学会发展环境;对标世界一流学会,提升学术发展引领力;广泛开展国际交往,联络全球范围内高层次科技工作者;提升学会自主运营能力,促进学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

民用无人机运行管理立法分析与建议

刘菲, 吕人力
科技导报. 2020, 38 (16): 15-28.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0.16.002
全文: HTMLnew PDF  (2620 KB)  ( 501 )
摘要 ( 620 )
民用无人机的广泛应用给国家公共安全、飞行安全监管带来了严峻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制定民用无人机运行管理法律法规。如何使民用无人机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及社会认知相适应,成为各个国家面临的难题。研究了主要国际组织与国家的民用无人机运行管理框架,分析了各国法律法规的相似性和异质性,探讨了影响法律法规制定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民用无人机运行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建议。
专题:“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的战略思考

葛永刚, 崔鹏, 陈晓清
科技导报. 2020, 38 (16): 29-34.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0.16.003
全文: HTMLnew PDF  (489 KB)  ( 390 )
摘要 ( 373 )
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信息共享与减灾合作机制、防灾减灾能力与基础、灾害机理与防灾减灾技术研发、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对策建议:构建包容、共享、高效、科学的“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机制;推进“一带一路”防灾减灾行动计划,提高沿线国家防灾减灾能力;构建“一带一路”重大工程灾害风险防控机制与模式,巩固“一带一路”建设成效;建设“一带一路”防灾减灾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沿线国家减灾科技能力;设立“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人才计划,持续提供“一带一路”智力支撑。

“一带一路”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协同管理模式

崔鹏, 吴圣楠, 雷雨, 张正涛, 邹强
科技导报. 2020, 38 (16): 35-44.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0.16.004
全文: HTMLnew PDF  (961 KB)  ( 143 )
摘要 ( 342 )
联合国《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明确指出,减轻灾害风险是全世界的当务之急,但是在区域和地方尺度上落实国际层面的努力与共识,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需要针对区域灾害与社会经济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灾害风险管理模式。综合考虑“一带一路”区域的自然灾害特征性、孕灾承灾环境多样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性等现状,提出了“一带一路”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协同管理模式。它是一种多层次、多元主体协同、覆盖灾害风险管理全周期,以域内国家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高层制定框架协议引导,吸引多元主体参与的灾害风险协同管理的模式。协同的内涵体现在:管理主体的协同、上下管理层级的协同、利益相关方的协同、灾害风险管理各环节的协同等方面,即纵向协同、横向协同和链式协同,达成最大共识,汇聚各方资源,提高“一带一路”区域抵抗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助力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地区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防治对策

杨冬冬, 邱海军, 胡胜, 邹强, 朱亚茹
科技导报. 2020, 38 (16): 45-52.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0.16.005
全文: HTMLnew PDF  (3264 KB)  ( 269 )
摘要 ( 292 )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剧烈,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域,各类地质灾害严重制约沿线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根据1922—2015年“一带一路”区域地质灾害数据,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地区地质灾害呈现出不规律的波动上升趋势,地质灾害发生规模与影响程度呈上升趋势。(2)印度是地质灾害发生频次最高的国家;东南亚地区的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南亚地区的尼泊尔、巴基斯坦,东亚地区的中国、日本等国家地质灾害发生频次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3)“一带一路”区域在1922—2015年的年均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为82.3次/年,受伤人数75人/年,死亡人数292人/年。(4)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和缅甸)经济走廊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在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时,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区域进行合理的危险性评价,这有助于对有限的救灾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鼓励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在野外调查中的使用,更加快捷、高效地获取详细的一手灾害调查数据;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抗灾能力亟需提升,以此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一带一路”空间减灾研究与发展

于博, 陈方, 杨阿强
科技导报. 2020, 38 (16): 53-57.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0.16.006
全文: HTMLnew PDF  (444 KB)  ( 247 )
摘要 ( 285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比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频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从对地观测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减灾工作切入,梳理了全球空间技术进展,概述了“一带一路”空间减灾研究进展,并以滑坡为例,阐述了新技术支持下的空间减灾科技服务。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防灾减灾工作不仅有助于加强丝路科技创新合作,还有助于加强国家外交战略互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带一路”地区地震区划和防震减灾对策研究

