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 第13卷, 第9507期 刊出日期:1995-07-10
  

  • 全选
    |
    科研
  • 解飞厚;卢晓中
    . 1995, 13(9507): 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编者按这次全国科技大会正式确定T“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明确提出了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我们认为,本文作者提出的“科技向生产力转化应从转变科研模式着手”这一观点和所作的分析,时落实“科教兴国”国策,时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希望文章发表后能引起各级参谋层、决策层和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希望在取得进一步共识的基础上,使科研模式的转变得到有力的推动。
  • 周春来;赵作权
    . 1995, 13(9507): 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香山科学会议是以创造宽松环境,弘扬学术自由,推动学科交叉,促进整体综合研究为目的,以面向未来、面对科学前沿、促进科学创新为宗旨的学术论坛。香山科学会议自推向社会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显示出了强大生命力,得到了我国学术界普遍的肯定和赞扬。她为科学家创造了一个宽松讨论学术问题的场所,提供了一个轻松和自由思考的环境。同时也将为21世纪中国科技发展,为“九五”计划的制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 新书介绍
  • 本刊
    . 1995, 13(9507): 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科学前沿与未来》是不定期的系列专著,也是香山科学会议的一种形式和组成部分。它的第一集日前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收编了1994年香山会议关于科学前沿及其走向,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的综述性论文15篇,皆系国内一流科学家(多为中科院院士)撰写的。有些文章本刊1994年各期中已刊登,介绍过其梗要。书中,中科院周光召院长、国家科委惠永正副主任所写的序言及该书主编张燕研究员(香山会议组委会常务负斑人)所写的前言,都相当精彩,都精要地介绍了香山科学会议的主旨、特色,也相当敏锐地前喻了科学未来的动向,值得一读,故特汇集于此,以飨读者。希望读者们会有兴趣,也希望由此引起各界对香山会议和它所展现的科学未来予以更大的关注。
  • 基础科学
  • 张志强
    . 1995, 13(9507):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地球科学,不管是固体地球科学,还是流体地球科学,其根本任务是认识地球,研究地球和其它天体的起源、结构和演化,探索其他天体对地球影响的基本规律,揭示地球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效应,从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 医学
  • 黄泰康
    . 1995, 13(9507):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新的病种病因的不断发现,随着化学药物副作用的增加、开发难度的增加,目前国际上回归自然的呼声也日益增高,这些都给天然药物的世界性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据目前资料分析,现代医学长于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而对一些代谢性、医源性、免疫性、慢性疾病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心脏血管性疾病、神经性疾病就往往显得应付厥如了。而对这些疑难病天然药却往往有着较好的疗效。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当今世界疾病谱在不断变化,使人类医学生物模式转变成多因素、多属性、多层次的生物、自然、心理、社会综合模式。在这种大背景下,以整体诊治为主旨的我国传统医学则显现了优势。而且中医治疗方法简便,患者易于接受,一旦对某种疾病治疗有所突破,很易于推广使用。
  • 高技术
  • 许居衍;郑茳
    . 1995, 13(9507): 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一切技术的发展,都要受到技术自身发展逻辑的约束。硅微电子是微电子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从方法论上讲,这种技术实质上是“硅上印刷电路”。;因此,硅微电子技术发展的自身逻辑,取决于硅上晶体管物理定律及其互连限制。晶体管遵从在统计物理学基础上的肖克莱理论,即当器件尺寸缩小到一定范围时,便会受到统计涨落、高场效应和热力学效应等约束,其有效工作区就会缩小。同时,器件间的互连电阻、电容和线间绝缘等问题也变得十分突出。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高密度集成情况下,元件间的布线不仅决定芯片面积大小,而且还影响着许多重要性能,比如速度等。
  • 工程技术
  • 周小谦
    . 1995, 13(9507): 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电力工业40多年来发展很快,一直保持年均增长11%以上,进人90年代建设规模更加巨大,1990-1994年每年新增装机容量都在1450万千瓦左右。到1994年底,全国发电量9090亿千瓦时,其中水电1704亿千瓦时,火电7240亿千瓦时,核电139亿千瓦时;全国装机容量达到1. 99亿千瓦,其中水电4850万千瓦,火电14800万千瓦,核电210万千瓦。与此同时,我国电网建设也发展很快。现在,全国已有六个跨省区电网,其中华东电网装机容量达到310。万千瓦,华北电网已接近3000万千瓦,华中电网为2760万千瓦,东北电网为2600多万千瓦,南方四省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联营电网装机在3000万千瓦以上,西北电网为1 100万千瓦,广东和山东两省的电网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960和1152万千瓦。
