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4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2-05-13
  

  • 全选
    |
    封面图片说明
  • 科技导报. 2022, 40(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2年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演讲,提出4点主张:第一,携手合作,聚力战胜疫情;第二,化解各类风险,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第三,跨越发展鸿沟,重振全球发展事业;第四,摒弃冷战思维,实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
  • 卷首语
  • 朱兆云
    科技导报. 2022, 40(9):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民族医药是世界医药学的瑰宝,具有原创优势,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
  • 专稿
  • 乔笑斐, 路昊明
    科技导报. 2022, 40(9): 6-1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09.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粒子物理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性成就之一。1955—1995年,约1/3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粒子物理相关理论或实验研究。为分析其发展历程,按照时间顺序,将粒子物理的发展分为初步探索期、理论成熟期、实验验证期和继续完善期4个阶段。其中,初步探索期(1930—1951年)是粒子物理的起步与独立阶段;理论成熟期(1952—1967年)是粒子物理的理论体系构建阶段;实验验证期(1968—1985年)是粒子物理理论体系得到实验验证阶段;继续完善期(1986年至今)是粒子物理的接续发展阶段。现在人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于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
  • 科技工作者建议
  • 王立伟, 刘军, 张爱平, 于建荣
    科技导报. 2022, 40(9): 14-1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09.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探索了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通过对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给出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对策建议:(1)建立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避免在长三角区域重复建设;(2)建立该区域设施共建的建设经费支持机制,共同支持基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研究开发工作;建立该区域设施共用的科研经费保障机制,设立科研专项基金,并受理用户利用设施开展研究的申请;(3)建立长三角用户参与机制,在设施的规划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运行时的开放和共用;建立面向全球科研人员和机构的开发共享机制,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原始创新;(4)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考核评价机制。
  • 专题:后疫情时代
  • 陈樱花
    科技导报. 2022, 40(9): 20-2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09.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梳理了后疫情时代中国在教育教学、企业管理、交通出行、科技创新、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所发生的变化,分析了中国在医学及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突发公共卫生治理、社区治理以及国家治理层面的多个研究主题。进入后疫情时代,无论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治理层面,还是更为关注基层社区治理的突发公共卫生治理层面上,更为灵活、更有弹性的“韧性治理”都成为治理的共同选择取向。同时,构建更适应后疫情时代的机构协同、协作机制也是未来治理的重大挑战。基于上述分析,剖析了后疫情时代概念界定模糊的问题,探讨了目前存在研究方法使用不够规范、研究设计不足、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割裂的问题,从重组的视角展望了后疫情时代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
  • 陈安, 刘国佳, 牟笛, 冯佳昊, 李季梅, 陈垟羊, 李玟玟, 张首昊, 丁上于, 许静斯, 刘梦洁, 陈雅楠, 黄卓逸, 张若晨, 李泽齐
    科技导报. 2022, 40(9): 29-3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09.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外关于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影响、风险防控、应急管理相关研究,解析了后疫情时代概念和内涵。概述了后疫情时代的国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外关于后疫情时代的城市规划、出行方式等社会影响以及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等核心问题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现有研究的特征与不足,对后疫情时代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显著影响了人们的交往、出行、工作方式,推动了行业形态、科技发展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变革。后疫情时代最大的风险特征是不确定性,多风险耦合为应急管理实践带来新一轮挑战。
  • 许静斯, 王子君, 刘梦洁, 李凉凉, 陈安
