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ole of ec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hina
Received date: 2024-11-09
Online published: 2025-06-26
Copyright
Ruonan LI , Hua ZHENG , Yongguan ZHU . The role of ec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25 , 43(11) : 22 -33 .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25.01.00099
1 |
肖善才, 张东海, 胡涛, 等. 美丽中国建设的综合自然地理学透视[J]. 经济地理, 2023, 43 (2): 33- 39.
|
2 |
陈明星, 梁龙武, 王振波, 等. 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的地理学思考[J]. 地理学报, 2019, 74 (12): 2467- 2481.
|
3 |
刘彦随, 龙花楼, 李裕瑞. 全球乡城关系新认知与人文地理学研究[J]. 地理学报, 2021, 76 (12): 2869- 2884.
|
4 |
朱会义, 杨林生, 戚伟, 等. 美丽中国"35目标" 和"50愿景"情景模拟[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3, 38 (12): 1754- 1766.
|
5 |
张强, 安艺明. 深刻认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J]. 旗帜, 2024 (3): 52- 53.
|
6 |
周健. 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和治理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 42 (12): 197- 199.
|
7 |
罗佳. 大气污染治理中的环境监测技术及治理策略研究[J]. 低碳世界, 2024, 14 (11): 49- 51.
|
8 |
冯汉坤. 环境监测管理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探讨[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 42 (9): 161- 163.
|
9 |
张海峰, 沈坤荣, 梁若冰, 等. 生态补偿奖惩机制改革对大气污染治理的优势效应研究[J]. 管理世界, 2024, 40 (6): 114- 133.
|
10 |
边秀春. 大气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分析[J]. 清洗世界, 2024, 40 (4): 139- 141.
|
11 |
于丹丹. 环境工程大气污染危害与治理技术研究[J]. 清洗世界, 2024, 40 (3): 115- 117.
|
12 |
王锦龙. 浅淡大气污染现状及绿色化防治措施[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 4 (18): 173- 175.
|
13 |
王莉, 薛飞. 大气污染的大数据治理效应测度[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23 (8): 71- 82.
|
14 |
公华林, 方洪科, 刘建军, 等. 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与策略[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3 (5): 57- 60.
|
15 |
陈娟, 魏鹏. 基于目标责任制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演化博弈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23 (5): 41-48, 150-151.
|
16 |
杨超. 城市环境管理中的大气污染治理方式[J]. 中国高新科技, 2021 (1): 52- 53.
|
17 |
柴发合.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历程回顾与展望[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 45 (3): 5- 15.
|
18 |
王韵杰, 张少君, 郝吉明. 中国大气污染治理: 进展·挑战·路径[J]. 环境科学研究, 2019, 32 (10): 1755- 1762.
|
19 |
邢华, 胡潆月. 大气污染治理的政府规制政策工具优化选择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9, 10 (3): 103- 112.
|
20 |
高吉喜, 万华伟, 卢龙辉, 等. "五基"协同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体系构建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2025, 38 (1): 18- 28.
|
21 |
曹铭昌, 杨欢, 李婧婷, 等. 新时期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进展及建议[J]. 科技导报, 2024, 42 (18): 28- 36.
|
22 |
唐小平, 田禾, 蒋亚芳, 等. 系统优化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格局[J]. 环境科学研究, 2024, 37 (10): 2093- 2099.
|
23 |
黄晴, 尹仑.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与展望[J]. 西部林业科学, 2024, 53 (4): 7- 12.
|
24 |
赵富伟, 李颖硕, 陈慧. 新时期我国生物多样性法制建设思考[J]. 生物多样性, 2024, 32 (5): 5- 15.
|
25 |
赵新全, 徐世晓, 赵亮, 等.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及实践[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3, 38 (12): 1833- 1844.
|
26 |
史雪威, 申文明, 马万栋, 等. 基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议[J]. 环境影响评价, 2023, 45 (6): 7- 12.
|
27 |
侯一蕾, 邢方圆, 马丽, 等. 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 全球实践与启示[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3, 19 (1): 91- 101.
|
28 |
徐梦, 田大栓, 王易恒, 等. 国家尺度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联网监测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 (10): 1219- 1233.
|
29 |
张谊佳, 彭蓉, 褚卫东, 等. 关于建立我国国家动物园构想的思考[J]. 自然保护地, 2022, 2 (4): 14- 24.
|
30 |
王夏晖, 刘桂环, 华妍妍, 等.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推动气候变化应对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增效[J]. 环境保护, 2022, 50 (8): 24- 27.