  • 科技动态
  • 刘先曙
    . 1995, 13(9507): 2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994年10月1日报道,美国新墨西哥阿尔伯克基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研制出一种新仪器,可以用来观察和测量流经集成电路中的微小电流而不必接触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学工程师能用这种新仪器设计和制造出质量更好的芯片,并能用这种仪器分析那些出故障的集成电路。
  • 工程技术
  • 万遇良
    . 1995, 13(9507):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世纪}o年代,一系列新技术兴起,主要是: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激光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另一方面这些新技术之间,它们与传统技术之间,又互相渗透、彼此结合,形成多种复合技术,进一步推动科技发展不断出现新的高潮。在众多新兴技术中,电子技术的发展起了主导作用。电子技术与其它技术结合,促进了大量新产品的开发,形成了一系列新产业,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结构以至生产方式。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这种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 严陆光
    . 1995, 13(9507):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电工(电工学、电工技术)是研究电磁领域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涉及电力生产和电工制造两大工业生产体系。这个比较古老的工程学科大约起始于19世纪的中、后期,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壮大成为有多个分支学科的重要技术科学领域,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 科技动态
  • 刘先曙
    . 1995, 13(9507): 3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995年3月4日报道,美国印第安纳柏杜大学的伊塞姆·米达瓦(<Issam Mudawar)及其同伴研制了一种微型管,可以帮助集成电路芯片有效地散掉过多的热量。电子元件的微型化给工程师们提出了一个难题:怎样防止芯片过热。当大量的晶体管挤在极小的空间内使大量的电能流人一个很小的面积内时,要使电路保持冷却往往是困难的。过去的气体冷却系统和液体冷却系统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现在米达瓦等研究人员将气体和液体冷却系统两者结合,创造了用气泡大量带走热量的散热冷却器。
  • 工程技术
  • 赖坚;孙振山;李久学
    . 1995, 13(9507): 3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汽车工业是现代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美、日、英、法、德、意等国都予以高度重视。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他的经济振兴计划中,把汽车工业作为内容之一,把发展电动车提高到更高的战略地位,作为振兴汽车工业的主要途径。美国的汽车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美国公民10%的消费花在汽车上。美国的汽车生产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1950年为28% 1991年却降至19%;1951年销售的新车99%是国产,到1991年却只占79%,比1987年的73%略有回升;1992年汽车的直接从业人员为200多万,间接人员都算上则超过1 300万;在国际贸易上仅1992年用于汽车和汽车配件的进口资金就达390亿美元,占贸易逆差840亿美元的46.4%。
  • 农业
  • 邓西民
    . 1995, 13(9507):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下属的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报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以下用[CO2]。表示)已经从工业革命前(1800年)的280ppmv(微升/升)上升到1990年的353 ppmv,大约增长了26%,近40年间增长了13%。目前,[CO2]。正以每年1. 8ppmv的速率继续增加。[CO2]。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们使用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释放出大量的[CO2进人大气层。IPCC的科学家们预测即使把人为的[CO2Z释放速率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到2050年[CO2]。仍将会增加到415-480 ppmv,到下世纪末[CO2]。将会上升到460-560 ppmv。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控制COZ的释放,到2100年[CO2]。将可能达到825 ppmv.
