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争鸣”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学术争鸣
    张成岗
    科技导报. 2015, 33(22): 106-11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5.22.018
    进入21 世纪以来,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慢病防控形势愈发严峻,不仅对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慢病仍然缺乏良策,而且新药研发速度也并没有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得到提高,进而导致欧美以及中国医疗改革举步维艰,反过来提示当代医疗模式可能存在一定问题。结合国际上的研究进展,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以及基于大量志愿者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慢病的菌源性学说”,倾向于认为人体慢病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人体共生微生物菌群紊乱造成的,同时证明可通过纠正胃肠道菌群紊乱显著改善包括便秘、肥胖、糖尿病等在内的慢病症状。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提出“心理活动的菌源性学说”,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除了与大脑密切相关之外,还与人体共生菌群密切相关,甚至不排除人类心理活动有可能是微生物菌群通过人体大脑控制下的机体行为所展示出来的一种表现。进而提出新医学理论和菌心说学说,认为人菌平衡是健康的标志,而人菌失衡是慢病的根源,而且人菌失衡的关键在于人体和菌群之间的碳源竞争。菌心说学说认为相对于人体的躯体和大脑而言,由人体共生微生物菌群所构成的“心脑菌脑”有可能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核心、中心和重心,而人体则有可能是被设计为菌群微生态系统提供生存与发展作用的场所和工具。基于这一观点,不仅可望实现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领域的新突破,而且还有可能实现对人类心理活动以及精神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的认知与升华,对于重新认识人类以及人类社会将有可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新突破。
  • 学术争鸣
    滕飞, 朱松丽
    科技导报. 2015, 33(22): 112-11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5.22.019
    从温室气体清单估计的方法、数据及不确定性等几个方面,对刘竹等2015 年8 月发表在Nature 上的论文“Reducedcarbon emission estimates from fossil fuel combustion and cement production in China”的主要结论及观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文在计算与比较中的错误,因而该文有关中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高估中国排放的结论并不成立。
  • 学术争鸣
    陈国民
    “治疗性乙肝疫苗”是以乙肝病毒(HBV)的表面抗原(s抗原)为基础的生物制剂,目的是激发抗s抗原免疫反应,终止HBV慢性感染.HBV的e抗原与s抗原无抗原性关联,对e抗原的反应也与病毒及感染细胞的清除无关,因此以II期临床试验者血清有关病毒e抗原的数据结果,尚不能判断“治疗性乙肝疫苗”是否有效.疫苗的应用是抵御病毒入侵,而治疗性乙肝疫苗是在病毒已经进入人体后应用,在患者肝细胞可能广泛受累的情况下,疫苗一旦打破耐受激发抗s抗原免疫反应,除能清除血清中游离的病毒和s抗原颗粒外,将直接攻击被感染的肝细胞.由于无法估计慢性HBV感染者肝细胞感染程度,所以无法推测免疫反应发生后,免疫病理所致的肝损程度以及相应的风险.在应用上隐含如此风险,是“治疗性乙肝疫苗”走不出实验室的重要因素之一.
  • 学术争鸣
    章雨旭;刘恋
    中国东部有无第四纪冰川是中国地质、地理学界争论了几十年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山脊壶穴被一些文献作为中国东部存在第四纪冰川的重要证据。笔者认为,山脊是一直处于剥蚀中的,所以山脊壶穴不可能是古代的遗物,应当是近、现代的产物。而山脊壶穴的冰成说不能很好地解释其地质特征,冰成机制也难以令人信服。山脊壶穴是差异风化形成的,即原始的小坑或浅坑因为积存雨水,花岗岩中的长石分解加速,相对于无水的裸脊,风化速度显著加快,从而加深、扩大。在包头以北发现很浅的壶穴(4-5cm深)即已具有口小肚大底平的形态;可以看到有许多壶穴由于位于陡崖边部,因壶壁被剥蚀穿通,不能再存水,从而不再加深;在山东新泰更有一壶穴具有两阶段演化的特点;这些现象表明壶穴是逐渐扩大加深的渐变产物。观察最近揭示的北京延庆白龙潭巨型壶穴,恰位于河流拐弯且变狭窄处,为洪水时旋涡形成。所以,中国东部的这些壶穴,无论是山脊壶穴还是河谷壶穴,都不能作为古冰川的充分证据或必要证据。
  • 学术争鸣
    曾左韬;王勋;
    朴世龙教授等在2010年9月2日出版的英国Nature杂志上发表的题为“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and agriculture in China”的一篇综述里采用不适当的方法处理数据,偏向评估暖化对水资源和粮食生产这一复杂的科学问题,得出的结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为了有助于国家的正确决策,有必要研讨全球暖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本文旨在初步澄清关于暖化对中国的水资源和粮食生产影响的一些关键事实和相关的研究方法问题。
  • 学术争鸣
    代 丹;邓月光;刘 静;
    . 2010, 28(05): 104-110.
