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在线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 最新录用
· 当期浏览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按学科浏览
· 按栏目浏览
· 组合浏览
· 特刊、专题
· 高被引文章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
· 订阅目录
· 推荐给朋友
友情链接
·
·
·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
   科技导报
2019年 37卷 21期
刊出日期:2019-11-13

卷首语
封面图片说明
研究论文
综述
智库观点
科技人文
专题:光宇空间装置及规划
选择 | 合并摘要
封面图片说明

空间科学大会助推中国航天强国梦 Hot!

科技导报. 2019, 37 (21): 0-0.
全文: HTMLnew PDF  (5350 KB)  ( 48 )
摘要 ( 212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助推我国航天强国梦早日实现,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在厦门举办。
卷首语

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推动科技进步,创造美好世界

万钢
科技导报. 2019, 37 (21): 1-2.
全文: HTMLnew PDF  (673 KB)  ( 92 )
摘要 ( 242 )
1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科研范式与组织模式的重构
智库观点

德国《可再生能源法(2017年)》的启示

周鹿鸣, 杨建华, 王维洲, 廖志军, 刘福潮
科技导报. 2019, 37 (21): 7-13.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9.21.001
全文: HTMLnew PDF  (780 KB)  ( 147 )
摘要 ( 312 )
德国推出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法规以来,其对可再生能源实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消纳能力薄弱、市场化不足等问题。德国《可再生能源法》分别于2016、2017年再次得到修订,提出了考虑到可再生能源类型、容量和竞争环境等因素的全新拍卖体制,并强化了扩张路径的概念,设立明确容量扩建、发电量等目标,强调电网建设与消纳的同步性。探析了德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变化,结合中国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断提高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展所面临的类似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白洋淀水环境状况与治理保护对策

李琳琳, 王国清, 秦攀, 赵健, 万正芬, 艾绍碧, 程永前, 卢少勇
科技导报. 2019, 37 (21): 14-25.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9.21.002
全文: HTMLnew PDF  (2929 KB)  ( 260 )
摘要 ( 400 )
由于连年干旱和人类活动的干扰,白洋淀面临生态缺水、水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及水生生物多样性破坏等生态危机。近几年,白洋淀水体多为V类或劣V类,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与总磷。研究表明,白洋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失去自净与生态修复能力的主要原因有:上游修建大量水利工程截断水源,导致入淀水量减少;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大量流经府河汇入白洋淀;淀区养殖业与旅游业发展加快了污染进程;而紧绕白洋淀规划的雄安新区对入淀污染负荷有潜在贡献。针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现状与水体恶化原因,为使白洋淀恢复生态自净与循环能力,提出了污染源治理与生态保护对策。
专题:光宇空间装置及规划

“大连相干光源”为化学反应中的分子“拍电影”

孙洋, 张未卿, 杨学明
科技导报. 2019, 37 (21): 26-31.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9.21.003
全文: HTMLnew PDF  (2880 KB)  ( 300 )
摘要 ( 327 )
自由电子激光被称为第4代先进光源,是帮助人类探索物质微观世界的最先进的研究工具,在能源、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变革性的推动作用。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的综合实验研究装置(简称"大连相干光源")的成功研制,填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有望成为推动中国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利器"。介绍了大连相干光源的研制背景和国内外的发展现状,阐述了装置成功研制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应用前景。

追踪宇宙“信使”冲击世纪谜题——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简介

查敏, 陈松战, 吴含荣, 马玲玲, 马欣华, 胡红波
科技导报. 2019, 37 (21): 32-45.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9.21.004
全文: HTMLnew PDF  (3640 KB)  ( 164 )
摘要 ( 328 )
宇宙线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取得了许多划时代的发现性成果。但是人类对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等问题仍存在诸多疑惑。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LHAASO)独具高海拔和大规模优势,计划利用多种探测手段开展联合观测,大幅提升对伽马和宇宙线粒子的鉴别能力。LHAASO有望获得史上最高的伽玛探测灵敏度,并在很宽的能量范围内精确测量宇宙线能谱,为宇宙线物理、高能天体物理、宇宙学和新物理学规律研究做出贡献。介绍了LHAASO的探测器结构、性能优势和科学目标。

临近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黄宛宁, 张晓军, 李智斌, 王生, 黄旻, 蔡榕
科技导报. 2019, 37 (21): 46-62.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9.21.005
全文: HTMLnew PDF  (4601 KB)  ( 1840 )
摘要 ( 519 )
介绍了临近空间的特殊空间位置以及典型气象特征,梳理了国内外通过天基、地基、原位平台对临近空间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情况,针对目前对临近空间认知不足的现状,提出应该以临近空间飞行器为主要平台对临近空间进行科学探索及应用;回顾了国内外临近空间飞行器(包括高空气球、平流层飞艇和高空太阳能长航时无人机)的技术发展及其在军用和民用市场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亟需关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中国临近空间科技发展和应用的具体建议。

