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丁琳, 穆姿辰, 刘欣欣, 等. 身痛逐瘀汤治疗骨关节病变的研究进展[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39(2): 217- 222.
[2] 李凯明, 王尚全, 李玲慧, 等. 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 2020, 31(2): 490-495.
[3] 朱志飞, 樊启猛, 刘有志, 等. 身痛逐瘀汤方证释义及其现代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0, 27(8): 136-140.
[4] 刘昌孝. 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 提高中药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理论和促进中药产业科学发展[J]. 中草药, 2019, 50(19): 4517-4518.
[5] 刘昌孝, 陈士林, 肖小河, 等. 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 中药产品质量控制的新概念[J]. 中草药, 2016, 47(9): 1443-1457.
[6] 刘昌孝. 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发展的5 年回顾[J]. 中草药, 2021, 52(9): 2511-2518.
[7] 吴娅丽, 马韫楠, 李伟霞, 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蛋白组学的地龙抗血栓作用机制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3, 41(10): 76-82.
[8] 李玲, 彭致铖, 严玉晶, 等. 多指标权重分析法结合正交试验优选醋五灵脂炮制工艺[J]. 中国现代中药, 2022, 24(12): 2455-2461.
[9] 刘艳梅, 刘金金, 梁慧, 等.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分析经典名方身痛逐瘀汤化学成分[J]. 中南药学, 2023, 21(5): 1240-1250.
[10] 王琳, 蒋燕萍, 江华娟, 等. 经典名方身痛逐瘀汤物质基准UPLC指纹图谱建立及其5种成分含量测定[J]. 中国中药杂志, 2022, 47(2): 334-342.
[11] 国锦, 高燕, 赵渤年.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 32(4): 1656-1658.
[12] Wang L, Pu X L, Nie X, et al. Integrated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and network pharmacological analysis used to explore possible anti-rheumatoid arthritis mechanisms of the Shentong-Zhuyu decoction[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21, 273: 113988.
[13] Jiang Y P, Zheng Y F, Dong Q, et al. Metabolomics combined with network pharmacology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Shentong Zhuyu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22, 285: 114846.
[14] 李馨蕊, 刘娟, 彭成, 等. 红花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4(1): 102- 112.
[15] 郭继娜, 刘圣红. 不同产地红花主要成分比较研究[J]. 特产研究, 2022, 44(4): 116-120.
[16] 冯丹萍, 段宝忠, 夏从龙, 等. 红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成药, 2021, 43(8): 2253-2255.
[17] 杨丽, 陈建强. 中药桃仁的研究综述[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0, 15(5): 118-121.
[18] 张聪聪, 王长虹, 李兴佳, 等. 基于UHPLC-Q-Orbitrap HRMS分析桃仁化学成分及快速测定苦杏仁苷和野黑樱苷的含量[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4): 347- 355.
[19] 张妍妍, 韦建华, 卢澄生, 等. 桃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2, 40(1): 234-241.
[20] 冯慧敏, 李玥, 罗旭东, 等. 当归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2, 40(4): 159-166.
[21] 吕成龙, 李会会, 史永洁, 等. 中药当归现代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22, 47(19): 5140-5157.
[22] 李伟霞, 泥文娟, 王晓艳, 等. 当归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2, 40(6): 40-47.
[23] 张刊. 川芎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 济南: 山东大学, 2021.
[24] 顾潇, 李臻阳, 商娟, 等. 天舒胶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J]. 中草药, 2023, 54(8): 2686-2697.
[25] 任伟光, 郭丽丽, 张翠英. 川芎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 23(9): 3307-3314.
[26] 徐秀梅, 刘文建. 香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进展[J]. 广东化工, 2023, 50(9): 122-123.
[27] 王凤霞, 钱琪, 李葆林, 等. 香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J]. 中草药, 2022, 53(16): 5225-5234.
[28] 王常瞵, 高冬梅, 高明周, 等. 柴胡疏肝散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2, 40(11): 124-131.
[29] 王艳丽, 宁宇, 丁莹. 地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 2022, 39(12): 86-89.
[30] 王一彤, 王海军, 马睿鑫, 等. 地龙研究进展[J]. 神经药理学报, 2022, 12(1): 48-56.
[31] Shang Y, Liu S Y, Liang C X, et al. An integrated strategy of chemical fingerprint and network pharmacology for the discovery of efficacy-related Q-markers of Pheretim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2, 2022: 8774913.
[32] 李思维, 郝二伟, 杜正彩, 等. 广地龙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J]. 中草药, 2022, 53(8): 2560-2571.
[33] 滕利, 杨龙飞, 付强. 川牛膝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 中药材, 2022, 45(1): 84-88.
[34] 罗懿钒, 欧阳文, 唐代凤, 等. 牛膝中皂苷和甾酮类物质基础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 2020, 22(12): 2122-2136.
[35] 赖鑫. 川牛膝潜在质量标志物(Q-Marker)初步筛选[D].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19.