李昌珑, 蒋长胜
科技导报. 2020, 38 (16): 58-67.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0.16.007
全文: HTMLnew PDF  (6831 KB)  ( 348 )
摘要 ( 382 )
“一带一路”地区面积辽阔,活动构造分布广泛,大地震频繁发生。介绍了“一带一路”地区的潜在震源区划分模型、地震活动性模型、地震动衰减关系模型和场地调整方法,在“一带一路”地区开展了概率地震危险性计算,给出了全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峰值加速度(PGA)分布的地震区划图,并提出不同地震危险性地区防震减灾对策建议。研究表明,东亚和东南亚西部、太平洋西岸、中亚南部、西亚东部、欧洲南部和非洲东部是“一带一路”地区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地区,在50年超越概率10%的PGA>0.4的地区,一般民用建筑应采取地震烈度九度设防。

“一带一路”区域极端高温事件与人口暴露度特征

吕嫣冉, 姜彤, 陶辉, 翟建青, 王艳君
科技导报. 2020, 38 (16): 68-79.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0.16.008
全文: HTMLnew PDF  (6896 KB)  ( 217 )
摘要 ( 464 )
基于1979—2018年“一带一路”区域再分析数据集(ERA-Interim)夏季逐日最高气温和格网化的人口数据,选取日最高气温序列的95%分位数作为极端高温阈值,采用改进的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AD)方法,辨识极端高温事件特征,并定量评估极端高温事件的人口暴露度。结果表明,1979—2018年“一带一路”区域夏季极端高温事件频次、强度和持续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年均值分别为11次、32.3℃和5.8 d,显著增加区域分布在中国东部、俄罗斯西部、中东欧地区;夏季极端高温事件多发于研究区偏北地区的哈萨克斯坦、中国新疆、俄罗斯中部等,但事件的强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埃及、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印度等地,事件持续时间高值区集中分布在印度地区;1979—2018年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的年累计影响面积和人口暴露度均呈现上升趋势,近10年达到峰值。人口暴露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印度大陆和黑海周边国家,且高暴露度范围不断扩大;人口暴露度变化的影响因素中,气候、人口、气候和人口综合因素的贡献率相当,但近10年气候因素的贡献率明显增加。建议加强高温等极端事件的监测、预警预报与区域合作研究,建立区域合作共同体,并培养和加强公众科学防灾减灾意识。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洪水灾害防治合作回顾及建议

吴圣楠, 雷雨, 张汶海, 程东升
科技导报. 2020, 38 (16): 80-87.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0.16.009
全文: HTMLnew PDF  (1371 KB)  ( 313 )
摘要 ( 364 )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作为共商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是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但也是洪水灾害高风险区,洪水灾害常给域内多个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口伤亡。由于区域内各国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差异较大、各国防洪减灾意识与经验参差不齐等因素,亟需完善区域洪水灾害防治合作机制,协调上中下游国家共同治理洪水灾害。回顾了澜湄流域洪水灾害防治合作进展——湄公河下游4国合作起步阶段、湄公河下游4国合作初步发展、中国积极参与转向引领的全流域合作阶段;针对域内国家在联合防洪合作工作中的差异,提出对策建议和展望,旨在完善覆盖全流域、协调域内国家多层级不同利益诉求的合作机制,有效应对洪水灾害风险,助力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

