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在线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 最新录用
· 当期浏览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按学科浏览
· 按栏目浏览
· 组合浏览
· 特刊、专题
· 高被引文章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
· 订阅目录
· 推荐给朋友
友情链接
·
·
·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
   科技导报
2012年 30卷 24期
刊出日期:2012-08-28

卷首语
封面图片说明
研究论文
综述文章
科技风云
科技事件
科技工作大家谈
特别栏目
本刊专稿
主编心语
科技职场
科技评论
选择 | 合并摘要
卷首语

高碳能源——煤的低二氧化碳排放和高附加值利用

金涌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3-3.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514 KB)  ( 244 )
摘要 ( 186 )
据统计2010年世界探明化石能源储量天然气占21.1%,煤炭占54.78%,石油占24.12%,而同年的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为天然气占27.37%,煤炭占34.05%,石油占35.58%(2011年世界能源统计报告).可见煤炭的储采比远大于石油,将成为未来化石能源的主力.而我国化石能源探明储量比例约为煤96.14%,石油1.78%,天然气2.08%,而从消费角度看,近年来虽然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一半,而煤炭仍能占国内一次能源的70%左右.煤炭作为中国的主导化石能源是难以改变的.
科技风云

和“好奇”号一起看宇宙

杨书卷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7-7.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16 KB)  ( 156 )
摘要 ( 151 )
耗资25亿美元的“好奇”号项目被美国宇航局渲染成一部好莱坞大片,并给予众多的“有趣”插曲,就是激发人们强烈的兴趣,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航天事业.
特别栏目

2012-24 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

高靖云(实习生);李娜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8-8.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534 KB)  ( 103 )
摘要 ( 151 )

2012-24 科技界声音

杨书卷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10-10.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571 KB)  ( 97 )
摘要 ( 161 )

2012-24 科学共同体要闻

秦政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12-12.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556 KB)  ( 78 )
摘要 ( 179 )

2012-24 科技期刊亮点

高靖云(实习生);李娜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13-13.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722 KB)  ( 95 )
摘要 ( 177 )

2012-24 科技要闻

高靖云(实习生);杨书卷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14-14.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555 KB)  ( 92 )
摘要 ( 157 )

2012-24 科学共同体介绍——中国水力学会

秦政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45-45.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553 KB)  ( 145 )
摘要 ( 207 )
中国水利学会(Chinese Hydraulic Engineering Society)成立于1931年4月,前身是中国水利工程学会,出版会刊《水利》,李仪祉任第一任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7年重建学会,更名为中国水利学会,张含英任第一任理事长.

2012-24 智力休闲答案

唐瑶(实习生);秦政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88-88.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491 KB)  ( 92 )
摘要 ( 151 )

2012-24 《科技导报》作者服务指南

《科技导报》编辑部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94-94.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95 KB)  ( 96 )
摘要 ( 163 )

2012-24 智力休闲

唐瑶(实习生);秦政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95-95.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779 KB)  ( 88 )
摘要 ( 154 )
封面图片说明

煤层中双重孔隙介质渗流理论的应用

吴晓丽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8-8.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534 KB)  ( 115 )
摘要 ( 225 )
具有裂缝和孔隙两种类型孔隙的多孔介质称为双重孔隙介质.该类介质中裂缝主要作为流体的流动通道,孔隙主要作为流体的储集空间,裂缝和基质的渗透率差异较大.根据双重孔隙介质的概念,煤层具有大量微孔以及连接微孔的节理和裂隙,且孔隙的渗透率一般远小于裂隙的渗透率,因此,多数煤层可以看作双重孔隙介质.
科技事件

癌症干细胞之争到底在争什么

李娜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9-9.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268 KB)  ( 201 )
摘要 ( 199 )
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是,通过化疗和放疗杀死所有癌细胞后,癌症仍有可能会卷土重来.因此学术界有观点认为,这是癌症干细胞在作怪.不过该说法多年来一直存有争议.最近3个独立科研团队的研究结果为癌症干细胞理论增添了新证据,同时也让争议重提.这3篇文章能提供有力的证据吗?癌症干细胞的理论能成立吗? 专家们表示,争议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科技工作大家谈

