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在线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 最新录用
· 当期浏览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按学科浏览
· 按栏目浏览
· 组合浏览
· 特刊、专题
· 高被引文章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
· 订阅目录
· 推荐给朋友
友情链接
·
·
·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
   科技导报
2018年 36卷 15期
刊出日期:2018-08-13

卷首语
封面图片说明
研究论文
专题论文
综述
智库观点
科技人文
科界要闻
选择 | 合并摘要
封面图片说明

封面图片说明:环境诱变剂:潜在的环境问题

科技导报. 2018, 36 (15): 0-0.
全文: HTMLnew PDF  (2431 KB)  ( 43 )
摘要 ( 184 )
环境诱变剂能够引起生物体遗传物质发生突然的或根本的改变,是使其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达到自然水平以上的物质。
卷首语

现代人起源之争将逐渐走向协调 Hot!

吴新智
科技导报. 2018, 36 (15): 1-1.
全文: HTMLnew PDF  (540 KB)  ( 101 )
摘要 ( 353 )
人类起源于古猿。20世纪末叶,遗传学界普遍认为人与黑猩猩在500万年前或更晚分道扬镳。2000年,在肯尼亚发现600万年前的原初人化石;2002年,在乍得发现600~700万年前的撒海尔人化石,人猿揖别时间的共识便改变为700万年前或更早。比180万年前更早的人类化石迄今只在非洲发现过,所以一般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估计在180~200万年前,人类才走出非洲。经过长期演化,产生现代人。关于现代人如何起源,有着不同的假说与长期争论,至今仍在进行中。
智库观点

从诺贝尔奖看空间科学对科技强国的贡献

范全林, 白青江, 王海名, 杨帆
科技导报. 2018, 36 (15): 8-12.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8.15.001
全文: HTMLnew PDF  (789 KB)  ( 170 )
摘要 ( 636 )
诺贝尔奖是国际科学界公认的最重要奖项之一。分析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对标世界航天强国,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持续实施空间科学任务,科学家们不断获得诺贝尔奖。本文以诺贝尔物理学奖为抓手,阐述空间科学对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贡献,分析欧美航天强国在空间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情况,并基于中国空间科学发展现状和态势,提出空间科学是中国基础科学研究有望取得诺贝尔奖级重大突破的优势领域之一,发展空间科学可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具有重大标志性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专题论文

水环境中抗生素和抗性基因污染特征及控制措施

徐建, 胡鹏, 吕佳佩, 郭昌胜
科技导报. 2018, 36 (15): 13-23.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8.15.002
全文: HTMLnew PDF  (1043 KB)  ( 562 )
摘要 ( 849 )
抗生素作为一类抗菌类药物被广泛用于医疗、农业和畜牧业等领域,因其使用量大并能诱导产生耐药菌株,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在梳理近年来地表水环境中抗生素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水环境中抗生素和抗性基因的污染来源和污染特征,分析了环境浓度水平下抗生素污染对人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讨论了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控制措施及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效应——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石磊, 王玥, 程荣, 边杨子
科技导报. 2018, 36 (15): 24-31.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8.15.003
全文: HTMLnew PDF  (1402 KB)  ( 122 )
摘要 ( 516 )
京津冀地区已连续多年被大气污染问题所困扰,产业结构调整能够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效应,选取1999-2015年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分别建立第二产业比例与SO2、工业烟(粉)尘排放量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函数(IRF)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对不同地区不同污染物的影响方向、影响大小、影响持续时间均有所差异。为了保证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高效实施,京津冀应以3年为政策调整参考周期,对于不同的污染物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并联系本地实际开展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

中国大气颗粒物污染与致癌研究进展

吴静, 宋晓明, 刘硕, 吴荣山, 黄薇
科技导报. 2018, 36 (15): 32-38.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8.15.004
全文: HTMLnew PDF  (807 KB)  ( 231 )
摘要 ( 639 )
室外空气污染和污染空气中的颗粒物是一类致癌物,而近年中国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仍然维持在较高浓度水平。通过综述中国近年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和开展的颗粒物致癌机制研究,分析中国研究中颗粒物有关实验动物致癌性的证据和颗粒物致癌的人群流行病学线索,阐述大气颗粒物与癌症的关系,提出中国亟需开展相关研究。

大气臭氧:天然分布、人为影响及其健康损害

金陶胜, 辛严超, 殷小鸽, 齐靖宇, 王宇, 韩淼, 赵帅
科技导报. 2018, 36 (15): 39-47.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8.15.005
全文: HTMLnew PDF  (1062 KB)  ( 273 )
摘要 ( 460 )
从大气臭氧(O3)天然分布、人为活动对O3变化的影响(臭氧层空洞和O3生成潜势)O3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O3污染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气O3的研究进展,其中在O3生成潜势方面重点介绍了O3生成效率、光化学O3生成潜势和增量O3活性3种主要模型。通过了解本区域O3污染形成的主要来源和变化过程,引起人们对于O3污染的重视,并据此制定合理的控制政策和措施。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及健康影响

曹毅, 谢文
科技导报. 2018, 36 (15): 48-53.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8.15.006
全文: HTMLnew PDF  (922 KB)  ( 341 )
摘要 ( 652 )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辐射,却又因为辐射的不易感知等特性对医疗辐射等低剂量电离辐射产生恐惧心理。介绍了电离辐射的来源、生物效应和对健康的影响,讨论了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导的兴奋效应和适应性反应。通过引导人们正视电离辐射,并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使电离辐射在人类生活中产生的危害作用降低到人体可接受的水平,可让辐射在医学、工业和科研等领域造福人类。
综述

