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39卷, 第23期 刊出日期:2021-12-13
  

  • 全选
    |
    封面图片说明
  • 科技导报. 2021, 39(2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硬措施。
  • 卷首语
  • 张玉卓
    科技导报. 2021, 39(23):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必由之路。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奋力当好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持续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支撑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提升农民科学素质,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 科学共同体要闻
  • 科技导报. 2021, 39(23):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1月24日,中国科协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科学家座谈会,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主持会议。
  • 科技导报. 2021, 39(23):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1月22日,中国科技文化场馆联合体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该联合体是由中国科协倡导并组织成立,由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上海科技馆、敦煌研究院、北京自然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中国物理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中国科协—北京大学(联合)科学文化研究院、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筹备委员会等16家单位共同发起并自愿结成非独立法人的非营利组织。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出席会议并宣布联合体成立,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代表16家发起单位致辞。
  • 科技导报. 2021, 39(23):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1月26日,以“汇智聚力谱新篇,落实《纲要》开新局”为主题的“科普中国智库论坛暨第28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以下简称“论坛”)在线上举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在开幕式上致辞。
  • 科技导报. 2021, 39(23):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1月23日,中国科协召开规模储能技术高层次专家研讨会。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顾国彪,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员杨裕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教授何雅玲等12位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院士专家参加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昭平主持。
  • 人物访谈
  • 祝叶华
    科技导报. 2021, 39(23): 9-1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三农”(即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对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站在科技兴农的战略高度,开展的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创新实践,《科技导报》采访了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陈晓阳教授。
  • 祝叶华
    科技导报. 2021, 39(23): 13-1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和现代农业综合体概念的提出,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为了解宏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和特色小镇建设如何服务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科技导报》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植物病毒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陈剑平。
  • 科技工作者建议
  • 赵桂慎
    科技导报. 2021, 39(23): 17-2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中国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是关系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和全局性任务。没有乡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中国的乡村现代化既遵循国际上乡村现代化的一般发展规律,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其内在发展逻辑性,系统观念、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内生源动力、国际经验与教训以及协同机制等均值得深入研究。按照乡村居民、乡村产业、乡村景观、乡村生活、乡村文化、乡村组织、乡村生态和城乡关系等8个重点领域,探讨了乡村振兴的目标设想和实现策略。
  • 王晓君, 孙立新, 毛世平
    科技导报. 2021, 39(23): 23-2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农业科技创新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不够,存在有效供给不足、推广方式与新型经营主体不相适宜、科技服务组织不健全、科技人才匮乏、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方面问题。建议从创新、推广、服务、人才、政策5个子体系,建立需求导向型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严瑾, 陈巍, 丁艳锋
    科技导报. 2021, 39(23): 29-3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党中央对当前“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都具有基础性作用。发挥科技力量促进产业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针对当前中国农村产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劲、专业人才供给仍显不足的现实困境,需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动力引擎作用,以科技支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激活产业发展动能,以科技人才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从而促进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振兴,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 王应宽, 蒲应燕
    科技导报. 2021, 39(23): 36-4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进入新时代,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后,就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也是中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基于“人才是第一资源”论述了乡村振兴关键在乡村人才振兴。人才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前提、关键与支撑。分析了乡村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匮乏等现状、问题和乡村振兴人才供需矛盾。基于乡村人才振兴必要性、乡村人才现状和供需矛盾,提出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8项对策措施。提出乡村人才振兴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要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立足长远、久久为功、开门纳谏、西学东渐、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努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和人才兴农,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 综述