构建广东专业镇创新网络国外经验借鉴

梁茹;周宇英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11-11.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343 KB)  ( 136 )
摘要 ( 161 )
截止2011年底,广东省级专业镇有326个,涵盖了机械、五金、纺织服装、家电、家具、汽配、建材、陶瓷、农业等传统产业以及电子信息、创意设计、电子商务、生态旅游和太阳能光伏、LED等新兴产业;建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196家,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质量检测、人才培训等服务,逐步形成集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产学研结合基地、企业工程中心等多种形式的区域创新网络,成为推动各专业镇行业技术进步和经济焕发生机的主要动力.专业镇已然成为广东区县和乡镇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本刊专稿

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王务林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15-16.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633 KB)  ( 185 )
摘要 ( 270 )
我国汽车产业近年取得巨大成绩,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从量上看已经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认为有两个因素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研究论文

煤层中双重孔隙介质渗流理论的应用

蔡强;牛丛丛;刘曰武;李海生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17-22.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2.24.001
全文: HTMLnew PDF  (2107 KB)  ( 280 )
摘要 ( 364 )
考虑煤层气稳定解吸和不稳定解吸特征,提出了两类窜流方式不同的双重孔隙介质煤层不定常渗流模型——双重孔隙介质煤层拟稳态和不稳态窜流不定常渗流模型.用有限体积法对其求解,并分析了两类模型在不同地质参数情况下的特征曲线.结果表明,稳定解吸和不稳定解吸现象的存在都延缓了煤层中压力波的传播;解吸系数的增大使煤层压降变缓,且在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上表现为边界距离的增大.对于不同的煤层,当窜流系数过大或过小,或煤层储能系数过大时,计算得到的理论曲线不能表现出双重孔隙介质特征.这与现场测试资料曲线较难出现双重孔隙介质特征一致,从而找到了现场煤层测试难以出现双重介质特征问题的根源.

储层压力下氮气泡沫封堵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杨朝蓬;高树生;汪益宁;柯文奇;路岩;王忠滨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23-27.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2.24.002
全文: HTMLnew PDF  (1315 KB)  ( 290 )
摘要 ( 293 )
储层压力对泡沫产生的封堵能力影响较大.为了研究泡沫在实际储层压力下封堵性能的影响因素,实验设置10MPa的回压模拟泡沫生成的环境压力,以氮气作为气相介质研究储层压力、气液比、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地层倾角等对泡沫封堵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储层压力影响泡沫的封堵性能,压力越大泡沫产生的阻力效应越小.在一定的储层压力下,存在最佳的气液比,使得泡沫产生的阻力效应最强.储层的孔隙结构影响泡沫的存在形态,渗透率越高的储层中泡沫的封堵作用越强.低含油饱和度情况下,泡沫仍能产生一定的封堵作用,但是封堵有效期很短,因此氮气泡沫可以在低含油饱和度储层中形成暂时封堵.泡沫在存在倾角的储层中更易均匀分布,产生的封堵阻力越高,同时也说明泡沫在垂向上的封堵能力更佳.

含水层介质对石油类污染质的吸附特征研究

苏小四;袁文真;宋绵;张玉玲;王威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28-32.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2.24.003
全文: HTMLnew PDF  (1130 KB)  ( 369 )
摘要 ( 399 )
东北某石油采区由于输油管道锈蚀而发生石油泄漏,对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含水介质的吸附作用对石油类污染质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该地下水石油类污染场地水化学测试结果,结合其典型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以最大吸附量、吸附速率、吸附动力学常数等为定量指标,分析该地区的含水层介质对石油类污染质的吸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含水层介质对石油类污染质的吸附动力学规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量与含水层介质的比表面积成正比,吸附作用主要为物理吸附作用;含水层介质对石油类污染质的等温吸附规律为非线性等温吸附;由Langmuir 模型结果可知,含水层介质对石油烃的吸附量及吸附速率由大到小顺序为粉土、粉砂、细砂.实验结果为研究石油类污染质在含水层的迁移转化规律及修复技术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神东矿区采煤沉陷地微生物复垦动态监测与生态效应

