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在线办公系统  

在线期刊
· 最新录用
· 当期浏览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按学科浏览
· 按栏目浏览
· 组合浏览
· 特刊、专题
· 高被引文章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
· 订阅目录
· 推荐给朋友
友情链接
·
·
·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当前在线人数:
   科技导报
2022年 40卷 11期
刊出日期:2022-06-13

卷首语
封面图片说明
专稿
科技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
“科创中国”助力中部崛起
双碳目标引领绿色发展
开放协同构筑人才高地
选择 | 合并摘要
封面图片说明

封面图片说明:创新引领 自立自强——打造中部崛起新引擎 Hot!

科技导报. 2022, 40 (11): 0-0.
全文: HTMLnew PDF  (2083 KB)  ( 26 )
摘要 ( 95 )
本届年会设立开幕式、闭幕式及五大板块35项专题活动
卷首语

奋进自立自强新征程 建功科技强国新时代

《科技导报》 编辑部
科技导报. 2022, 40 (11): 1-1.
全文: HTMLnew PDF  (220 KB)  ( 45 )
摘要 ( 183 )
科技兴则民族兴,区域强则国家强。以“创新引领自立自强——打造中部崛起新引擎”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正是全国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总动员令,开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征程的实际行动,将聚焦科技支撑引领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前沿议题,与智者同行、与青年共进、与创新同频、与发展共振,致力于洞察发展趋势、传播智库思想、共议创新热点、凝聚发展共识,共谋区域发展,努力建功科技强国新时代。
专稿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白光祖, 万劲波, 彭现科, 王宝, 王鹏龙, 蒋海军, 赵宪庚
科技导报. 2022, 40 (11): 6-14.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2.11.001
全文: HTMLnew PDF  (627 KB)  ( 80 )
摘要 ( 133 )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事关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支撑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责任担当。通过认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视角,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从安全、发展、开放3个层面,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路径:强化建制化、体系化支撑保障,夯实新发展格局安全基础;增强原创引领带动作用,提升双循环体系的动能与效能;面向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提升新发展格局的开放水平。
科技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物种业发展态势分析

刘忠松, 陈烈臣, 段美娟
科技导报. 2022, 40 (11): 15-23.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2.11.002
全文: HTMLnew PDF  (981 KB)  ( 173 )
摘要 ( 92 )
种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当前面临着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从种质资源、育种技术和种业体系3个方面简要回顾了种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作物种业的发展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中国作物种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新材料创新突破的路径及政策保障

王昶, 周思源, 耿红军
科技导报. 2022, 40 (11): 24-32.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2.11.003
全文: HTMLnew PDF  (525 KB)  ( 151 )
摘要 ( 96 )
新材料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精准设计新材料创新突破路径及政策,是中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梳理了美国、日本与欧盟等材料强国的新材料技术创新突破经验,探讨了中国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与前沿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别设计了先进基础材料“竞争力提升”创新突破路径、关键战略材料“自主可控”创新突破路径及前沿新材料“抢先卡位”创新突破路径,并从完善新材料产业创新系统、引导新材料产业创新方向、建设新材料产业新型创新基础设施、构建可持续的创新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电子束光刻设备发展现状及展望

梁惠康, 段辉高
科技导报. 2022, 40 (11): 33-44.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2.11.004
全文: HTMLnew PDF  (3362 KB)  ( 594 )
摘要 ( 289 )
电子束光刻设备在高精度掩模制备、原型器件开发、小批量生产以及基础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外高端电子束光刻设备禁运的条件下,中国迫切需要实现高端国产化设备的突破。介绍了电子束光刻设备发展历程,列举了当前活跃在科研和产业界的3种设备(高斯束、变形束、多束)的主要厂商及其最新设备性能,并概括了国产化电子束光刻设备发展现状。通过国内外电子束光刻设备性能的对比,总结了国产化研发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难题。其中,着重介绍了高端高斯电子束光刻设备国产化需要面临的技术挑战:热场发射电子枪、高加速电压、高频图形发生器、极高精度的激光干涉仪检测技术及高精度电子束偏转补偿技术。

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数字孪生关键技术特性

陈晓红, 刘飞香, 艾彦迪, 许冠英, 陈姣龙, 徐雪松, 梁伟
科技导报. 2022, 40 (11): 45-54.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2.11.005
全文: HTMLnew PDF  (2904 KB)  ( 420 )
摘要 ( 131 )
综述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中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安全维护3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工业数字孪生技术背景下,分析了当前应用于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的一些基本特性,其中包括可交互性、可孪生性、可组合性及可管理性,概述了工业数字孪生技术在产品设计研发、运维管理决策、生产管控3个方面的典型应用场景。展望了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数字孪生技术未来发展。

