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

科学文化的社会功能

  • 王春法
展开
  • 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京 100006
王春法,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理论与科技政策,电子信箱:wangchunfa@chnmuseum.cn

收稿日期: 2019-04-30

  修回日期: 2019-05-04

  网络出版日期: 2019-06-06

摘要

科学文化本质上是科学家的生活方式,是科学共同体的生活方式,是围绕科学活动所形成的一套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制度约束、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从科学家对价值理念的坚持和追求、对思维方式的引导、对科研行为的规范、对科技评价的规范、对科研成果应用的规范以及科学共同体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6个方面论述了科学文化的社会功能。

本文引用格式

王春法 . 科学文化的社会功能[J]. 科技导报, 2019 , 37(9) : 6 -10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9.09.001

参考文献

[1] 王威孚, 朱磊. 关于对"文化"定义的综述[J]. 江淮论坛, 2006(2):190-192.
[2] 钱穆. 文化与生活[M]. 台湾:世界书局, 1969:90
[3] 美国科学技术促进协会. 科学素养的基准[M].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译. 北京:科普出版社, 2001:212.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关于科学研究人员地位的建议书[Z]. 巴黎:第38届科学委员会全体会议, 1974-11-20.
[5] 胡志强. 科学文化建设的当代意义[J]. 科协论坛, 2014(3):4-10.
[6] 肖尚军. 从思维的角度反思近代中国科学文化的移植[J]. 科教文汇, 2007(10):170-172.
[7] 袁江洋. 科学文化研究[J]. 科学, 2015, 67(4):3-8, 69.
[8] 彭攀, 彭小燕. 略论当代中国发展观转变中的科学文化的功能[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4):46-48.
[9] 费多益. 科学的文化边界——科学活动认知层面社会学解释的反思[J]. 哲学研究, 2004(12):45-51.
[10] 柯文慧. 首届"科学文化研讨会"学术宣言——对科学文化的若干认识[M]//江晓原, 让兵. 我们的科学文化:科学败给迷信?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1] 刘大椿. 科学文化与文化科学[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2, 34(6):1-7, 125.
[12] 袁江洋. 科学文化研究刍议[J].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7(4):480-490.
[13] 阎康年. 科学文化在科研活动中的能动作用[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2(2):126-129.
[14] 李醒民. 科学客观性的特点[J]. 江苏社会科学, 2008(5):1-8.
[15] 李醒民. 科学文化的特性[N]. 中国科学报, 2017-02-20(7).
[16] 王建安. 科学作为一种知识生产制度[J]. 科研管理, 2006(5):35-38, 9.
[17] 杨卫平. 缺乏科学精神是缺少科学大师重要原因——读科学史有感[N]. 科学时报, 2011-01-07(A3).
[18] 韩启德. 加强科学道德规范: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程[J]. 求是, 2008(2):44-46.
[19] R.默顿, 林聚任. 科学的规范结构[J]. 哲学译丛, 2000(3):56-60.
[20] 李超英. 科学凭什么获认可——科学文化基本问题辨析(上)[J]. 科学与无神论, 2011(6):30-36.
[21] 杨振宁.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J]. 世界科学, 1993(9):79-86.
[22] 曹效业. 中国科学文化的缺陷与科学精神的失落[J].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中文版),1999(2):10-13.
[23] 杨怀中. 中国科学文化的缺陷及当代建构[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 21(2):92-96.
[24] 郝刘祥. 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讨论的三个误区[J]. 科学文化评论, 2012, 9(6):5-15.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