|
31 |
肖仕刚, 桂靖翔. 国际绿色税收经验及借鉴[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4, 42 (2): 107- 115.
|
32 |
王红瑞, 刘艺欣, 张力, 等. "双碳" 目标下流域生态城市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J]. 水资源保护, 2024, 40 (1): 16- 24.
|
33 |
闫志英, 李东, 王文国, 等. 污染物生物转化与资源化利用助力"碳中和"[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3, 29 (2): 235.
|
34 |
张瑛, 郝琎. 财政政策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路径分析[J]. 西部财会, 2023 (4): 17- 19.
|
35 |
刘洁, 栗志慧, 周行. 双碳目标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人口-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22 (增刊1): 150- 158.
|
36 |
樊亚平, 周晶. "双碳" 目标下中国特色绿色金融理论: 历史镜鉴与践行指向[J]. 经济问题, 2022 (9): 1- 8.
|
37 |
张甜甜.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路径探析[J]. 产业创新研究, 2022 (11): 100- 102.
|
38 |
徐敏, 秦顺兴, 马乐宽, 等. 水生态环境保护回顾与展望: 从污染防治到三水统筹[J]. 中国环境管理, 2021, 13 (5): 69- 78.
|
39 |
刘瑞平, 宋志晓, 崔轩, 等. 我国土壤环境管理政策进展与展望[J]. 中国环境管理, 2021, 13 (5): 93- 100.
|
40 |
赵慈, 宋晓聪, 沈鹏, 等.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现状分析及未来路径研究[J]. 环境保护, 2021, 49 (20): 42- 45.
|
41 |
赵芝灏. 土壤污染防治难点及对策研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1 (6): 35- 36.
|
42 |
何宇, 梁晓曦, 潘润西, 等.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防治进程及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 (28): 99- 105.
|
43 |
马乐宽, 谢阳村, 文宇立, 等. 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 规划编制思路与重点[J]. 中国环境管理, 2020, 12 (4): 40- 44.
|
44 |
徐敏, 张涛, 王东, 等. 中国水污染防治40年回顾与展望[J]. 中国环境管理, 2019, 11 (3): 65- 71.
|
45 |
陈景云, 许崇涛. 河长制在省(区、市)间扩散的进程与机制转变: 基于时间、空间与层级维度的考察[J]. 环境保护, 2018, 46 (14): 49- 54.
|
46 |
唐伟佳, 丁欢. 浅析水污染防治中的公众参与制度[J]. 法制博览, 2018 (20): 164.
|
47 |
孙巍, 孙威. 浅析水污染防治中的生态补偿制度[J]. 北方经贸, 2018 (2): 140- 141.
|
48 |
|
49 |
|
50 |
|
51 |
|
52 |
|
53 |
|
54 |
|
55 |
|
56 |
Dodgshun J. The stilling: Global wind speeds slowing since 1960[EB/OL]. (2017-05-10) [2025-01-18]. https://projects.research-and-innovation.ec.europa.eu/en/horizon-maga-zine/stilling-global-wind-speeds-slowing-1960.
|
57 |
|
58 |
|
59 |
|
60 |
|
61 |
|
62 |
|
63 |
|
64 |
|
65 |
|
66 |
|
67 |
|
68 |
刘冬, 林乃峰, 邹长新, 等. 国外生态保护地体系对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的启示[J]. 生物多样性, 2015, 23 (6): 708- 715.
|
69 |
高吉喜, 刘晓曼, 周大庆, 等. 中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关键问题[J]. 生物多样性, 2021, 29 (3): 290- 294.
|
70 |
|
71 |
Crippa M, Guizzardi D, Muntean M, et al. Fossil CO2 emissions of all world countries-2020 Report, EUR 30358 EN[R]. Luxembourg: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20.
|
72 |
董亮, 陈昊宁. 韩国与日本落实碳中和战略的对比分析[J]. 当代韩国, 2024 (3): 55- 72.
|
73 |
|
74 |
|
75 |
方世南. 德国生态治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迪[J]. 鄱阳湖学刊, 2016 (1): 70-77, 126-127.
|
76 |
郭甜, 黄锡生. 包容性发展视角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治理与完善[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 (5): 167- 176.
|
77 |
林育真, 付荣恕. 生态学[M]. 2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
78 |
方精云, 朱江玲, 吉成均, 等. 从生态学观点看生态文明建设[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 28 (2): 182- 188.
|
79 |
唐韬.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价值[J]. 人民论坛, 2024 (10): 77- 79.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