    科技导报. 2022, 40(9): 40-5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09.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因全球跨境流动带给中国境内疫情防控的影响,根据经典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提出考虑了境外输入性病例的SEIDR传染病模型。模型将入境人员分为未经海关入境人员和通过海关入境人员,设计了“境内有疫情,境外无输入”“境内无疫情,境外有输入”“境内有疫情,境外有输入”等3种情形。通过计算各类情形下感染人数峰值和持续的时间范围,比较不同类型的入境方式对境内疫情的影响和对境内医疗资源造成的压力。根据研究结果,建议根据疫情风险程度和资源条件采取检测措施;对未经海关入境的人员严格防控,对通过海关入境人员进行闭环管理;动态调整入境隔离措施和隔离期,在保证境内外疫情防控的提前下逐步恢复国际交流;整合医疗资源,提高配置效率,缓解境内资源占用压力。
  • 牟笛, 陈安
    科技导报. 2022, 40(9): 53-59.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09.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区域最优的疫情隔离方式,以最小化距离为目标,利用遗传算法优化应急资源集散中心位置,计算按行政分区隔离、按经纬度欧式距离k均值聚类隔离、按经纬度网格隔离的全局距离,探讨最便捷、高效的疫情隔离分区方式。研究结果显示,按行政分区进行隔离划分全局距离最长,按k均值聚类进行隔离划分全局距离最短; k均值聚类或网格划分下,分区越多,全局距离越短。在进行疫情隔离时,城市中心与边缘区域应急资源集散中心应区别建设,行政分区边缘的应急需求点应就近划分,隔离区域内可进行二次精细分区以便管理。
  • 张首昊, 韩玮, 李玟玟, 刘国佳, 陈安
    科技导报. 2022, 40(9): 60-66.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09.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疫情防控背景下,消费者居家隔离导致以小区为单位的生鲜物资需求激增,而复工不足导致生鲜企业配送能力有限,生鲜物资运输受到更多挑战。基于生鲜企业配送时间限制,考虑生鲜物资的保存时间与防疫用品的防护时间,以消费者所在小区为需求点,构建疫情背景下生鲜物资运输路径优化模型,并根据模型设计了一种遗传算法进行快速求解,在完成配送任务的前提下,得到最优运输方案,最小化企业配送成本。同时,分析了不同需求情况下所需车辆数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所需车辆数并未随需求同倍增加。
  • 刘梦洁, 陈垟羊, 陈雅楠, 陈安
    科技导报. 2022, 40(9): 67-7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09.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增强散发疫情防控的科学性,从疫情防控、疫情溯源以及疫情背景3个维度,疫情持续时间、确诊病例、发现途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流调追踪、核酸检测等9个分指标,构建疫情散发防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全国32个地区散发疫情的控制情况进行计算与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散发疫情防控存在地区间防控效率差异明显、防控措施强度与疫情严重程度不相适应、地区间流动人口的管理政策缺乏统一的科学依据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 董京波
    科技导报. 2022, 40(9): 78-8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09.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梳理中国疫情应急管理中涉疫个人信息披露的现行法律制度,分析了不同国家地区涉疫个人信息收集、披露时的做法,探讨了适合于中国的涉疫个人信息披露的路径:一方面要在应急法规中增加个人信息披露的规定;另一方面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细化涉疫个人信息披露的内容,重点为以最小化原则为基础由国家披露个人信息,同时以公开透明原则保障公民知情权。
  • 综述
  • 向雁, 侯艳林, 张维理, 陈印军
    科技导报. 2022, 40(9): 86-9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09.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工作重点,梳理了监测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的职责分工、历史沿革、监管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涵盖监测体系、管理体系、执法体系、监督体系和村民自治体系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现代化架构;围绕厘定管理权责边界和完善管理制度,划定监测分工和构建监测网络,建设综合执法机构和网格化体系,监督政府履职和企业履责,强化村民自治和建立内部约束等方面,提出了推进监管体系现代化的主要建设任务。
  • 研究论文
  • 张文迪, 王炅, 李涛, 徐蓉, 徐伟东, 严萍
    科技导报. 2022, 40(9): 98-104.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09.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ANSYS有限元仿真平台的动网格技术,建立了三维增强型电磁驱动装置有限元模型。结合440 kA发射条件下增强型电磁驱动装置附近的空间磁场分布,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结合模型开展仿真,获得了增强型电磁驱动装置内膛中轴线上磁场的分布规律,以及电磁驱动装置径向磁场在空间的衰减规律。指出电流峰值时刻,电枢前端的磁感应强度随着距离增大先增大,而后趋于不变。在模型中,可认为电枢前端磁场最大为2.3~3.3 T。
  • 王宇虹, 宋建洋, 王志, 袁晓玉, 郜婧婧, 李筱竹, 张晓美
    科技导报. 2022, 40(9): 105-11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09.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020年全国公路交通行业气象服务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公路交通行业气象服务需求与供给特征以及行业用户对气象服务满意程度。结果表明:超过60%的专家认为雾、降雨、降雪是公路交通行业最关注的气象要素,但不同生产环节的需求有所差别;对于服务产品,预警、预报、监测、影响评估类的需求度依次递减,但均超过95%,气象部门除了在影响评估类方面供给能力不足外,其余基本满足公路交通行业需求,并在提供产品时效及要素类别(气温和大风)上略有冗余;手机客户端、共享平台是行业用户最希望获取服务产品的渠道,而气象部门虽然发布途径多元化,但仍以网站、电话、电子信件等传统方式为主;行业用户对气象服务信息的综合满意度评分为89.4分,其中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的全国评分依次降低,公路运营环节满意度评价结果最高,私营企业满意度评价结果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