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关键技术与创新驱动”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题:关键技术与创新驱动
    谢大乐, 艾星星, 甘棕松
    科技导报. 2024, 42(8): 21-2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06.00884
    近年来,随着芯片制造工艺的不断提高,光刻技术发展面临着一些难题,这些难题也影响着芯片行业发展及摩尔定律的持续性。然而,当前主流的极紫外光刻技术已经接近制造极限,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来突破技术瓶颈。综述了基于双光束超分辨技术的光刻技术概念,并分析了其优势和潜力,同时提出了该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指出这种新型光刻技术有望在微纳制造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
  • 专题:关键技术与创新驱动
    高爽, 郑宇亭, 张志国
    科技导报. 2024, 42(8): 29-38.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1.01709
    在分析第三代半导体重要战略意义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在相关领域技术和产业化能力的发展状况,阐述了“大尺寸、降成本”是当前碳化硅及氮化镓技术的发展重心,并探讨了第三代半导体行业企业发展模式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尽管中国已具备良好基础,但仍存在不足,建议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以应用牵引实现发展,加大产线的持续支持力度,系统地丰富产品形态,促进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把握未来应用新机遇。
  • 专题:关键技术与创新驱动
    徐高平, 马治, 董士博, 王潘宇, 陈晓玉, 周明星, 张雷鹏
    科技导报. 2024, 42(8): 39-47.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2.12.01984
    全方位红外侦察手段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各类军事目标的被发现概率,因此亟需实现目标物体的动态红外伪装能力。在阐述动态红外伪装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动态红外伪装技术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温度调控型红外伪装技术与发射率调控型红外伪装技术,分析了动态红外伪装技术的机制及趋势,指出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将推动动态红外伪装技术取代传统伪装技术,走向工程应用。
  • 专题:关键技术与创新驱动
    付敏, 王鹏, 王成梦, 曹众, 陈见坤
    科技导报. 2024, 42(8): 48-6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08.01178
    软体机械手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灵活性和人机交互性,可应用于作物采摘、水下探索、医疗康复、野外救援、物品分拣等众多领域。综述了软体机械手的驱动方式、制造技术、构型,以及建模与控制方法等关键技术进展,分析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提出了未来软体机械手探索方向:制作材料智能化、提高控制精确度、探究新型驱动方式、仿生设计构型。
  • 专题:关键技术与创新驱动
    尹念, 王建平, 陈耿彪, 易继军
    科技导报. 2024, 42(8): 63-75.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09.01412
    相比于传统的材料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自下而上的增材制造过程和生物结构的形成过程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能够更有效地模仿出生物材料的复杂结构和功能,但目前在技术、材料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以应用于制备仿生阻尼材料的不同3D打印技术为切入点,综述了光固化技术、材料挤出技术、材料喷射技术和粉末床熔融技术的工艺特点,总结了打印技术将走向微观尺度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不同打印技术在仿生骨梯度孔隙结构、仿贝壳软硬相堆叠夹层结构、仿蜂窝轻质多孔结构、仿甲壳螺旋夹层结构和仿角蹄空心管层状结构等仿生阻尼材料打印过程中的技术要点与仍需解决的问题,从新材料、新设计、新手段和新途径等方面探讨了仿生阻尼材料3D打印技术的发展趋势。
  • 专题:关键技术与创新驱动
    李冶夫, 张明熙, 吴少海, 陈宏珲, 黄金波, 鲁昌涛, 姚尧, 赵强, 何晓顺
    科技导报. 2024, 42(8): 76-82.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12.01824
    近年来,加入移植等待名单的患者数量逐年升高,但由于供体缺乏,因此扩展标准供体(ECD)器官的利用率逐年增高。从改善病人预后、改变肝内代谢,同时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实现肝脏活性评估并提高移植物利用率3个方面,总结了无缺血器官移植(IFOT)技术进展,展望了无缺血器官移植的发展前景。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在未来可能会改变器官移植的方式,技术创新和可移动机器灌注设备开发使用将助推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专题:关键技术与创新驱动
    孙红军, 张明, 程煜, 甘克勤, 黄菊秀
    科技导报. 2024, 42(8): 83-90. https://doi.org/10.3981/j.issn.1000-7857.2023.05.00779
    从美国面临的发展形势、关键和新兴技术的确定过程、战略内容和努力方向等方面分析了《美国政府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标准战略》发布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探讨了美国政府关键和新兴技术标准战略的基本路径和未来标准趋势,主要包括4个方向:美国将继续增加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支出,增加关键技术和新兴技术对国际标准的贡献;继续维持私营部门主导的标准体系,并确保政府在该体系中扮演积极而适当的角色;高度重视关键技术和新兴技术标准化专业人员的培养,促进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标准制定组织;加强诽谤中国破坏国际标准制定过程、联合其他国家抵制和打击中国的国际标准制定活动。分析了该战略对技术竞争、标准国际化环境和标准情报保护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标准化发展的对策建议。