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39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21-07-13
  

  • 全选
    |
    封面图片说明
  • 科技导报. 2021, 39(1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废存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的三大方向:能源化利用(主要针对煤炭、煤层气、新能源),资源化利川(主要针对矿井水),功能化利用(主要针对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如在煤炭气化利用上,应根据矿井开采条件和废弃煤层的地质条件选择气化炉结构形式和地下气化工艺;废弃矿井可建设煤矿地下水库、地下水污水处理中心、抽水蓄能电站等。此外,还可进行生态修复、地标复垦后建设光伏园区、发展第三产业等。
  • 卷首语
  • 袁亮
    科技导报. 2021, 39(13):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能源结构“缺气、少油、相对富煤”的基本特征,决定了煤炭在保障国家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 科学共同体要闻
  • 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
    科技导报. 2021, 39(13): 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7月2日,中国科协召开2021年第二十次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由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怀进鹏主持。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1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深情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历史贡献,科学凝练了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总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殷切期望,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蕴含着强大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和实践力量,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2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会议强调,科协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宣告,深刻认识领会中国共产党铸就的百年辉煌、书写的千秋伟业,深刻认识我们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深刻认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对全党提出的9个方面要求,团结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勇担国家使命、砥砺创新创造。要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党员发出的号召,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做起,锤炼坚强党性,牢记初心使命,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忠诚干净担当,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会议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科协组织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将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学习贯彻总书记在科协“十大”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要坚持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充分发挥科协“一体两翼”组织优势和科技群团的特色优势,打造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最广泛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要坚决履行政治职责,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要求转化为科协组织的实践、举措和机制,营造“众心向党、自立自强”浓厚氛围,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当好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
    会议还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
    科技导报. 2021, 39(13): 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十大重要讲话精神,全面部署深化“科创中国”试点工作,探索构建试点城市网络,系统推进国家公共技术服务与交易平台建设,7月6—7日,“科创中国”2021峰会在浙江省嘉兴市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峰会开幕式作视频致辞。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卢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科创中国”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江小涓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王进展等出席峰会活动。
    万钢指出,一年多来,“科创中国”试点工作在建平台、解难题、助转化、促创业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他强调,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2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创中国”品牌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经济融合,强化政治引领,建设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强化“科创中国”平台作用,支撑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加强开放合作和价值引领,打造全球科技共同体。
    卢山表示,浙江将以本次峰会召开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健全省会合作机制,加快推进“科创中国”样板间建设,为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科创中国”建设贡献浙江力量。江小涓表示,“科创中国”咨询委员会将进一步聚焦“让城市更智慧、更绿色、更开放、更健康”年度工作主题,以数字应用为着力点,推动城市智慧发展;以低碳环保为着力点,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以内联外通为着力点,推动城市开放发展;以大卫生为着力点,推动城市健康发展。进一步切实发挥咨询委员会汇聚跨界人才、研判发展趋势、导入科创资源、促进开放合作的高端智库作用。
    开幕式举行3项国家公共技术服务与交易平台成果项目签约和4项“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合作项目签约,发布成立“科创中国”青年百人会并向首批成员代表颁发聘书,组织举办了“科创中国”投资联合体入驻嘉兴创新基地仪式。
    峰会还包含主旨报告、城市创新论坛等环节,并围绕试点城市网络建设、“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低碳发展战略及引领青年群体创新创业等主题,分别开展了城市创新论坛调研考察、“科创中国”咨询委员会专题调研、青年百人会论坛等活动。
    峰会期间,举办了“科创中国”主题展览,开展了“红船精神”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南湖革命纪念馆红船精神展示厅举行了中国科协党校红船基地揭牌仪式。
  • 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