跨境重大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机制及建议

宋周莺, 虞洋, 刘慧, 刘卫东
科技导报. 2020, 38 (16): 88-95.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0.16.010
全文: HTMLnew PDF  (1641 KB)  ( 245 )
摘要 ( 336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民生安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威胁之一。基于防灾减灾的文献回顾和现有防灾减灾机制的梳理,解析了“一带一路”沿线跨境重大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机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发现:(1)跨境防灾减灾研究逐渐得到学术界重视,国际研究相对成熟,更注重地理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的作用,强调建立评估体系对跨区域灾害进行评判,以完善防灾减灾预警机制;国内研究总体处于起步状态,主要集中在对跨境防灾减灾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关对策及跨境防灾减灾合作机制研究。(2)现行的跨境重大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机制主要集中在联合国主导的国际减灾合作机制、防灾减灾的高层互动与外交对话机制、国家间防灾减灾制度框架与管理体系对接、防灾减灾技术与预警的共享机制等4个方面。(3)中国与沿线国家仍需从加强政治互信,建设综合防灾减灾平台,建立合作协商机制,防灾科技走出去等方面加强合作。

知识服务驱动“一带一路”防灾减灾

王卷乐, 张敏, 袁月蕾, 王玉洁, 卜坤, 杨飞, 梁茜亚, 韩雪华
科技导报. 2020, 38 (16): 96-104.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0.16.011
全文: HTMLnew PDF  (3024 KB)  ( 307 )
摘要 ( 288 )
“一带一路”沿线是地震、干旱、洪水等灾害的高发区域,防灾减灾需求强烈,但关于该区域的防灾减灾数据和信息服务能力相对滞后。面向防灾减灾知识服务需求,阐述了知识服务的起源和知识服务系统的主要特征,构建了以全球灾害元数据库、防灾减灾知识网络和知识服务系统门户为核心的防灾减灾知识服务框架,建立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并分析了灾害元数据标准、灾害数据产品、灾害知识应用、灾害案例共享等基础应用。重点介绍了目前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典型应用,包括孕灾环境基础数据知识服务应用、耕地干旱水平时空展示专题知识应用、蒙古国孕灾环境土地覆盖全要素数据服务知识应用、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历史灾害知识应用和中蒙俄经济走廊草地产草量知识应用。从基于知识组织的灾害数据管理、基于数据共享的灾害资源导航、数据驱动的灾害信息产品、人工智能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面向应急的快速灾害制图和社交媒体灾害数据挖掘6个方面进行了知识应用展望。
综述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安全管理与策略

周志超, 王驹, 陈亮, 赵敬波, 张明
科技导报. 2020, 38 (16): 105-114.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0.16.012
全文: HTMLnew PDF  (1626 KB)  ( 450 )
摘要 ( 313 )
高放废物在数千年的人类生存环境中仍然存在危害性,目前基于非能动安全所提出的地质处置方案是高放废物安全管理的首选策略,其安全评价的时间尺度高达万年,处置库场址的申请和建造的审批重点在于长期安全性的论证。因此,地质处置的安全评价系统需要简化,以便于计算和预测,从而提高安全评价结果的置信度。介绍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研究进展、地质处置的非能动安全及核技术的安全管理启示。鉴于地质处置安全的不确定性,引入了安全监管的概念。

空间科学探索相关国际法原则和热点分析

韩淋, 杨帆, 范唯唯, 王海名
科技导报. 2020, 38 (16): 115-123.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0.16.013
全文: HTMLnew PDF  (965 KB)  ( 296 )
摘要 ( 336 )
国际空间法作为一个年轻的国际法新分支,是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活动依据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近年来,国际空间探索活动掀起新高潮,但国际空间法律制度发展相对滞后,二者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梳理了国际空间法体系及与空间科学探索相关的主要法律原则,围绕空间碎片减缓、外空资源开发和利用、行星保护、频率和轨道资源分配、空间核动力源以及微小卫星等当前空间科学探索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热点争议法律议题,分析了相关的主要国际法律原则、美欧等国家/地区的法律规定和实施案例等。
研究论文