液态金属高性能冷却技术:发展历程与研究前沿

杨小虎, 刘静
科技导报. 2018, 36 (15): 54-66.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8.15.007
全文: HTMLnew PDF  (6276 KB)  ( 924 )
摘要 ( 997 )
"热障"问题已经成为阻碍高端电子芯片和光电器件向更高性能发展的重要挑战,发展高性能芯片冷却和热管理技术迫在眉睫。作为一大类新兴的热管理材料,液态金属在对流冷却、热界面材料、相变热控等领域均带来了观念和技术上的巨大革新,打破了传统冷却技术的性能极限,给大量面临"热障"难题的器件和装备的冷却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有望在国防、航空航天、能源系统及民用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冷却与热管理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液态金属先进冷却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液态金属对流冷却技术、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液态金属(低熔点金属)相变储能与热控技术、基于液态金属的复合冷却技术等;梳理了液态金属冷却技术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研究论文

东北地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框架研究

李阔, 许吟隆
科技导报. 2018, 36 (15): 67-76.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8.15.008
全文: HTMLnew PDF  (843 KB)  ( 220 )
摘要 ( 708 )
随着气候变化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显著,目前适应气候变化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气候变化影响下东北农业生产变化将直接引起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从气候变化角度着手,梳理了气候变化对东北农业影响的关键问题,分析指出近年来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农业4个最突出的影响:热量资源呈现增加趋势,旱涝灾害频次与强度增大,极端低温冷害事件下降,农业病虫害损失显著加重。针对这4个关键问题,从作物抗逆品种选育、作物应变耕作栽培、农田基本建设、种植结构调整、病虫害防治、农业保险等不同方面形成东北农业适应技术体系框架。

微纳马达在生物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李天龙, 于豪, 李牧, 汤闻天, 董惠娟, 周德开, 李隆球, 张广玉
科技导报. 2018, 36 (15): 77-84.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8.15.009
全文: HTMLnew PDF  (2284 KB)  ( 585 )
摘要 ( 939 )
作为微纳尺度的动力装置,微纳马达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和驱动力大等优点,在传感检测、微纳加工和环境治理等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优势,特别是在生物医疗领域具有巨大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生物医用微纳马达的制备及驱动控制方法,总结了微纳马达在药物靶向运输、细胞识别捕捉、纳米手术、吸附毒素及溶解血栓等生物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其在生物医疗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长江中游荆江和江汉-洞庭地区防洪减灾策略

陈立德
科技导报. 2018, 36 (15): 85-92.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8.15.010
全文: HTMLnew PDF  (1628 KB)  ( 145 )
摘要 ( 771 )
在反思已有防洪减灾措施的基础上,基于"洪水和泥沙资源化"的考虑,提出了长江中游荆江和江汉-洞庭地区防洪的措施,即:"采沙扩湖、清淤改田",实现"再造云梦泽、扩张洞庭湖",扩大江汉-洞庭地区洪水调蓄空间,在"蓄泄兼筹,以泄为主"和"江湖两利"的原则下,达到防洪减灾、冷浸田改造和改善血防工作的统筹考虑,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科技人文

丘成桐:攻克物理难题的数学大师

王丽娜, 史永超
科技导报. 2018, 36 (15): 93-95.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8.15.011
全文: HTMLnew PDF  (980 KB)  ( 166 )
摘要 ( 477 )
2018年7月2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办的第十五届马塞尔·格罗斯曼会议中,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图1)被授予马塞尔·格罗斯曼奖(图2),该奖表彰他在广义相对论中总质量的正定性、完善"准局域质量"概念、证明"卡拉比猜想"以及在黑洞物理研究等工作中做出的巨大贡献。马塞尔·格罗斯曼奖是物理学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很多著名物理学家都获得过这一奖项,包括李政道、霍金、钱德拉塞卡等,而获得过此奖的数学家只有普林斯顿大学的Sinai和哈佛大学的丘成桐。

行止于景行,仰止于高山——诚重悼念刘光鼎先生

陈颙
科技导报. 2018, 36 (15): 96-96.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8.15.012
全文: HTMLnew PDF  (360 KB)  ( 79 )
摘要 ( 458 )
刘光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8月7日18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科界要闻

中国-北欧国家科学战略圆桌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
科技导报. 2018, 36 (15): 6-6.
全文: HTMLnew PDF  (618 KB)  ( 46 )
摘要 ( 207 )

中国科协生态环境学会联合体筹备工作研讨会召开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科技导报. 2018, 36 (15): 6-6.
全文: HTMLnew PDF  (618 KB)  ( 44 )
摘要 ( 186 )

2018中国工业大数据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召开

吉林省科协
科技导报. 2018, 36 (15): 6-7.
全文: HTMLnew PDF  (789 KB)  ( 66 )
摘要 ( 205 )

“中国材料大会”2018在厦门召开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科技导报. 2018, 36 (15): 7-7.
全文: HTMLnew PDF  (467 KB)  ( 62 )
摘要 ( 289 )

2018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发布

科学网
科技导报. 2018, 36 (15): 7-7.
全文: HTMLnew PDF  (467 KB)  ( 50 )
摘要 ( 258 )
版权所有 © 《科技导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2846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科技导报社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38113,传真:010-62138113 电子信箱:kjdbbjb@cas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