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处不在的非晶物质
2 非晶物质的最新研究进展
2.1 非晶结构中独特的“序”
2.2 非晶物质奇异的特征行为
2.2.1 遗传性
2.2.2 敏感性
2.2.3 复杂的弛豫行为
2.3 非晶物质极致的性能
2.3.1 长期稳定性
2.3.2 超塑性
2.3.3 软磁特性
2.3.4 力学高强度与超耐磨
2.4 非晶物质带来的颠覆性(熵调控)
2.5 非晶应用展现的强生命力
表1 非晶物质科学研究和玻璃材料发展史大事记一览表 |
非晶事件 | 年代和地点 | 用途和意义 |
黑曜石 | 约7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 | 箭头,削切刀 |
人工制造玻璃 | 5000~9000年前,埃及、巴比伦 | 装饰品,护身符 |
第一个玻璃工厂建立 | 约公元前1200年前,埃及 | 生产空心玻璃管,有色玻璃器皿,玻璃成为商品 |
发现玻璃升温软化特性,发明玻璃吹制工艺和成型技术 | 约公元前1世纪,叙利亚人 | 生产出酒杯、器皿等形状复杂的用具,大大拓展了玻璃的用途 |
发明玻璃制备助熔剂 | 古罗马 | 大大降低了玻璃制备原料的熔点,导致更纯净透明玻璃的大量生产 |
罗马成为玻璃制造业的中心,玻璃材料使用普及 | 公元1世纪,罗马 | 东西方对玻璃材料的态度,使用普及的分水岭 |
窗户玻璃的发明 | 1400年,欧洲 | 人类聚集区域大大北移 |
教会介入玻璃生产 | 9~14世纪,大马士革、君士坦丁堡和开罗 | 教堂的高窗玻璃;导致玻璃技术和工艺不断改进 |
高质量铅玻璃(光学) | 1500年,英国 | 显微镜的发明(惠更斯)导致生物学革命;望远镜的发明(伽利略)、三棱镜(牛顿)导致天文学、光学和近代科学革命 |
温度计玻璃发明 | 1603年,意大利伽利略 | 温度的精确和可重复测定,促进实验科学热力学的发展 |
实验室玻璃器皿 | 1800年代,英国法拉第 | 促进化学革命 |
科学研究引入玻璃领域 | 19世纪末,德国肖特 | 促进大量新型玻璃材料的发明 |
非晶热塑性塑料 | 20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国 | 改变生活方式 |
非晶形成理论的建立 | 20世纪50年代,David Turnbull | 促进新的非晶材料的发明 |
非晶结构模型的提出 | 20世纪60年代,英国John Desmond Bernal,美国Paul J. Flory | 加深对非晶物质结构和性能关系认识,促进非晶物质学科的形成 |
非晶合金的发明 | 1960年,美国Pol Duwez | 新的磁性、能源材料 |
非晶电子结构研究 |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Philip W. Anderson,英国Nevill F. Mott | 非晶半导体,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
软磁非晶合金 | 20世纪70年代,日本增本键 | 高效能源转换材料 |
非晶合金带材短流程,连续喷铸大规模制备工艺 | 20世纪70年代,陈鹤寿 | 铁芯,5G通信,新能源汽车,高速电机等 |
超纯SiO2光纤 | 20世纪70年代,英国,高琨 | 导致通信、网络、信息革命 |
固相反应非晶化的发明 | 美国Carl C. Koch,William L. Johnson | 非晶涂层、粉末的应用 |
高性能块体非晶合金 | 20世纪90年代,日本A. Inoue,美国William L. Johnson | 非晶合金在高技术领域广泛应用 |
高熵合金,高熵非晶合金 | 2000年代,中国台湾,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 新材料设计理念,高技术领域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