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编委会
期刊简介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及获奖
发展历程
未来愿景
开放获取
作者服务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投稿说明
论文加工费
学术不端检测
同行评议政策
下载中心
我要投稿
伦理道德要求
作者伦理道德要求
编辑部审查稿件要求
本刊编辑要求
本刊审稿人要求
本刊编委要求
主办方和出版机构要求
订阅指南
联系我们
English
“专题:现代应急管理”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全选
|
Select
专题:现代应急管理
中国应急管理体系70年建设及展望
吴波鸿, 张振宇, 倪慧荟
科技导报. 2019, 37(16): 12-2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6.002
摘要
(745)
PDF全文
(851)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经历了4个阶段:分类管理为主、临时机构牵头的应急管理议事协调时期,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时期,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的实践、完善与反思时期,总体国家安全观下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时期。回顾了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成果,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并提出了完善思路。
Select
专题:现代应急管理
中国应急产业体系构建
周丹, 李季梅, 姚晓晖, 陈安
科技导报. 2019, 37(16): 21-2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6.003
摘要
(406)
PDF全文
(201)
HTML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中国应急产业体系在夯实应急管理基础,提升应急响应和实战能力,强化应急科技和信息支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基于国家重点发展应急管理的大背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明了中国应急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基于拓展的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建立了单向静态模型和动态反馈模型,理清了构建应急产业体系4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依照范式的逻辑内涵,对照4大要素的内在关系,将政策、产品、技术、服务和教育5大体系囊括其中,提出构建中国应急产业体系的框架思路。
Select
专题:现代应急管理
2018年中国31个省市区应急表现能力评价
陈安, 冯佳昊
科技导报. 2019, 37(16): 30-3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6.004
摘要
(390)
PDF全文
(415)
HTML
可视化
收藏
应急表现能力评价是分析全国不同地区应急管理成效、总结应急处置经验的重要环节。从“预防-准备-响应-恢复”4过程出发,对全国各省市及自治区应急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并通过德尔菲法设置指标、专家打分法对各区域进行评分并排名,生成2018年度全国31个省市区应急表现能力排名。分析了各省市应急管理流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
Select
专题:现代应急管理
城市安全观背景下中国应急避难场所现状
李玟玟, 王媛, 陈安, 陈晶睿
科技导报. 2019, 37(16): 38-4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6.005
摘要
(509)
PDF全文
(450)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应急避难场所的现状,收集了中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应急避难场所的数据,建立中国应急避难场所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中的指标进行定性描述统计,分析了中国应急避难场所现存问题,并运用最小二乘线性(OLS)回归方法探求诱发当前问题的显著影响因素。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中国应急避难场所存在“重建设,轻宣传”“重体量,轻标准”“差异大,布局不均”“重指标,轻实效”等问题,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应主要从“城市经济水平”和“政策严格程度”两个指标着手改善中国应急避难场所现状,响应城市安全观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理念。
Select
专题:现代应急管理
中国应急科学知识与技术文献计量及应用对策
牟笛, 韩玮, 陈安
科技导报. 2019, 37(16): 48-5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6.006
摘要
(346)
PDF全文
(137)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中国应急事业的发展,应急科技作为全国应急事业的保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国应急科技成果呈现出多样化、实用化趋势。应急管理部成立后,公布了一批安全科技支撑平台,着力提升应急科技的作用。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应急科学知识和技术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国应急科技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应急科学知识与技术紧密联系,以大数据、物联网、无线通信、虚拟现实、卫星及遥感等为重点研究领域。中国的应急科技发展,应在“一案三制”的框架下提高实际作用,整合应急科研教育力量,扩大应急人才储备,开发各类专用、兼用、关联型应急科技资源。
Select
专题:现代应急管理
机构改革背景下的应急管理机制整合
范超, 师钰, 陈安
科技导报. 2019, 37(16): 54-6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6.007
摘要
(371)
PDF全文
(185)
HTML
可视化
收藏
应急管理机制是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三制”之一在整个应急管理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当前关于应急管理机制的研究呈现出按突发事件类型或行业划分的特征。在政府机构改革的背景下,对监控与启动机制、处置与协调机制、运行与评价机制、监督与奖惩机制和终止与补偿机制对应急管理机制进行梳理与整合,设计出一套现代应急管理机制体系,从而探索新时代实现运行高效、协调有序的应急管理路径。
Select
专题:现代应急管理
风险驱动下的区域安全与应急一体化管理模式
李季梅, 姚晓晖
科技导报. 2019, 37(16): 64-7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6.008
摘要
(309)
PDF全文
(211)
HTML
可视化
收藏
安全是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础条件,也关系到每个组织、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近年来对安全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明确风险管控、隐患治理、事件处置之间的关系,用系统论方法将各项工作高效衔接、将相关信息充分互链,对实现事前有效准备、事发快速响应、事中科学处置、事后即时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风险-隐患-事件”的概念与管理目的辨析,给出了基于风险辨识与评估结果下的日常安全任务触发、隐患发现与上报、事件监测与处置分析框架,并进一步结合信息化技术,设计了区域安全管理与应急指挥平台的架构、业务流程和主要功能模块。
Select
专题:现代应急管理
面向视频智能分析的商业街行人交通流预测建模
倪慧荟, 吴波鸿
科技导报. 2019, 37(16): 74-8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16.009
摘要
(319)
PDF全文
(268)
HTML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利用面向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对商业区行人交通流数据进行样本提取、预处理和建模分析的方法全过程。以北京西单商业区为例,构建了包含不同类型监测点、不同时间点的日期分组式纵向时间序列,并完成了预测建模和效果对比。研究表明,所有序列均为平稳非白噪声序列,具有相似的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形式,能较好地实现对行人流量的预测。
跳至
页
第1页
共1页
共8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