国际基于立方星平台的空间科学发展态势及启示

时蓬, 苏晓华, 王琴, 范全林
科技导报. 2019, 37 (21): 63-72.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9.21.006
全文: HTMLnew PDF  (3613 KB)  ( 236 )
摘要 ( 317 )
空间科学主要是基于航天器平台获取实验数据、实现科学发现的重大前沿基础研究。中国实施了"悟空""慧眼"等一批较大的科学卫星任务。阐述了国际上重要科学发现和成果,提出当前国际上已认识到立方星在空间探索与发现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美欧等航天强国和机构已实施和论证的若干立方星科学探测计划及取得的有影响力的原创科学成果,以及中国立方星技术演示验证和商业航天已取得的进展;提出了中国空间科学界应进一步关注立方星的发展,利用立方星平台开展研究,与传统大中型空间科学卫星形成互补,增强并拓展相关领域的探测能力,有效降低任务难度并缩短研制周期,促进中国空间科学取得更多重大发现和突破。

美国空间科学的发展及其启示

范全林, 白青江
科技导报. 2019, 37 (21): 73-87.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9.21.007
全文: HTMLnew PDF  (2947 KB)  ( 237 )
摘要 ( 320 )
剖析了美国空间科学战略规划的模式、科学计划的布局、空间科学发展的体制保障和机制创新;提出在中国空间科学发展不断得到重视的大环境下,亟需重视战略规划研究、并强调规划的严肃性,要坚持重大科学任务的国家属性和国际合作开放性并举,要重视厚植和夯实空间科学发展的基础等3方面的建议。
综述

氧化还原介体催化强化污染物厌氧降解研究进展

班巧英, 刘琦, 余敏, 李建政, 秦岩
科技导报. 2019, 37 (21): 88-96.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9.21.008
全文: HTMLnew PDF  (1358 KB)  ( 251 )
摘要 ( 371 )
由于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产生剩余污泥少、可回收能源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处理各种有机污染物,尤其在有毒、有害、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厌氧生物法的处理速率通常比较低,而氧化还原介体可通过自身不断的氧化和还原来传递电子,提高电子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传递速率,从而促进污染物高效厌氧降解。醌类物质和腐殖酸是应用较多的氧化还原介体,在催化难降解污染物降解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讨论了氧化还原介体的特点、作用机制,并总结了其对偶氮染料厌氧脱色、反硝化和多氯联苯厌氧降解的强化作用,提出了氧化还原介体未来的研究方向。
研究论文

解锁细胞免疫,点燃抗癌曙光——201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简析

张娜, 张临政, 刘俊香
科技导报. 2019, 37 (21): 97-104.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9.21.009
全文: HTMLnew PDF  (1912 KB)  ( 190 )
摘要 ( 331 )
免疫检查点是指能调节机体免疫细胞活化和免疫耐受的共刺激和共抑制信号分子,其中共抑制信号分子会降低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造成肿瘤的免疫逃逸。美国科学家JamesP.Allison和日本科学家Tasuku Honjo分别发现了两个重要的共抑制信号分子——CTLA-4和PD-1,验证了针对二者的抑制剂抗体产生的抗肿瘤活性,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并因此获得201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介绍了获奖者及其研究经历,解读了肿瘤与T细胞免疫的机理,分析了免疫检查点药物发展的现状,展望了免疫检查点研究的方向。

人工智能大数据之于心理学

刘兴云, 刘晓倩, 向媛媛, 朱廷劭
科技导报. 2019, 37 (21): 105-109.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9.21.010
全文: HTMLnew PDF  (742 KB)  ( 912 )
摘要 ( 467 )
以人格预测、主动自杀干预、青岛大虾事件的舆情分析为例,介绍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在利用大数据进行相关心理指标分析时,要注重保护用户隐私,合理合规地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科技人文

沃尔夫物理学奖与量子信息的发展

尹沛, 朱慧涓
科技导报. 2019, 37 (21): 110-116.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9.21.011
全文: HTMLnew PDF  (1177 KB)  ( 127 )
摘要 ( 403 )
沃尔夫物理学奖成立于1976年,是世界物理学界最高成就奖之一,获奖者中有不少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通过介绍2010年、2013年和2018年沃尔夫物理学奖获奖者在量子信息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展示了该领域近年来的发展轨迹,并对比了这3届获奖者不同的研究思路。
版权所有 © 《科技导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2846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科技导报社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38113,传真:010-62138113 电子信箱:kjdbbjb@cas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