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lusive: Strategic Scientists

Strategic scientist Li Siguang

  • WANG Hongpeng ,
  • LI Yingjie
Expand
  • 1.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Beijing 100101, China;
    2.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3, China

Received date: 2022-05-13

  Revised date: 2022-07-14

  Online published: 2022-10-19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of Li Siguang, as the founder of geomechanics and one of the main leaders and founders of modern geoscience in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egic scientist" are analyzed, as a combination of "scientis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 and "strategist". It is concluded that Li Siguang is a well deserved strategic scientist.

Cite this article

WANG Hongpeng , LI Yingjie . Strategic scientist Li Siguang[J].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22 , 40(16) : 64 -71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2.16.008

References

[1] 汪士.中外杰出科学家社会角色发展现状及比较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4:112.
[2]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6-07(1).
[3] 马胜云, 马兰.李四光年谱[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9:34.
[4]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党史人物传·第67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10-11.
[5] 魏仕俊.李四光与䗴科化石[J].化石, 1983(3):1-2.
[6] 段万倜.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史概要[C]//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史研究室.地质学史论丛.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5:124-129.
[7] 王仰之.中国地质学简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210.
[8] 高澜.李四光与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C]//景才瑞, 邓宗琦.李四光学术研究.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29.
[9] 浦庆余.我亲历和知道的关于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的争论[C]//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史研究所.地质学史论丛7.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8:416.
[10] 景才瑞, 刘会平.论李四光教授对中国第四纪地质研究之贡献[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0(3):99-105.
[11] 孙殿卿.李四光与地质力学[C]//景才瑞, 邓宗琦.李四光学术研究.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12.
[12] 付毅.地质力学的形成与发展[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2):95-99.
[13] 刘则渊.地质力学的理论渊源和历史地位[C]//湖北省李四光研究会, 中国地质学会力学专业委员会.李四光学术研究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4:60-70.
[14] 陈炜.李四光地质力学学派探析[J].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8(2):249-256.
[15] 马胜云.李四光和周恩来[C]//康玉柱, 王宗秀.学习李四光的创新精神发展地质力学理论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诞辰120周年纪念.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9:21-31.
[16] 朱训, 陈洲其.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史:1949-2000[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3:10-19.
[17] 陈梦熊.50年代初全国地质机构的一次大调整、大变动[C]//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史研究所合编.地质学史论丛4.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2:171-172.
[18] 才云鹏.李四光:信仰的力量[M].北京:台海出版社, 2016:204-207.
[19] 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史纲编写组.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史纲[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6:96.
[20] 赵文津.李四光与中国石油大发现[J].中国工程科学, 2005(2):26-34.
[21] 李四光.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C]//张文昭.当代中国油气勘探重大发现.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36-77.
[22] 吕华.临危受命良好开端——记地质部第一次石油普查工作会议[C]//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史研究所.地质学史论丛4.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2:229-233.
[23] 张立生.论大庆等油田的发现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无关[J].科学文化评论, 2010, 7(5):5-45.
[24] 景才瑞.大庆油田等发现真的与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无关吗?[J].科学文化评论, 2011, 8(6):109-122.
[25] 陈肇博.中国铀矿地质主要成就和新时期发展战略[C]//田凤山.中国地质学会八十周年纪念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2:299.
[26] 马胜云, 马越, 马进.李四光和他的时代:李四光书信简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165-167.
[27] 马胜云.李四光与地震预报[C]//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史研究所.地质学史论丛5.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9:358-365.
[28] 景才瑞, 肖平.论李四光的地震地质与地震预报思想[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3):90-93.
[29] 陈群.李四光与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创和发展[J].党的文献, 2019(5):96-105.
[30] 李长安, 张玉芬.李四光对中国地震事业的重要贡献[J].中国科技史料, 1993(2):43-48.
[31] 李四光.现代繁华与炭[J].太平洋, 1920, 2(7):1-27.
[32] 杨艳梅.我为什么入党?——老一辈科学家们这样回答[J].中直党建, 2018(8):56.
Outlin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