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消解科技创新隐患,优化学术生态环境——科研经费违规使用问题的成因及治理 |
徐治立, 霍宇同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 100191 |
|
|
摘要 科研经费违规使用严重影响社会良性运行,而且成为危害科技创新的"毒瘤".为消解科技创新隐患、优化学术生态环境,需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保障科技人员安心研究的经济基础,营造优良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推动政府职能从科研管理向创新服务与治理转变,不断深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改革.
|
|
关键词 :
科技创新,
科研经费管理,
学术环境
|
收稿日期: 2016-02-17
|
作者简介: 徐治立,教授,研究方向为科学政治哲学、科技政策与战略管理,电子信箱:xuzhiliw@163.com |
[1] 景秀平. 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公开有效预防科研腐败的研究[J]. 商业会计, 2013(19): 100-101.
[2] 张玉胜. 遏制高校科研腐败亟须制度堵漏[J]. 教育与职业, 2014(7): 86-87.
[3] 齐书宇, 曲绍卫, 褚洪. 高校科技创新政策执行偏差问题及对策[J]. 中国行政管理, 2013(6): 96-98.
[4] 付晔, 杨军. 论高校科研经费使用问题产生的根源与治理[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4, 26(4): 116-121.
[5] 雷宇. 检察官揭秘高校科研经费腐败生态链[N]. 中国青年报, 2011-12-15.
[6] 万丽华, 龚培河. 高校科研经费腐败的形式、根源与对策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14, 32(5): 40-43.
[7] 李克特. 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M]. 顾听, 张小天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9: 156-157.
[8] 薛澜, 汝鹏, 舒全峰, 等. 中国科研人力资本补偿: 问题、成因与对策[J]. 科学学研究, 2014, 32(9): 1441-1447.
[9] 李曙光. 科技创新投入应以人为本[J]. 科技导报, 2013, 31(5/6): 3.
[10] 李真真. 转型中的中国科学: 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诱因分析[J]. 科研管理, 2004, 25(3): 137-143.
[11] 王峰. 科研不端行为及其成因剖析[J]. 科学学研究, 2002, 20(1): 11-16.
[12] 郑毅. 科研腐败法律规制与治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5): 109-113.
[13] 付晔, 杨军. 论高校科研经费使用问题产生的根源与治理[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4, 26(4): 116-121.
[14] 王延中. 关于课题制项目经费管理改革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07, 36(4): 21-31.
[15] 李兵, 李正风. 课题制制度预期与实施成效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12, 30(1): 66-71.
[16] 薛亚玲. 课题制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制度分析、国外经验借鉴及对策建议[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11, 40(4): 58-63.
[17] 文剑英. 从社会与境视角看学术不端[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 26(6): 59-63.
[18] 默顿. 科学社会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
[1] |
王丽娜. 2016年值得记住的科技界声音[J]. 科技导报, 2017, 35(1): 149-154. |
[2] |
娄伟, 李萌. 中国新兴产业科技创新面临的困境分析——以可再生能源产业为例[J]. 科技导报, 2016, 34(4): 56-60. |
[3] |
王丽娜. 2015年值得记住的科技界声音[J]. 科技导报, 2016, 34(1): 128-132. |
[4] |
涂传诒. 建议科研经费支持高校科级岗位,促进高校释放科技创新潜力[J]. , 2013, 31(5-6): 15-20. |
[5] |
冯长根. 选择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建议[J]. , 2010, 28(09): 19-21. |
[6] |
张应禄;沈贵银. 农业科研、教学和技术推广三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 , 2005, 23(0506): 34-38. |
[7] |
冯长根. 学术期刊编辑应该承担起科技创新的历史责任[J]. , 2005, 23(0505): 6-9. |
[8] |
朱淑芳;赖景生. 西部农业结构调整与科技创新[J]. , 2004, 22(0409): 42-44. |
[9] |
刘刚. 对淡化国家科技奖励等级的探讨[J]. , 2003, 21(0310): 23-2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