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of Thematic Session in our journal

  • Published in last 1 year
  • In last 2 years
  • In last 3 years
  • All

Please wait a minute...
  • Select all
    |
  • Thematic Session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19, 37(2): 90-91.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02.020
    科学素质作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攻坚克难攀登科技高峰的同时,有责任和义务为提高公众科学和文化素质不懈努力。联合国一直致力于消除世界范围内的性别差距,强调女性赋权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中国女科技工作者约占全国科技工作者队伍的40%,她们是中国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正如习近平主席2015年在联合国全球妇女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实践证明,推动妇女参加社会和经济活动,能有效提高妇女地位,也能极大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活力"。
  • Thematic Session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19, 37(2): 92-9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02.021
    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地球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受到了诸多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潜在威胁。自然因素包括小行星撞击地球、大面积火山爆发和强烈地震与海啸等;人为因素中,如全球性核战争,人类不可持续发展的错误行为等。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历史中,小行星撞击地球是诱发地球气候环境灾变、生态系统完全崩溃和地球生物物种大灭绝的元凶。小行星撞击地球诱发的巨大劫难,涉及地球上全部生物物种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能够得以有序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
  • Thematic Session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19, 37(2): 98-99.
    2018年9月18日,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承办的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科学素质促进与媒体的责任"专题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这是大会首场在全球播出的电视论坛,全程采用英文。
  • Thematic Session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19, 37(2): 100-103.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02.022
    对于科学传播的研究,从定义、发展历程到各派学说,一直是科学传播学者无法达成共识的,但科学传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却从未因此降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公众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更大范围、更具权威的科学传播变得迫切,而大众媒介无疑是进行科学传播的有力方法之一。可以说,"媒体作为科学与公众之间的界面,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无论从有效传播的角度看还是从促进互动的角度看,媒体都是中心和枢纽。"[1]科普书籍、影像资料、电视节目、纪录片以及电影等一直都是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科学本身具有的难度和深度,尤其是传播者自身科学素质的高低,对于科学性的把握容易偏差,使得传播效果并不理想,传播手法也一味迎合受众需求而忽视科学传播的规律,以及自上而下单向传播的传播模式等问题,使得科学传播缺乏权威性、趣味型和交互性。要建立准确有效的科学传播体系,需要传播过程中各个要素的协调合作,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受众和反馈机制,他们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要形成良性传播必须通力协作。本文将着力分析传播者这一要素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和责任的建立,从传播者角度探讨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主的科学传播方法。
  • Thematic Session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19, 37(2): 104-10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19.02.023
    我从2004年开始写作,2010年成为互联网科普的创业者,从事科普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以前把自己这个背景讲出来时,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因为很独特。可能在5年、10年前,很少人会有像我这样的履历。互联网发展10年,我逐渐看到身边有不少人像我一样,从科研工作者到科普传播者,甚至成为创业者,像清华大学博士毕啸天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