岳辉;毕银丽;刘英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33-37.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2.24.004
全文: HTMLnew PDF  (1892 KB)  ( 333 )
摘要 ( 390 )
利用环境减灾小卫星(HJ-CCD)产品,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覆盖度(Fg)和叶面积指数(LAI)数据动态监测神东矿区采煤沉陷地微生物复垦的效果,与同期现场统计数据(株高、地径和冠幅)的对比分析表明,接菌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和地上植物生物量,有效恢复了地表植被.对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根际土壤采样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接菌改良了植物根际微环境,扩大了根系吸收营养的范围,有利于矿区植被的恢复和重建.

爆炸冲击成型混凝土试验

崔卓;王海亮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38-41.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2.24.005
全文: HTMLnew PDF  (1328 KB)  ( 129 )
摘要 ( 325 )
研究流态混凝土在爆炸冲击这一极端状态下养护成型后的强度性能和微观结构特征.制备了不同炸药量在半无限土体中爆炸冲击流态混凝土试块.利用岛津AG-X250电子万能岩石压力机对不同药量爆炸冲击成型的混凝土试件、同等条件养护试件和标准养护条件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采用JSM-6510LV高低真空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功得到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混凝土试件的微观成分结构及图像.结果表明,经炸药爆炸冲击成型的混凝土强度较同等条件养护成型混凝土强度有较大提高,且可以高于标准养护成型混凝土的强度.定性对比分析证实,爆炸冲击成型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与其强度的发展规律一致.

侵彻弹体局部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王江波;张庆明;冯成良;陈文;李伟兵;汪衡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42-45.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2.24.006
全文: HTMLnew PDF  (1608 KB)  ( 277 )
摘要 ( 335 )
针对侵彻弹体结构优化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侵彻弹体局部结构自动优化方法,实现了侵彻弹体结构设计方案初步优选和关键局部结构自动优化.采用基于DOE分析的材料参数调试方法,调试获得了弹体侵彻混凝土数值模拟所需全部参数,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材料参数在精度上满足要求;对某型弹体的头部进行了自动优化,优化结果可使弹体头部设计更加合理,弹体所受阻力减小,过载变小,靶后余速变大,侵彻能力变强.

应用FTA分析瓦斯隧道在建期瓦斯爆炸事故

陈沅江;程刚;熊建明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46-51.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2.24.007
全文: HTMLnew PDF  (2010 KB)  ( 276 )
摘要 ( 427 )
道路交通工程中的瓦斯隧道建设存在瓦斯爆炸的重大危险,其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分析国内外典型隧道瓦斯爆炸事故,获得导致隧道瓦斯爆炸的危险源;运用事故树理论,建立隧道瓦斯爆炸事故树模型,计算事故发生的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发现导致瓦斯爆炸有380种途径,预防瓦斯爆炸事故有2个集合;计算事故树结构重要度,认为防止隧道瓦斯爆炸事故的重点应放在机电管理缺陷和瓦斯管理缺陷上;最后制定了瓦斯隧道在建期瓦斯爆炸事故预防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在防治瓦斯隧道瓦斯爆炸事故中应把防止瓦斯积聚放在首位,控制引爆火源其次,以瓦斯隧道安全施工管理为基础.

某变高度预应力箱梁桥合拢段底板崩裂破坏机制

楼力律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52-56.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2.24.008
全文: HTMLnew PDF  (1637 KB)  ( 177 )
摘要 ( 366 )
针对某变高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在施工期间合拢段底板发生崩裂的现象,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了箱梁底板在预应力筋管道剖面上的竖向应力分布情况,然后对影响底板竖向拉应力的外部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桥底板崩裂的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弯曲预应力束的径向力与预应力束管道偏离设计位置而产生的附加径向力,是导致底板开裂的主要原因;在纵向压力作用下,底板开裂后的箱梁节段最终会发生失稳破坏即出现崩裂.

