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chel C, Bruno L. Don't throw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 school! a reply to collins and yearley[C]//Andrew Pickering. Science as Practice and Cultur.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92: 348.
[2] Bruno L. Aramis, or the love of technology[M].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13.
[3] 安德鲁·皮克林. 实践的冲撞——时间、力量与科学[M]. 邢冬梅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
[4] 米歇尔·卡龙. 科学动力学的四种模型[C].[//希拉·贾撒诺夫, 等编. 科 学技术论手册. 盛晓明, 等译.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1.
[5] 贺建芹. 行动者的能动性观念及其适当性反思——拉图尔行动者网 络理论研究[D]. 济南: 山东大学,2011: 104.
[6] 赵万里. 科学的社会建构[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287.
[7] 李己平. 消退与振兴——东北移民创业文化的变迁及比较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1: Ⅲ.
[8] 李己平. 消退与振兴——东北移民创业文化的变迁及比较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1: 8.
[9] 邓智团,屠启宇. 追求个性之美: 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新方向——关 于《全球城市创业生态系统报告2012》的解读[J]. 华东科技, 2013 (11): 71.
[10] 马克斯·韦伯. 经济·社会·宗教——马克斯·韦伯文选[M]. 上海: 上 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7: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