[36] 杨宝, 徐莲莲, 陈芳有, 等. 没药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J]. 中草药, 2023, 54(9): 2716-2721.
[37] 刘冠科, 李思瑶, 丁丽琴, 等. 没药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20, 51(13): 3372-3377.
[38] 包胜. 天然没药的化学成分和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39] 陈莹, 聂晶, 龙小艳, 等. 五灵脂炮制前后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比较[J]. 世界中医药, 2018, 13(12): 3182- 3185.
[40] 严玉晶, 李玲, 麦贵敏, 等. 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评价不同产地五灵脂药材质量[J]. 中国现代中药, 2023, 25(10): 2072-2077.
[41] 朱翔宇. 五灵脂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标准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10.
[42] 季文静, 谢晖, 吴靳荣, 等. 基于UPLC-LTQ-Orbitrap MS/MS法对粗茎秦艽药材不同初加工品化学成分的分析[J]. 中草药, 2023, 54(14): 4641-4648.
[43] 席琳图雅, 白璐鸣, 李树明, 等. 蒙药小秦艽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3, 29(3): 57-60.
[44] 彭美晨, 艾晓辉. 秦艽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 用的 研究 进展[J]. 中南 药学, 2021, 19(6): 1243- 1249.
[45] 杨飞霞, 王玉, 夏鹏飞, 等. 秦艽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J]. 中草药, 2020, 51(10): 2718-2731.
[46] 林立五, 时嘉敏, 王建忠, 等. 羌活的化学成分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 2020, 35(1): 28-31.
[47] 郭培, 郎拥军, 张国桃. 羌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成药, 2019, 41(10): 2445-2459.
[48] 张英秀, 张剑光, 哈马莫支阿木, 等. 羌活抗炎质量标志物的挖掘及资源评价[J]. 中草药, 2023, 54(2): 652- 662.
[49] 马丽梅, 杨军丽. 羌活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21, 52(19): 6111-6120.
[50] 李葆林, 麻景梅, 田宇柔, 等. 甘草中新发现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21, 52(8): 2438- 2448.
[51] 李娜, 张晨, 钟赣生, 等. 不同品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J]. 中草药, 2021, 52(24): 7680-7692.
[52] 邓桃妹, 彭灿, 彭代银, 等. 甘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 2021, 46(11): 2660-2676.
[53] 李欢欢, 林丽, 郭爽, 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定性定量研究的甘草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J]. 中草药, 2020, 51(10): 2680-2688.
[54] 田赛赛, 杨健, 赵静, 等. 网络生物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 2018, 43(2): 274-280.
[55] 龙水文, 贾育松, 李晋玉, 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J]. 世界中医药, 2022, 17(17): 2421-2428.
[56] 杜肖勋, 张超, 郝延科.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用机制研究[J]. 中医药导报, 2020, 26(15): 157-161.
[57] 吴范武, 邵帅, 李继安, 等. 身痛逐瘀汤抗骨关节炎网络药理学研究[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23(2): 135-142, 147.
[58] 李扬.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身痛逐瘀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研究[D]. 武汉: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2.
[59] 张学哲. 经方、时方治疗癌痛的理法方药规律及机制探析[D]. 沈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60] 朱志飞, 刘有志, 樊启猛, 等. 经典名方身痛逐瘀汤小考[J]. 时珍国医国药, 2023, 34(4): 958-963.
[61] 易腾达, 李玉丽, 梁宇, 等. 经典名方身痛逐瘀汤的古今文献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 27(2): 28- 36.
[62] 叶泰玮, 陶春晓, 李敏, 等. 红花与桃仁配伍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理化性质的影响[J]. 中成药, 2022, 44(12): 3896-3901.
[63] 柴梦宇, 徐剑, 缪艳燕, 等. 不同配伍比例对当归-川芎药对中5 个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 广东化工, 2022, 49(15): 181-184.
[64] 董蕊, 王盼, 逯影. 炙甘草和当归黄酮类成分配伍治疗烫伤的剂型初步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21, 46(22): 5810-5818.
[65] 刘立, 段金廒, 唐于平. 当归-红花配伍化学成分UHPLC-Q-TOF-MS分析及配伍协同增效作用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 32(3): 996-1000.
[66] 张昕莹. 药对川芎—香附主要成分的提取及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 西安: 第四军医大学, 2015.
[67] 杨凌鉴. 川芎—香附药对体内效应物质基础研究[D]. 西安: 西北大学, 2013.
[68] 刘立, 段金廒, 唐于平, 等. 当归-桃仁药对配伍特点及其效应物质基础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 26(10): 2415-2420.
[69]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2020年版[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70] 朱志飞, 刘有志, 吴月峰, 等.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 理论分析身痛逐瘀汤基准样品的质量属性[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3, 29(11): 171-178.
[71] 钱丽莎. 经典名方身痛逐瘀汤物质基准研究[D]. 南昌: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