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科技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
    刘忠松, 陈烈臣, 段美娟
    科技导报. 2022, 40(11): 15-2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1.002
    种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当前面临着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从种质资源、育种技术和种业体系3个方面简要回顾了种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作物种业的发展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中国作物种业的发展方向。
  • 科技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
    王昶, 周思源, 耿红军
    科技导报. 2022, 40(11): 24-3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1.003
    新材料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精准设计新材料创新突破路径及政策,是中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梳理了美国、日本与欧盟等材料强国的新材料技术创新突破经验,探讨了中国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与前沿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别设计了先进基础材料“竞争力提升”创新突破路径、关键战略材料“自主可控”创新突破路径及前沿新材料“抢先卡位”创新突破路径,并从完善新材料产业创新系统、引导新材料产业创新方向、建设新材料产业新型创新基础设施、构建可持续的创新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 科技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
    梁惠康, 段辉高
    科技导报. 2022, 40(11): 33-4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1.004
    摘要 (2005) PDF全文 (2583)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电子束光刻设备在高精度掩模制备、原型器件开发、小批量生产以及基础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外高端电子束光刻设备禁运的条件下,中国迫切需要实现高端国产化设备的突破。介绍了电子束光刻设备发展历程,列举了当前活跃在科研和产业界的3种设备(高斯束、变形束、多束)的主要厂商及其最新设备性能,并概括了国产化电子束光刻设备发展现状。通过国内外电子束光刻设备性能的对比,总结了国产化研发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难题。其中,着重介绍了高端高斯电子束光刻设备国产化需要面临的技术挑战:热场发射电子枪、高加速电压、高频图形发生器、极高精度的激光干涉仪检测技术及高精度电子束偏转补偿技术。
  • 科技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
    陈晓红, 刘飞香, 艾彦迪, 许冠英, 陈姣龙, 徐雪松, 梁伟
    科技导报. 2022, 40(11): 45-5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1.005
    综述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中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安全维护3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工业数字孪生技术背景下,分析了当前应用于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的一些基本特性,其中包括可交互性、可孪生性、可组合性及可管理性,概述了工业数字孪生技术在产品设计研发、运维管理决策、生产管控3个方面的典型应用场景。展望了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数字孪生技术未来发展。
  • 科技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
    欧阳安, 崔涛, 林立
    科技导报. 2022, 40(11): 55-6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1.006
    智能农机作为传统农机的智能化升级,是智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物质基础。梳理了国内外智能农机相关政策、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从关键核心技术、共性基础标准、数字化基础设施、企业竞争能力、人才法规要素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智能农机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应从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标准检测体系建设,加大宜机化数字化改造,培育发展优质企业,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快提升智能农机装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促进中国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 科技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
    李水生, 周泉, 何君, 马可
    科技导报. 2022, 40(11): 67-7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1.007
    分析了建筑智能化系统、企业信息化管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运用、项目绿色施工等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并在国家政策和市场层面提出了相应建议。当前建筑业整体工业化程度低、标准规程不足、生产耗能高的现状下,智能化技术的兴起能够在科技提升、成本节约和效率提高等多方面助力建筑工业化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