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及获奖
作者服务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订阅指南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9年, 第3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2-13
封面图片说明
卷首语
专稿
科学评论
智库建议
专题:集成电路
综述
全选
|
封面图片说明
Select
封面图片说明:2018年度科协十大事件
科技导报. 2019, 37(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月26日,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新时代科协工作“1-9-6-1”战略布局,即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一条主线,以三轮驱动、三化协同、三维聚力推动组织重构、流程再造和格局重塑,着力推进6项工程,为科技工作者办一批实事。新时代科协工作目标任务更加明确。
卷首语
Select
创新镌刻青史,探索孕育未来
王阳元
科技导报. 2019, 37(3):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958年,Kilby在分析元器件小型化的研制过程中,认识到继续沿着原有小型化路线走下去没有出路,只有将主动元件和被动元件集成在一块半导体上,形成互连,才是性能/成本高的小型化道路。Kilby的创新思维与实践直接导致了集成电路的发明。
专稿
Select
2018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和工程进展
陈广仁, 刘志远, 田恬, 祝叶华
科技导报. 2019, 37(3): 6-2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着分门别类、本刊推荐、专家遴选、宁缺毋滥、叙述事实的原则,从国内外重要科技期刊和科技新闻媒体所报道的中国科技成果中,按科学、技术、工程3个类别,由《科技导报》编辑部遴选、推荐候选条目,经《科技导报》编委、审稿人等专家通信评选,推选出2018年度中国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进展30项。1)2018年中国重大科学进展10项: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揭示抑郁发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郁机制;实现用于肿瘤治疗的智能型DNA纳米机器人;发现促进晚期癌症恶化的新型红细胞样细胞亚群;证实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可追溯至212万年前;人工创建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实现对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揭示富锂巨星起源的一个可能机制;制备基于自组装亚微米结构的高效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在铁基拓扑超导体中发现马约拉纳费米子。2)2018年中国重大技术进展10项:“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北斗组网卫星搭载新一代氢原子、铷原子钟,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全球首例人类肺脏再生;“魂芯Ⅱ-A”芯片发布,实际运算性能业界同类最强;首次合成阿波霉素,可应对超级细菌;通过叠层设计使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突破17.3%;中国运载火箭垂直回收制导技术试验成功;创建出新型超分辨成像技术,揭示细胞器互作新现象;基于有序间隙原子复合体设计出高强度高塑性金属材料;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分辨力最高紫外超分辨光刻装备,可加工22 nm芯片。3)2018年中国重大工程进展10项: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国际大科学工程SKA首台正样样机出厂,“地球之眼”配上中国天线;世界首台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通过验收,智能化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诞生;中国超级钻机“地壳一号”以7018 m深度创造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中国自主研发的疏浚重器“天鲲号”交付使用;全球首台AP1000三代核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世界首座大跨度高铁斜拉桥成功合龙,设计时速达350 km/h;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成功实现水上首飞起降;3个E级超算原型机系统完成交付,中国超算实现“三头并进”;“嫦娥四号”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
科学评论
Select
中国生物力学研究展望
姜宗来, 陈维毅, 樊瑜波
科技导报. 2019, 37(3): 27-2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现代生物力学经过近60年的不断发展,如今已成为生物医学工程重要的学科前沿交叉领域。本文回顾了21世纪以来国际生物力学研究领域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生物力学学科正在发展的力学生物学和生物力学建模分析、临床应用两大重点领域;展望了中国生物力学学科应重点关注的生命科学、现代医学、大健康工程和国防等四大领域;提出了促进中国生物力学学科在疾病力学生物学机制研究、生物力学设计与健康工程研究、特殊环境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研究等方面发展的建议。
Select
2018全球自动驾驶:产业生态精彩纷呈
邓志东
科技导报. 2019, 37(3): 30-3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自2016年以来,在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的不断加持下,自动驾驶成为全球战略投资的风口和热点,企业已然成为自动驾驶技术创新与产业进程不断推进的主体。在经历了2年的期望膨胀期后,2018年的全球自动驾驶可谓是兴奋与焦虑同在:自动驾驶生态圈已然初步成形,颠覆未来出行与交通方式的产业前景从未如此清晰;但自动驾驶产业迟迟不能安全落地并大规模商业化,成为众多持续“烧钱“企业的心病。
Select
从月球背面到深邃宇宙——2018年太空探索主要进展评述
郑永春
科技导报. 2019, 37(3): 35-3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18年,人类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着陆点位于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登陆月球背面;之后,中国探月工程将在完成月球采样返回后,朝着建设月球科研站的方向前进。在火星探测方面,重点是回答火星上是否曾经有过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及其持续时间,而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已在研制中,将于下一发射窗口发射升空。在引力波探测方面,中国启动以地面观测为主的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计划以及以空间观测为主的天琴计划和太极计划,有望在这一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多信使探测宇宙、寻找太阳系外的宜居行星是天文和天体物理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领域,正在酝酿新的突破。
智库建议
Select
推进石油公司油气效益开发和精益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曲海旭, 曲德斌, 张爱东