ADHD系统式执行技能训练中的父亲参与现况及影响因素

高慧敏, 李非, 高兵铃, 郑可桂, 杜雪松, 曹庆久, 钱英
科技导报. 2020, 38 (16): 124-133.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0.16.014
全文: HTMLnew PDF  (1094 KB)  ( 170 )
摘要 ( 274 )
为探讨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系统式执行技能训练中父亲参与的现况和影响因素,选取参与ADHD系统式执行技能训练的9个家庭,通过半定式访谈评估父亲参与的现况和影响因素,结合治疗前后ADHD评定量表以及父母养育量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父亲参与态度包含动机和期待2个维度,动机维度包括内部动机(需要学习育儿方法)和外部动机(症状影响学业,父母教育观念分歧,不良亲子关系),期待维度包括希望缓解ADHD症状、改善儿童情绪;父亲参与行动包括既往求助(包括学习相关知识、陪同就诊咨询),和当前参与治疗(参与度中位数90.7%)。父亲参与的影响因素包括启动因素和维持因素,其中启动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父亲的精神状况、对疾病的认知、责任感),家庭因素(母亲的要求),社会因素(机构专业性、专业人员的建议、学校及他人的建议),维持因素包括治疗效果和治疗形式。

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朱思文, 张凡
科技导报. 2020, 38 (16): 134-139.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0.16.015
全文: HTMLnew PDF  (563 KB)  ( 268 )
摘要 ( 360 )
构建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竞争力体系是引导集群发展和评价集群优劣的基础,在GEM(groundings-enterprises-markets)模型基础上,坚持系统观、动态观、全球观,采用全球基础资源能力、全球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力、网络协同力、产业规模、政策支持力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重构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GMISSP),并以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竞争力评价。评价结论显示,该制造业集群竞争力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国际竞争优势。

特斯拉汽车产业规划布局对中国电能耗和碳排放的影响评估

江东, 王娣, 林刚, 付晶莹, 陈帅
科技导报. 2020, 38 (16): 140-145.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0.16.016
全文: HTMLnew PDF  (2200 KB)  ( 413 )
摘要 ( 335 )
随着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其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由此对中国电力系统造成的压力以及碳排放等问题需要格外关注。以近来发展迅速的特斯拉汽车为例,针对特斯拉充电设备在全国的快速扩张,通过统计调查、资源环境等多源数据,运用空间信息技术对充电站的空间分布以及对中国电力和碳排放的影响做出评估。分析表明,预计到2025年全国特斯拉电动汽车总耗电量将达到165.54亿kW·h;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纯电动汽车所带来的减排效果足以弥补其增加的供电碳排放量。
科技人文

从形式审查的角度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撰写

王丽伟
科技导报. 2020, 38 (16): 146-151.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0.16.017
全文: HTMLnew PDF  (507 KB)  ( 646 )
摘要 ( 566 )
围绕申请书的撰写,提出要注重学术积累、高度凝练选题、全面熟悉申报要求、关注填报细节等的申报前期准备工作;描述了项目名称、申请代码和关键词、中英文摘要、主要参与者、资金预算表等基本信息填写的注意事项;关于申请书的正文部分,强调要按照基金委提供的提纲撰写,介绍了大多数科研人员认可并推荐的撰写方法,同时结合基金申报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总结了撰写时需要注意的细节事项;强调基金申请是项目申请人提高自身科学研究水平的过程历练,应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评审,不断完善申请书。
科界动态

“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

科技导报. 2020, 38 (16): 152-152.
全文: HTMLnew PDF  (1762 KB)  ( 261 )
摘要 ( 193 )
“一带一路”是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推动着东西方政治、经济、贸易、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对话与交融。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受到灾害威胁,面临着一系列发展上的共性问题和重大挑战。因此,为推动《2015—2030年仙台减灾框架》(以下简称《仙台减灾框架》)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地,亟需沿线各国科研机构及科学家真诚合作、攻坚克难、协同创新,围绕防灾减灾事业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和挑战,构建科技合作长效机制,打造运转高效、信息共享的国际协作创新平台,推动合作研究与创新,促进信息共享与合作共赢,为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坚实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为了发挥科技对丝绸之路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重要作用,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国家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的领导或代表,以及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中外科学家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汇聚国际智慧,提出以下宣言。
版权所有 © 《科技导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2846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科技导报社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38113,传真:010-62138113 电子信箱:kjdbbjb@cas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