智能农机装备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欧阳安, 崔涛, 林立
科技导报. 2022, 40 (11): 55-66.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2.11.006
全文: HTMLnew PDF  (1278 KB)  ( 270 )
摘要 ( 127 )
智能农机作为传统农机的智能化升级,是智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物质基础。梳理了国内外智能农机相关政策、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从关键核心技术、共性基础标准、数字化基础设施、企业竞争能力、人才法规要素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智能农机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应从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标准检测体系建设,加大宜机化数字化改造,培育发展优质企业,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快提升智能农机装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促进中国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进展

李水生, 周泉, 何君, 马可
科技导报. 2022, 40 (11): 67-75.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2.11.007
全文: HTMLnew PDF  (3281 KB)  ( 86 )
摘要 ( 104 )
分析了建筑智能化系统、企业信息化管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运用、项目绿色施工等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并在国家政策和市场层面提出了相应建议。当前建筑业整体工业化程度低、标准规程不足、生产耗能高的现状下,智能化技术的兴起能够在科技提升、成本节约和效率提高等多方面助力建筑工业化的高质量发展。
“科创中国”助力中部崛起

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建议

黄征学, 吴九兴
科技导报. 2022, 40 (11): 76-81.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2.11.008
全文: HTMLnew PDF  (990 KB)  ( 25 )
摘要 ( 73 )
从全国层面分析了中部地区在全国协调发展中的特点,探讨了中部地区协调发展面临的南北发展不协调、经济集聚和人口集聚不匹配、特殊类型地区不发达、协调发展机制不完善等“四不”问题。针对“四不”问题,结合协调发展的特征,从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空间格局、深化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健全特殊类型地区发展政策体系、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4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检验检测科学仪器发展现状及建议

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测试装备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组
科技导报. 2022, 40 (11): 82-87.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2.11.009
全文: HTMLnew PDF  (561 KB)  ( 56 )
摘要 ( 88 )
介绍了检验检测科学仪器的行业现状,梳理了全球检验检测科学仪器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分析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核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刘蕴韬, 安世忠, 梁积新
科技导报. 2022, 40 (11): 88-97.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2.11.010
全文: HTMLnew PDF  (589 KB)  ( 364 )
摘要 ( 144 )
聚焦于核技术应用领域中射线产生装置、放射性同位素技术、核探测技术,概述了电子加速器、质子/重离子加速器、中子发生器等重要射线产生装置与放射性同位素制备、放射性药物、放射源以及核探测技术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射线装置与放射性同位素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双碳目标引领绿色发展

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路径

周佳, 董战峰
科技导报. 2022, 40 (11): 98-104.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2.11.011
全文: HTMLnew PDF  (1097 KB)  ( 116 )
摘要 ( 185 )
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两山”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内容。分析了碳汇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积极推动碳汇产品纳入碳市场、开展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机制创新、完善碳汇产品方法体系、健全碳汇调查监测技术方法、加强碳汇发展保障能力建设,是推动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重点方向。

建筑业减碳途径及实施策略

阳栋, 李晃, 李水生, 侯亚康, 张水
科技导报. 2022, 40 (11): 105-110.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2.11.012
全文: HTMLnew PDF  (811 KB)  ( 134 )
摘要 ( 139 )
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探讨了建筑业中实现减碳目标的具体举措,分析了建筑业各个阶段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和场景,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结合政策、标准、管理制度等方面探讨了减碳的策略。
开放协同构筑人才高地

中国团体标准化发展历程与治理策略

曹俐莉, 靳宗振
科技导报. 2022, 40 (11): 111-116.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2.11.013
全文: HTMLnew PDF  (589 KB)  ( 46 )
摘要 ( 110 )
基于中国团体标准化发展现状,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团体标准化治理机制,立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发挥行业管理部门、中国科协作用健全团体标准化治理机制,基于团体标准制定、实施、国际化等全生命周期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培养标准化人才、多方共同制定标准来综合提升团体标准化治理水平,提出了完善中国团体标准化治理的建议。
版权所有 © 《科技导报》编辑部    京ICP备14028469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科技导报社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38113,传真:010-62138113 电子信箱:kjdbbjb@cas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