    科技导报. 2021, 39(13): 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6月19日,第十期中国科技会堂论坛以“碳达峰与碳中和”为主题在北京举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出席论坛并为主讲嘉宾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章。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王进展出席论坛。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作专题报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等参与相关话题互动讨论。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中央企业等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130余人参与活动。
    王金南院士围绕“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及其对策”主题作专题报告,为与会人员阐释近百年来地球经历的气候变化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历程与成效以及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结合实际从研究角度提出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举措。
    在互动环节,专家们围绕如何理解气候变化、如何看待碳达峰碳中和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进行了互动交流。
    中国科技会堂论坛聚焦全球科技发展大势和科技前沿领域,着力搭建顶尖科学家与领导干部的交流平台。论坛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承办。
  • 新华社
    科技导报. 2021, 39(13): 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时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暨月壤入港揭幕仪式于6月26日上午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由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香港特区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紫荆文化集团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主办。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香港中联办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等共同为月壤揭幕。
    林郑月娥在致辞中表示,访问团带来了2020年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的部分月球土壤,首次在香港公开展出,让香港的市民可以一同分享国家航天事业的骄人成就。科学家们访港,走访了香港多所大学和中小学,与学生分享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最新情况,让他们获益良多,为他们埋下了良好的种子。她说,发挥内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优势,加强内地和香港的科技合作,为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出贡献,是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期盼在中央部委和各位科学家的支持和鼓励下,香港为国家的航天科技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成为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叶玉如在致辞时表示,香港科学界一直积极参与国家科研发展,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香港正在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规划,更加积极和深入地参与国家的创新及科技发展,香港科学家要勇挑重担,努力推动香港科技发展上一个新台阶。相信这次展览可以唤起香港市民特别是年轻人对创新科技的关注,增强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从事科研工作。
    百年中国科学家主题展以科学家精神内涵为框架,设立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主题的6部分展区以及相关专区和专题,通过展示科学家使用过的物品、书信等实物,将“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等融入其中,立体呈现百年来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学救国,科技报国、兴国、强国伟大事业的感人故事。
  • 智库观点
  • 池宜兴, 杨克众, 刘兵
    科技导报. 2021, 39(13): 9-1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结合空间科学卫星项目的成本管理特点,根据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以某空间科学卫星项目为例,对卫星项目成本管理过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该卫星成本预算、成本控制等管理过程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措施及项目成本管理改进的框架,探讨了项目负责人制的组织结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项目成本控制体系等具体优化措施。
  • 专题: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
  • 周宏轩, 陶贵鑫, 徐辰, 王昭清, 汪秋菊
    科技导报. 2021, 39(13): 18-2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关闭煤矿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迫切需要国土空间层面的生态恢复规划指导具体的生态恢复工作。综述了关闭煤矿区域生态恢复规划研究的主要特点,包括工作尺度、规划目标以及规划方法类型;总结了前期学者在生态恢复规划方面取得成果;从生态恢复规划方法、学科交叉融合与人才培养、先进技术应用及建立健全生态监测与普查机制等方面展望了关闭煤矿区域生态恢复规划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 郝宪杰, 陈泽宇, 张通, 王振宇, 任波, 武志德, 陈凯, 詹镕城, 黄睿来
    科技导报. 2021, 39(13): 29-3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存在大量关闭/废弃矿井,其中关闭/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是稳定且易开发的资源。在梳理不同类型储物下(油、气、水、核废料、种子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矿井遴选、密封性能、储物空间大小、储物时间等,提出了相应的地下空间储物评价指标和改造技术,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自然地质条件的关闭/废弃矿井地下空间储物环境稳定性保障理论与技术。
  • 张村, 贾胜, 吴山西, 刘金保, 焦越, 张晨曦
    科技导报. 2021, 39(13): 36-4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煤矿采空区建设矿井地下水库对实现矿井采空区地下空间及矿井水资源化、能源化利用,促进矿区环境生态保护意义重大。综合国内外典型案例,论述了基于矿井地下水库的矿井地下空间及水资源的3种利用模式:矿井地下储滤水库、抽水蓄能电站及矿井地热开发利用。与国外传统地下水库以井巷为主要存储空间相比,目前国内构建的地下水库主要以矿井采空区垮落带为存储空间,这使得矿井地下水库的容量大幅度提升,且垮落带内的煤矸石对矿井水还具有过滤作用。在此基础上,凝练了中国煤矿地下水库2个关键科学问题:矿井地下水库库容能力和矿井地下水库稳定性控制。探讨了库容能力和坝体稳定性控制的影响因素和现阶段主要研究手段,提出了在产矿井和资源枯竭型矿井建设地下水库的后续研究方向。
  • 涂庆毅
    科技导报. 2021, 39(13): 47-5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城市燃气输配关键内容,分析了中国废弃煤矿井资源及利用的现状和特点,研究了废弃煤矿井永久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天然气储存空间的限制条件,提出了废弃煤矿井储存天然气的思路。分析表明,密封性是废弃煤矿井储存天然气的限制条件,可根据城市调峰气量的确定,利用废弃煤矿井井下的永久性地下空间,并配合井下空间的改造及地面工程建设,实现废弃煤矿井作为地下储气库,以有效解决城市不同时段的天然气供需不平衡问题。
  • 梁喆, 李梅, 周孟然, 高博, 陈凡