  • 经济
  • 陈国阶
    . 1995, 13(9507): 3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既成事实。宏观上最突出的表现是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梯度变化,即已形成东部较发达,中部次之,西部欠发达的三大经济地带。其中作为两极的差距尤为突出,不仅在西部地区引起强烈的震动和心理不平衡,而且已成为全国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正确认识、认真对待和逐步解决这一问题,无疑应该提上我国各级决策者的议事日程。
  • 体制转轨时期经济周期波动研究课题组
    . 1995, 13(9507): 4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面临错综复杂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意义重大。
  • 科技动态
  • 肖庆山
    . 1995, 13(9507): 44-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据英刊《新科学家》1995年3月4日报道:美国天文学家认为,曾一度沉寂而目前正发射X射线的“老年期”中子星可能是由于一股星际气体而复活的。如果证实,这将是天文观察者首次看见中子星以这种方式复活。中子星是一个结构非常紧密的物体,是由一颗巨星爆炸并坍缩而形成的。典型的中子星是直径仅20公里的球体,质量却是太阳质量的1. 5倍。中子星在形成初期,可能是脉冲星,旋转时不断地向外发射辐射的脉冲。但中子星进人“老年期”后,它便停止辐射,因此它再也无法被监测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翰·斯托克(JohnStocke)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一颗似是“老年期”中子星的物体,命名为MS0317. 7-6647,但它正在发射X射线。他们是在研究来自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爱因斯坦X射线卫星”的数据时发现这颗中子星的。观察到的X射线强度说明,这颗中子星离地球较近(约几百光年)。它隐藏在弥漫的星际气体云团(称作卷云)里。研究
  • 肖庆山
    . 1995, 13(9507): 44-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据英刊《新科学家》1995年3月4日报道:80年代不仅是有史以来最暖的10年,而且是最湿润的10年,至少北纬50。以北的地区是如此。这是东英吉利大学的迈克·休姆(Mike Hulme)根据20世纪降雨趋势的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休姆的研究给出了全球温度上升影响降雨的地区分布。他的研究也支持了有关全球变暖将使高纬度地区更温润的预言。
  • 经济
  • 王亚平
    . 1995, 13(9507): 4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企业改革15年来的历程表明,国有企业要走出困境,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就必须转换经营机制,实现制度创新,其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是,把国有企业改造为公司制的现代法人企业是一个十分艰巨复杂的过程。
  • 韩晓明
    . 1995, 13(9507): 49-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搞活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和“中心环节”。当前,以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化改造为主导方向的国有企业改革在各地逐步开始试点、推进。围绕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特别是进行公司化改造的问题,笔者于1994年10月对19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从中看到了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 专家建议
  • 中国气象学会
    . 1995, 13(9507):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干旱、洪涝、冰雹等气象灾害在我国不同地区频繁发生,造成严重的损失。气象科学通过正确的天气预报,可以指导人们趋利避害,大大减轻灾害的损失;同时,可以通过人工影响天气直接减轻干早和雹灾。现代人工影响天气主要是利用自然云的微物理不稳定性,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改变云的微结构,从而改变云降水的发展过程,达到增加降水、减少冰雹的目的。其科学基础已获得室内实验、外场试验和数值模拟越来越多的石巍和支持。
  • 减灾
  • 胡志晋
    . 1995, 13(9507): 5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干旱、洪涝、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给人类造成严重损害,呼风唤雨、控制天气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理想。天气过程的能量十分巨大,一次局地雷雨过程中凝结的水量约1000万吨,凝结潜热相当于燃烧480万桶石油的热量。人类直接耗费这样大的能量去控制一次雷雨显然是不现实也是不合算的。现代人工影响天气始于1946年,主要是利用自然云的微物理不稳定性,通过一定技术方法改变云的微结构,从而改变云降水的发展过程,达到人工增水、防雹、消云、消雾、削弱台风等灾害的目的。例如在低于0℃的云中存在着大量未冻结的细微水滴,播人成冰催化剂后可以产生大量冰晶,它们会迅速长大成雪或熔化成雨落到地面;同时还会释放冻结潜热,有利于云体进一步发展而增加降雨(雪)。这样可以用很少的耗费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获得很大的收益。
  • 资源环境
  • 林巍
    . 1995, 13(9507):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冲突,在不同场合又称为纠纷、矛盾、论战等,它是各种不同程度的对立情形的总称。环境保护领域普遍存在冲突。按所涉及的范围进行分类,环境冲突可分为地区性冲突、区域性冲突和全球性冲突。例如,公共设施(如垃圾处理场)的选址、污染源允许排污量的分配是地区性环境冲突;跨省跨国河流边界水质标准的确定是区域性环境冲突;氟里昂的配额分配、温室气体的控制是全球性环境冲突。
  • 潘家华;杜亚平
    . 1995, 13(9507): 6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理论上讲,通过明确界定产权,可以在不需要政府干预的情况下,通过产权的拥有与使用各方的商议或讨价还价过程,实现没有社会成本的环境优化管理。近年来,许多学者将产权途径用以分析具体的环境管理问题。如西方有的学者认为,应将土地的一些环境属性如自然景观、不受污染等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作为一种特殊产权,不归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这一环境管理的市场途径,无疑具有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