基于邻域相关性的背景重构

肖梅;张雷;寇雯玉;刘伟;苗永禄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57-61.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2.24.009
全文: HTMLnew PDF  (1618 KB)  ( 116 )
摘要 ( 244 )
背景差法是一种重要的运动检测方法,当场景中背景被长时遮挡,并非总是以最大频率出现时,往往容易将前景错误地认为是背景,从而产生错误的重构,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邻域相关性的背景重构算法.算法首先对输入数据进行排序;其次利用简单归类算法对排序后的数据进行分类;再次计算灰度类的出现频率,根据灰度类的出现频率得到像素的背景确定标识,并为背景不确定的像素选定候选背景;最后对背景不确定的像素循环执行背景确定程序,即基于像素邻域相关性,选择和邻域相似度最大的候选背景为像素的确定背景.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对算法进行了多种场景的仿真实验,仿真实验表明,即使在背景被长时遮挡的环境中,算法仍能很好构建背景,从而有利于后续的运动目标检测、识别和跟踪.

冷源、热源温度对自然循环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玉宇;钱晓明;高庆瀚;王晓轩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62-65.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2.24.010
全文: HTMLnew PDF  (1282 KB)  ( 298 )
摘要 ( 288 )
物理过程失效是导致非能动系统运行失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在非能动系统可靠性分析中予以考虑.而对于物理过程失效,目前尚无成熟的分析方法.本文提出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冷源温度、热源温度在其合理范围内变化对自然循环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源、热源温度变化对系统物理过程失效具有重要影响,且运行列数越少,影响越显著.计算结果说明系统运行失效是物理过程失效与设备失效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并非二者的简单叠加,物理过程失效与设备失效是互为条件的;当系统设计安全裕量较大时,即使参与运行的设备列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也并不一定导致系统失效.

利用基因组改组技术提高辅酶Q10产量

宋丽雅;乔志新;李伟静;贺敏;于群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66-70.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2.24.011
全文: HTMLnew PDF  (1275 KB)  ( 256 )
摘要 ( 299 )
辅酶Q10(CoQ10)是生物细胞呼吸链中的重要递氢体,已广泛应用于心脏病、肝炎、帕金森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为了提高微生物法生产CoQ10的产量,本文利用基因组改组技术选育类球红细菌辅酶Q10高产菌株.根据CoQ10的合成途径及作用机理,确定了不同的抗性筛选标记物:罗红霉素、卡那霉素、对羟基苯甲酸、维生素K3和硫化钠.根据类球红细菌对标记物的耐受性确定了抗性筛选浓度.通过紫外线、紫外线/氯化锂、硫酸二乙酯、微波及钴60 5种诱变方式以及抗性培养基筛选获得了9株改良的突变株作为出发菌株.通过一轮基因组改组得到了几株高产菌株,其中PN13产CoQ10的量可达到2.39mg/g,是原菌的2.52倍.

基于ZigBee网络的民族特需品保存展示环境监控系统

孙炎辉;徐国凯;张俊星;宋鹏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71-74.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2.24.012
全文: HTMLnew PDF  (1445 KB)  ( 157 )
摘要 ( 318 )
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网络的民族特需品保存展示环境监控系统.该系统以ZigBee无线网络为基础,对采集到的特需品所在环境信息进行实时传输和监控,当数据超标时,监控中心发出指令开启终端节点的风机,进行反向控制,并使用GSM发送报警短信.用户也可通过PC机、嵌入式手持终端及手机短信查看并控制整个网络里任意节点的状态.该系统具有稳定性高、成本低、应用范围广、可移植性强等特点,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综述文章

页岩储层流动机制综述

于荣泽;卞亚南;张晓伟;晏军;赵寿元;林君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75-79.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2.24.013
全文: HTMLnew PDF  (900 KB)  ( 982 )
摘要 ( 387 )
为了研究页岩储层的流动机制,对国内外页岩气流动机理相关文献进行了广泛调研,详细阐述了解吸附、扩散和渗流的数学描述方法、影响因素、适用条件及存在的问题,为流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分析表明:气体在页岩储层中的流动主要经历解吸附、扩散和渗流3个过程.Langmuir等温吸附定律很好地描述了页岩气的解吸附规律,但在描述多组分气体解吸附时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Fick第二扩散定律能够准确地描述页岩气的扩散过程,如何划分渗流和扩散的流动区间并进行耦合还需进一步研究;气体在天然裂缝网络中的流动遵循滑脱效应的广义达西定律,在压裂诱导裂缝中的流动遵循Forchheimer定律;天然气在页岩储层的流动存在压敏、气水两相流动、温度变化引起的热效应、相变等多种流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科技评论