    在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被忽视已久的人体能量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的能源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为更高效地管理和利用由人体产生的、分散的、小功率的电能,本文提出一种新概念型人力智能电网系统,旨在将不同地区、不同个体运动产生的电能聚集起来,以期为此网络区域内的用户提供不依赖于现有能源体系的、独特的、灵活的电力供应。文中构建了借助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控制,将虽然分散但总量巨大的人力电力资源以最优方式加以配置和利用的基本途径,评估了其可行性,阐述了新型电网的应用特点,总结出其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并指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通过这种智能电网的建立,可望促成一系列新的能源利用技术基础与应用研究的突破。
  • 学术争鸣
    远林;颜军;熊伟;胡列;孙惠敏
    . 2007, 25(0716): 57-60.
    “航天员从地球低轨道上裸眼能否看到长城”,这个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论。争论焦点涉及如何正确认识人眼视觉原理等问题。应用国内外出版物中公开介绍的目视方面的军事科技理论和计算公式,从人眼视觉阈、视角阈等基本概念入手,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与实验,最终验证了“航天员从地球低轨道上裸眼看到过长城”的事实。
  • 学术争鸣
    游苏宁;陈浩元
    . 2007, 25(0708): 71-73.
    科技学术期刊是否可以收取版面费,如何避免收取版面费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是目前科技界及其有关人士关注和热议的问题。游苏宁、陈浩元发表在《编辑学报》2007年第1期上的“科技学术期刊收取论文版面费合理合法”文章,介绍了科技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的由来、历史和政策依据,提出了规范目前版面费收取的相关建议。为使对此问题感兴趣的有关人士更加全面地认识科技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问题,本刊特转载此文,供读者参考。
  • 学术争鸣
    黄沛天;徐学翔;马善钧;贺梅英
    . 2007, 25(0703): 74-77.
    对RL电路的一种暂态过程引入了急动度函数,还引入了感应电动势的时间变率、位移电流的时间变率和Appell函数等概念,讨论了LC振荡电路和简谐振动中的Appell函数守恒问题。
  • 学术争鸣
    刘德麟;梁菊生;康旭亮;马帅武;丁明玉
    . 2006, 24(0611): 61-67.
    通过归经分析发现,中药方剂成分简化而药效反可更强。从这一发现提出构建分子方剂取代中药方剂。从中医运用中药的经验与理论,提出构建分子方剂的方法与法则。从分子方剂基础上提出创造新的、先进的药理理论与药物——分子方剂学、网络药理学、网络调节药,并阐述了其前景与路线。
  • 学术争鸣
    仲维畅
    . 2006, 24(0610): 72-78.
    论述了大米草和互花米草的基本特性、用途、正负效应,以及在中国的引种历程、争论焦点等,澄清了有关文献对大米草和互花米草的误导讹传,为科学利用这两种植物和抑制其可能带来的危害提供了参考依据。
  • 学术争鸣
    王国安
    . 2006, 24(0607): 72-77.
    从水文专业的角度提出,淮河“75·8”洪水垮坝的主要原因不是防洪标准偏低,而是水库设计洪水的数值偏小;垮坝的主要教训是:①在科学技术上不能一边倒,要兼容并蓄,见好就学;②大幅度提高防洪标准既浪费国家巨额资金且留有后遗症,因而并不可取;③学习外国经验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结合中国实际;④重要土石坝必须设“太平门”(非常溢洪道),以便在遭遇非常洪水时采取非常溢洪措施。
  • 学术争鸣
    原林;王军;王春雷;沈宝林;戴景兴;黄泳
    . 2006, 24(0606): 85-89.