    科技导报. 2021, 39(13): 52-5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光伏消纳能力,构建了一种含废弃矿井抽蓄-蓄电池混合储能的联合发电系统。针对联合发电系统,分别研究了光伏、废弃矿井抽蓄电站及蓄电池的数学模型,引入弃光成本,提出了以联合发电系统总运行成本最低和光伏消纳量最大为目标的优化调度模型,结合功率平衡约束、废弃矿井抽蓄电站运行约束、电池储能运行等约束,利用CPLEX优化工具实现调度模型最优解求取。通过算例,对系统在光伏-废弃矿井抽蓄、光伏-电池储能和光伏-废弃矿井抽蓄-电池储能3种不同调度方式下的光伏消纳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调度策略可以达到系统运行成本最优、降低弃光的效果。
  • 何涛, 王传礼, 高博, 陈凡, 王伟俊, 赵凯平
    科技导报. 2021, 39(13): 59-6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充分利用煤矿废弃矿井遗留的大量资源及地下空间,促进能源枯竭城市更好地转型与发展,引入煤矿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新技术。分析了电站建设的总体改造方案,指出了电站建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战略意义;结合现有的工程机械装备,从掘扩支护、土方作业、辅助机械、智能机器人等4个方面论述了电站基础建设装备群的构成及其应用场景;针对电站的具体施工与运维过程,总结了电站在输水系统的稳定支护与密闭、多巷道间的节流与引流、地下厂房的防渗与加固、厂房周围天然地下水的抽排、人员及大型设备的高效与安全运输等技术难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 张保生, 陈宁, 高博, 陈凡
    科技导报. 2021, 39(13): 66-7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大落差、小空间、水质差”的特点决定了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水泵水轮机需要满足“超高水头、小体积、高耐蚀”的要求。目前适用于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的水泵水轮机的研究还不够全面,以矿井水为工作介质的水泵水轮机腐蚀-磨损-空蚀耦合机理还不够系统,针对新能源消纳的水泵水轮机频繁切换工况过渡过程还不够明确,需要进一步开发水泵水轮机水力实物模型设计优化技术,研发水泵水轮机频繁切换工况过渡过程安全稳定运行技术,研究矿井水条件下水泵水轮机腐蚀-泥沙磨损-空蚀耦合机理及协同控制技术。
  • 汪秋菊, 周佳丽, 布和, 王春才
    科技导报. 2021, 39(13): 73-8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Web of Science收录的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的文献为基础,对相关的499篇文献进行综述,梳理与归纳出废弃矿区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趋势、研究热点和研究方法,并从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内涵、旅游开发潜力的评价、旅游影响、旅游目的地的构建与开发商业模式、旅游者与旅游体验和社区居民管理6个方面阐明国外关于废弃矿区工业遗产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结果表明,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以应用为导向,研究热度不断上升,但研究数量有限,未来研究增长潜力巨大。结合国外的研究经验,中国未来研究重点应放在完善工业遗产旅游理论体系、推进分步骤开发潜力评价框架的构建、加强工业遗产旅游综合影响的研究、加强旅游者消费行为规律的研究、深入开展社区居民管理的研究、推动工业遗产旅游研究方法创新研究等方面。
  • 杨霞, 李方虎, 华小全
    科技导报. 2021, 39(13): 84-9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政策背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经济、政策、社会、创新和环境等5个维度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直接影响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效果;当前在政策压力背景下,环境因素相较于其他因素,对转型效果影响最明显,标准化路径系数β达到0.701;政策因素、经济因素通过创新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因素间接影响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效果。结合淮南市近年产生大量废弃矿山的发展实际,提出相应的转型升级路径和建议。
  • 综述
  • 付鹏强, 姜晓灿, 苗宇航, 王义文, 王昭
    科技导报. 2021, 39(13): 93-10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航空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存在实际位姿与理论位姿偏差的问题,分析了工业机器人绝对定位误差来源,解析其对飞机零部件连接性能产生的影响,在工业机器人绝对定位误差补偿原理和主要步骤分析基础上,阐述运动学建模、位姿测量、运动学参数误差辨识以及误差补偿等关键步骤对工业机器人绝对定位误差补偿的作用及重要性,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在该步骤中涉及的主流算法和技术,归纳总结各步骤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探讨了工业机器人离线与在线误差补偿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指出工业机器人绝对定位误差补偿技术的发展趋势。
  • 陈平, 孙澄
    科技导报. 2021, 39(13): 108-11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零能耗建筑以实现建筑能耗趋近于零为目标,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建筑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和主要目标。通过追根溯源近零能耗建筑起源与演进历程,讨论了类似概念的异同和发展近零能耗建筑的基本思路,针对研究现状中近零能耗建筑总体策略分类,探讨了便于平衡计量的低耗能与高产能总体策略划分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技术框架,阐述了主要技术措施、特征与发展趋势。
  • 石亚静, 冷玉芳, 陈凤, 张健民, 任以行, 刘馨
    科技导报. 2021, 39(13): 117-12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熊果酸(ursolic acid,UA)是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存在于熊果、女贞叶、枇杷叶等植物中。熊果酸不仅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糖尿病、保肝等药理活性,还具有改善和治疗多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作用。通过文献分析,归纳总结了熊果酸在神经元损伤、脑血管疾病和精神障碍中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科技人文
  • 薛永红, 董春雨
    科技导报. 2021, 39(13): 125-13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关于大数据的研究,学界已经形成了泾渭分明且针锋相对的两个大数据流派——激进派与保守派。通过对2个经典大数据案例的研究,发现“大数据”实际上指称两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对象,一类是“用数据的方法研究科学”,另一类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数据”。两类大数据及二者存在的显著差异,是形成激进派与保守派两种阵营的原因。在归纳了两类大数据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根本上消除目前这种对立且混乱的认识现状,并将大数据研究推向深水区的路径。
  • 何传启
    科技导报. 2021, 39(13): 134-14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1.1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把人类文明看作一个有机整体,根据其生产力和劳动力结构的发展水平和周期性,可以建立人类文明进程的周期表,简称文明周期表。把从人类诞生到21世纪末的人类文明进程的前沿过程分为4个发展周期16个发展阶段。其中,4个周期分别是原始文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知识文明周期,每个周期都包括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过渡期4个阶段。文明周期表主要有3种排列方式,即简表、竖表和横表。在文明周期表中,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是第二次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