科技导报. 2019, 37(3): 40-4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国家发展与能源安全战略要求,国内主要石油公司开展和研究部署了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工作。从油田年度计划审核入手,阐述了油田生产过程中产能项目效益评价、项目过程管理规范和效益产量分类标准制定的现状;结合制约效益开发和精益生产的问题,从精益生产、优化运行、效益发展及经营战略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专题:集成电路
Select
回顾60年 展望1世纪——纪念集成电路发明60周年
科技导报. 2019, 37(3): 46-4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958年,杰克·基尔比和罗伯特·诺伊斯先后发明了基于不同材料的集成电路。而当今人类文明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得益于越来越小的体积、越来越强大的处理能力、越来越高的可靠性和性价比,集成电路支撑起庞大的军用、民用的产品市场,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其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Select
发展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中国梦”
王阳元
科技导报. 2019, 37(3): 49-5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集成电路和集成微系统已成为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石。简述了集成电路的发明过程,分析了集成电路战略性和市场性的双重特性,总结了集成电路60年发展的规律,指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难得机遇期,处理好人才、资本、技术、市场、机制的相互关系,以相对优势解决“卡脖子”问题,中国集成电路科学技术和产业就有望大踏步前进。
Select
宽禁带与超宽禁带半导体器件新进展
郝跃
科技导报. 2019, 37(3): 58-6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宽禁带、超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已经成为国际半导体器件和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热点,概述了半导体材料的划代,综述了宽禁带、超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和材料最新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Select
半导体存储器技术
刘明
科技导报. 2019, 37(3): 62-6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半导体存储器是市场份额最大的单一集成电路产品,广泛应用于信息、航空/航天、军事/国防、新能源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概述了DRAM和闪存、新型非易失存储器的发展现状及课题组在存储器领域的相关进展。
Select
智能时代的芯片技术演进
宋继强
科技导报. 2019, 37(3): 66-6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集成电路发明至今60年来,半导体产业依循摩尔定律的发展,带动整个信息产业达到了今天的规模。分析了芯片技术的演进,得出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微缩仍然可以继续推进的趋势下,通过有效整合新材料和新封装技术、异构设计和数据处理新功能,摩尔定律的经济效益将继续存在。
Select
可重构芯片的方法学原理
魏少军
科技导报. 2019, 37(3): 69-7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可重构芯片技术(又称软件定义芯片技术)是集成电路领域非常有希望的差异化技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概述了动态可重构芯片的属性分类、潜在特点及其演进过程和方法学原理,总结了动态可重构芯片的若干难点及对应的核心技术,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Select
集成电路器件工艺先导技术研究进展
叶甜春
科技导报. 2019, 37(3): 77-8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经过了最新一轮十年的攻关,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布局。分析了国内外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以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研发布局,概述了22~14 nm节点工艺研发成果、7 nm节点工艺关键技术进展以及5 nm以下节点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技术研发情况。
综述
Select
2018年无人机领域热点评述
段海滨, 申燕凯, 王寅, 罗德林, 牛轶峰
科技导报. 2019, 37(3): 82-9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无人机集群和反无人机技术作为未来无人机发展的重要方向,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科技创新和相关政策的推动为无人机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本文从无人机系统发展新路线、实战化应用、集群自主控制、创新驱动产业等多个角度,总结了2018年无人机领域的科技热点及发展态势。
Select
2018年城市设计研究与实践热点回眸
王一钧, 崔彤
科技导报. 2019, 37(3): 91-10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18年城市设计研究与实践领域的成果与突破性进展主要集中在数字化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策略、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设计实践、城市设计教育、中国特色城市设计问题的发掘与讨论等6个方面。在学术研究方面,基于人机互动的数字化城市设计作为科学的设计方法将引领城市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以城市更新、城市双修、人民城市及城市特色风貌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策略,世界各地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将人的行为活动与城市环境关联在一起;在设计实践方面,以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郑东新区和日本涩谷等城市设计为例,在新理念的主导下,探索多元城市设计的理念与方法;城市设计教育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共识,是提升城市设计实践者与管理者水平的重要途径;针对中国特色城市设计问题的发掘与探讨,是国际先进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必要前提。
Select
超级电容池及其2018年基础研究回眸
陈政
科技导报. 2019, 37(3): 102-10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介绍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超级电容池”并回顾其2018年的基础研究进展。作为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内在结合型电化学储能器件,超级电容池较好地结合了前者高储能密度和后者可快速充放电、长循环寿命的特性,可以在移动和固定储能应用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