    现代生物学研究认为:人体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是细胞;功能类似的细胞构成组织;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器官;多个功能类似的器官组成特定功能的系统。人体现已确认的九大功能系统,分别为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运动、感官、神经和内分泌。根据胚胎发育的三胚层原理及发育生物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结合我们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的发现,笔者认为由中胚层间充质分化成多个器官系统后,所遗留的部分形成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筋膜支架,筋膜以干细胞为中心,为其他功能细胞的再生提供细胞储备和支持——称之为支持储备系统;该支架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作用下,参与机体内环境变化的检测与功能状态的调控——称之为自体监控系统。因此,我们提出了人体内存在第十个功能系统——支持储备及自体监控系统(筋膜学)的新学说。筋膜学理论的意义在于:①提出新的功能系统,即支持储备及自体监控系统(筋膜学),开辟新的学科研究领域;②解释中医疗法的生物学基础和治疗机制,为实现现代中医经络研究提供了医学生物学基础;③为临床疑难病症的机理研究提供新的途径,如人体的发育和衰老,筋膜发育的缺陷,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治疗的机制等等。
  • 学术争鸣
    杨本洛
    . 2006, 24(0602): 60-66.
    提出了现代流体力学研究需要考虑的若干基本问题,并且在Navier-Stokes方程合理重构和提出符合物理实在的动力学边界条件的基础之上,构造了一个能够大致刻画速度场和压力场2个独立宏观物理量、处于彼此耦合之中的数学物理模型,进而为绕流体最佳型线的数值模拟提供了可能。
  • 学术争鸣
    王殿常
    . 2006, 24(0601): 62-64.
    泥沙问题是长江三峡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工程综合效益的发挥。简要评述了三峡工程论证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特别是三峡工程开工建设以来泥沙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针对三峡工程投入运用后的新情况,就三峡工程"十一五"泥沙研究提出应实现从预测性研究为主向、以原型观测资料的分析和研究为中心的转变,重视和加强大坝下游河道演变问题的研究,将泥沙问题纳入生态与环境范畴,注重整治工程的实际需要,重新列入国家科技攻关序列,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分工合作等建议。
  • 学术争鸣
    杨力行
    . 2006, 24(0601): 65-66.
    分析了三峡工程水库泥沙淤积的2大隐患:重庆河段洪灾升级;河口三角洲蚀退。提出了2种新的技术对策:坝区垂直与水平管道高浓度排沙;重庆河段埋管压力渗透液化起动泥沙。
  • 学术争鸣
    郭增建;秦保燕;韩延本;郭安宁
    . 2005, 23(0510): 68-70.
    所指的巨形大震是指发震断层极长、断层面积甚大和矩震级Mw为9级和9级以上的地震。这种大震的发生不但与北半球和中国的气候降温有一定相关性,而且与中国的特大洪灾也有一定关系。2004年印尼巨形Mw9.0级大震已给我们提出了警告。
  • 学术争鸣
    何云龙;薛滨泰
    . 2005, 23(0510): 70-71.
    鉴于一些具有代表性专著在敞开物系熵平衡方程演绎和推理过程中存在模糊和不准确之处,在Smith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有一定新意的敞开物系熵平衡方程。
  • 学术争鸣
    何景棠
    . 2005, 23(0509): 69-71.
    简要介绍了冷聚变研究的争论,列举最近冷聚变研究的令人信服的实验证据,包括:反常核聚变——Fleischmann-Pons效应的实验;常温下的正常核聚变,热核聚变反应中的反常核产物的实验证据。实验证实:冷聚变是能够真实发生、可信的。
  • 学术争鸣
    杨力行
    . 2005, 23(0509): 72-73.
    解决水污染和缺水问题是淮河治理的关键。新的战略是:建立淮河流域区(省);改建防护林为漏水池防护林;全局优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