  • 种康, 景海春
    科技导报. 2021, 39(23): 48-5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重大战略,为加快农村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指导方针。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植物科学与农业发展的联系十分密切。植物科学应加强在资源收集、基因功能、代谢调控及农艺性状改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重视知识创新和理论突破,加快生物技术成果在农业生产中转化和推广,为农业发展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实现。
  • 朱永官, 李宝值, 吝涛
    科技导报. 2021, 39(23): 54-5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土壤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粮食和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阐述了培育健康土壤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健康土壤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营养健康安全、生态系统健康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从大健康(One Health)产业发展的视角,讨论了如何从基于健康土壤的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来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 汪波, 文静, 张凤华, 李立军, 来永才, 任长忠, 鲁剑巍, 沈金雄, 郭亮, 周广生, 傅廷栋
    科技导报. 2021, 39(23): 59-6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有1.0×108 ha盐碱地资源,其中0.33×108 ha有开发利用潜力。修复、利用盐碱地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经过10多年的研究,华中农业大学选育出耐盐碱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2”等品种,在中国滨海盐碱地和内陆盐碱地均能生长良好,可收获青鲜油菜4.5×104~7.5×104 kg/ha,也可翻耕作绿肥。耐盐碱油菜具有“利用”与“改良”盐碱地相结合的特色,是改良利用盐碱地最有优势的大田作物。利用耐盐碱油菜、农牧结合等综合措施,是修复、利用盐碱地经济有效、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 李川, 漆雁斌, 邓鑫
    科技导报. 2021, 39(23): 65-7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是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释放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通过梳理国家层面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以制度改革为核心、以经济开发为核心、以贫困区域为核心、以精准为核心的贫困帮扶以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融合5个发展演变历程,在深入探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一致性和继起性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构建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立足凉山彝族自治州实际情况和已有文献研究的区域划分标准,将其划分为河坝聚落区、山坡聚落区、二半山聚落区、高半山聚落区4个区域,根据区域特性提出乡村振兴差异化推进路径。从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夯实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分区分类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完善乡村振兴与其他发展战略的衔接路径4个方面探讨了配套机制的构建。
  • 尹怡诚, 王亚琴, 任嘉, 成升魁
    科技导报. 2021, 39(23): 73-7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脱贫攻坚阶段,十八洞村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之路。在后脱贫时代,如何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任务。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十八洞村,应继续扛起精准扶贫首倡地的历史责任,打造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先行示范区。基于多年实地调研与思考,从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土地整治、乡村治理、片区联动等方面提出了十八洞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路径,以期助力精准脱贫首倡之地在乡村振兴路上,走在前、作示范,展现首倡之为,发出首倡之声。
  • 胡丽平, 胡小康, 熊炀, 卢毅, 吴照祥, 黄晓园, 成海
    科技导报. 2021, 39(23): 80-8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与发展平台,二者相辅相成。结合案例探索了乡村旅游新的发展路径,如地方政府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发乡村旅游商品、建设科技小镇,探究科技助力乡村旅游商品开发路径;以云南冰岛村“冰岛茶叶”品牌建设,探究乡村旅游农产品品牌建设路径;分析西藏拉萨市达东村“景区带村”模式经验,探究提升乡村居民获得感路径等。剖析了乡村旅游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科技助力乡村旅游商品开发、加强乡村旅游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居民获得感的对策与措施。
  • 何品晶
    科技导报. 2021, 39(23): 88-9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厨余垃圾已成为法定分类处理的垃圾组分。农村厨余垃圾产生点分散,适合就近处理和产物就地利用,实现有机质还田和植物养分循环。因此,农村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区别于城市。中国通过实践已形成了一系列特征性的农村厨余垃圾处理技术。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结合技术原理,分析了这些处理技术存在的原料预处理、转化条件和产物利用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改进建议。
  • 庄家煜, 迟亮, 曾梦杰, 李干琼
    科技导报. 2021, 39(23): 94-10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移动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应用可以提升信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对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移动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进程和现状着手,分析了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农村普及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探讨了移动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趋势。
  • 研究论文
  • 刘姣姣, 朱明, 杨照, 张钢仁
    科技导报. 2021, 39(23): 101-11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2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信贷约束不仅会通过经济生活影响农户的主观贫困,也可能会通过影响农户的心理状态而影响农户的主观贫困感受。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2013)的农户样本,分析了信贷约束对农户主观贫困的影响。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偏误,使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控制了农户是否受到信贷约束的非随机性。同时,为了结果的稳健性,根据农户的收入和家庭规模,将总样本划分成不同的子样本,再次验证信贷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未受到信贷约束的农户,受到信贷约束的农户感受到主观贫困的概率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正规信贷约束的经济效应较为显著,对农户最低收入型(MIQ)和收入评估型(IEQ)主观贫困均有显著影响。而非正规信贷约束的心理效应更为显著,对农户主观幸福感(SWB)具有显著影响。其次,农户受到的信贷约束类型主要是需求型信贷约束,但供给型信贷约束对农户的主观贫困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加强农村金融的普惠性,仍然是提高农民福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