科普出版是任重而道远的综合工程

张英光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80-80.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493 KB)  ( 134 )
摘要 ( 183 )
1992年,英国Nature杂志刊登了卡尔·萨根为纪念科普巨匠艾萨克·阿西莫夫逝世而撰写的讣文,其中提到:“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第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发了灵感;我们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公民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业寄于同情.”这段话深刻阐释了科普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虽无法瞬时生效,却能经日积月累而影响国民的整体素质.科普出版目前在中国图书出版业中仅占极小份额,畅销书排行榜也难觅科普图书.出于对社会价值的追求,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在科普出版阵地坚守十余年,打造了以“哲人石丛书”为代表的科普图书品牌.

科技文献的精练:是态度问题,更是能力问题

朱大明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81-81.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520 KB)  ( 135 )
摘要 ( 160 )
“著作等身”、“下笔千言”固然令人敬佩,“惜字如金”、“短小精悍”更备受推崇.作为科技期刊编辑,笔者在审稿、排版过程中自然对论文的篇幅有种职业敏感,曾先后在《编辑学报》、《科技与出版》和《科学时报》上发表《期刊科技论文应适当限制篇幅》[1]、《科技论文表达的简明性》[2]、《科技报告当“减肥”》[3]等短文.笔者不敢奢望拙文能起到什么大的作用,只是有感而发.近来连续拜读《博士论文成了越码越厚的“空心砖”?》[4]以及《短文的份量》[5]等颇有意味的文章,略可说明学界“长篇大论”的现象依然较普遍存在,不禁再发议论,以示共鸣.

《科技导报》“读者之声”有奖征文评选结果公示

《科技导报》编辑部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82-82.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939 KB)  ( 178 )
摘要 ( 173 )
为促进科技交流、优化学术环境、分享科研经验、倾听前沿呼声、展示一线景色、打造优秀期刊,2012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科技导报》“读者之声”栏目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研究生进行了有奖征文活动.

读者之声:研究生共有的三大问题

蒋继平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82-82.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939 KB)  ( 165 )
摘要 ( 165 )
最近,有些研究生朋友向我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刚从大学毕业进入研究生队伍的一年级研究生.我把这些问题简单地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什么时候开始选择研究课题?第二,怎样选择课题?第三,如何着手制订实验计划?虽然这三个问题是一部分研究生提出来的,但是,这也是所有研究生都必须面对的三个问题.
主编心语

博导、博士生科研复述和杂谈(24)——从《红楼梦》中的一个情节谈博士论文为何物

冯长根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83-83.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847 KB)  ( 172 )
摘要 ( 206 )
小说《红楼梦》第三回在叙述黛玉初进贾府时,有一个小小的情节一闪而过,最初让人感到也就是日常的对话,仔细想来有点意思.
科技职场

求职面试的礼仪

龚慧娟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84-84.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654 KB)  ( 597 )
摘要 ( 221 )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是指当人们第一次接触某物或某人时会留下深刻印象,此印象作用持续时间长,且强于以后得到的印象.有调查显示,面试官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会先入为主地影响进一步的判断,并在以后的感觉和理性分析中起主导作用.心理学家奥里·欧文斯认为:“大多数人录用的是他们喜欢的人,而非能干的人.”求职礼仪贯穿整个求职过程,是求职者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由内而外的体现,掌握它可助你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012-24 科技人才招聘

郭献之(实习生);秦政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85-87.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1016 KB)  ( 62 )
摘要 ( 146 )

2012-24 全球招聘新闻

孙杨慧(实习生);秦政
科技导报. 2012, 30 (24): 89-92. ;  doi:
全文: HTMLnew PDF  (958 KB)  ( 70 )
摘要 ( 131 )
版权所有 © 《科技导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2846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科技导报社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38113,传真:010-62138113 电子信箱:kjdbbjb@cas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